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金燕 《现代教学》2013,(1):102-103
艺术课《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是本学期艺术研讨会上的一节艺术(美术)展示课。这节课除了引领学生感受标志所体现的一个群体的价值、文化与精神外,还引发了教师对“艺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从艺术课中学到了什么”的思考。我认为,教师要给予学生宽容与无限遐想,培养学生艺术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2.
课前思考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彰显个性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具有创造能力的人。那么 ,让学生的思维鲜活起来 ,改变以往“奴隶式”的思维及教学模式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一名艺术学科的教研员 ,很有必要研究一下所有有利课改的教学尝识 ,作一些大胆的、有利于学生建立新型思维训练的设想和实践。艺术学科教师上课的班级多 ,接触学生面广 ,但与学生见面次数少 ,不像语文、数学学科那样与学生的接触频繁。那么 ,怎样使学生对艺术教师的记忆深刻 ,同时 ,又怎样体现艺术课的特点 ,让艺术课和艺术课教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 ,使这一新型…  相似文献   

3.
艺术课程作为学校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学生的人格成长、陶冶情操以及智力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既能净化学生心灵,还可以有效地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农村小学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桎梏,便把音乐、美术艺术课看成是可上不可上的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监测不到位,对艺术课的教学如秋风过耳,对学校的监管不到位,导致了艺术课的缺失,失去了艺术课应有的养分和水分。学校、教师、家长重视程度导致艺术教育缺失,设备严重短缺及艺术环境缺少也会导致艺术教育缺失。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新农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方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认为音乐艺术课是学生劳逸结合的调节课,可有可无;农村音乐艺术类教师严重缺乏,经费短缺现象极为严重等。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素描是一门艺术课,更是一门基础艺术课,而基础艺术课是以技术技法为前提的。我们知道,艺术是不能“教”的,而技术是可以教会的,素面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素描的一般技巧。但是,在很多艺术课堂上,很少有人谈到技术问题,尤其像素描这样的基础艺术课,很少有教师下功夫研究教学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庆辉 《湖南教育》2003,(13):14-15
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何在?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并就如何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谈谈一己之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艺术教育被忽视。以音乐课、美术课为主的艺术课的开设不正常,不少学校尤其是村小仍然把音乐课、美术课看成是可开可不开的“杂课”。即使在课表上体现了规定的音乐课时量和美术…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常把音乐课说成是唱歌课,唱歌课多容易上,上课的时候多准备几首歌曲不就完了,可是他们不知道,中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变声期,学生对唱歌的兴趣远不如听歌的兴趣.我曾对课本上的歌曲作过一次调查,初一学生约41%喜欢唱歌,初二学生约32%喜欢唱歌,初三学生约26%。况且,现在的音乐课已称为艺术课,艺术课包括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的关联,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丰富活动,实现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凌云 《考试周刊》2010,(25):80-8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导课的艺术,来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导课的艺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轨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9.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个艺术门类的内容,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及艺术能力,并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整合发展,塑造健全人格。综合艺术课教师需要综合发展,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门类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综合艺术能力,才能完成课程综合性和教学内容全面性的教学任务。师资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和学校应当暂缓开设综合艺术课。  相似文献   

10.
据新华社《我们的艺术教育怎么了》一文介绍,全国城市中有近52%的学生在校外学习或学过音乐美术,这可见中国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之高和发展之速。学生虽然喜欢音乐美术,但不喜欢学校的音乐美术课,通过调查得知,小学生对艺术课的热情和渴望值与学习时间成反比,初中学生对艺术课没有感觉,高中学生认为艺术课有点浪费时间。这无疑暴露出我闪现行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失败,作为艺术教育重要门类的美术教育,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1.
要讲究讲授艺术李盈教师常对学生中屡见不鲜的种种厌学现象深感困惑,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谈那些造成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社会上或家庭中的大小气候,而是从教师本身角度采作些思考:自己每天兢兢业业、辛辛苦苦,而面对学生的讲授是否具有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12.
刘伟斌 《双语学习》2007,(9M):58-58
新一轮国家教育改革中的艺术课,它要求通过诸艺术形式的结合,构建一种兼容整合的教学方式;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联系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创造性、愉悦性,进而使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提高,这就为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做为一名艺术课一线教师,如何使学生喜欢艺术课,并能自动参与到艺术课学习中,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我体验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王洁 《江西教育》2005,(18):8-9
什么是课例?我们应该怎样来做课例研究呢?这里跟大家讲述一个我所见到的一个课例的“诞生”过程。一、开始:面对—个共同的教学问题为什么要让学生交流?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教研组决定围绕“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展开研究。沈老师的一堂公开课成为了我们研究的开始。沈老师授课的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课堂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但如何提高课堂交流的实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教师们必须面对的共同的教学问题。以课例的形式将教学中大家共同面对的教学问题呈现出来,是教师做…  相似文献   

14.
试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师资培训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艺术综合课教学的目的和特点,给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上好艺术综合课对从师范院校的现有艺术教育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中小学教师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只有果断加以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艺术教育中的师范性特征,弱化对单一技能的过度强调,设计和开发出符合艺术教育特点和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师范院校艺术教育师资培训课程,艺术课师资才能真正符合时代的需求,中小学艺术课才能开展得更加名副其实和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15.
素描是一门艺术课,更是一门基础艺术课,而基础艺术课是以技术技法为前提的.我们知道,艺术是不能"教"的,而技术是可以教会的,素面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会学生素描的一般技巧.但是,在很多艺术课堂上,很少有人谈到技术间题,尤其像素描这样的基础艺术课,很少有教师下功夫研究教学的技术问题.因而也不能很好的把这些技术传授给学生,帮助他们在艺术领域里向前走.  相似文献   

16.
如何增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寓情于理 ,理利相济“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理性教育 ,要给学生讲授许许多多的道理 ,要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做出合乎道理的阐述。如何使学生对老生常谈的道理乐于接受而不厌烦(学生从上小学那天起就有思想品德课 ) ,这是高校德育教师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思想教育是一门说理艺术 ,要把一个道理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人的心里去 ,即“入耳入脑”。我们的思想教育曾有过被人们讥笑为“说教”、“假、大、空”的时代。无视人的情绪和感情 ,思想教育变成了生吞活剥、死搬硬套的“填鸭式”教育。于是很多人…  相似文献   

17.
汪宁 《文教资料》2007,(13):162-163
经常有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抱怨课堂上有学生不认真听讲或根本不听讲,也常有学生反映某老师讲的课根本听不懂或不愿听某老师的课。通常情况下,得到信息反馈的绝大多数家长和班主任老师总是很有耐心地甚至是不厌其烦地做这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或劝说这部分学生要“适应老师”。其实,作为教师,特别是常有怨言的教师,我们自己是否应该想想为什么有学生不好好听、或是不愿意听我们某些老师的课?为什么学生不欢迎自己?单纯是学生的问题吗?笔者认为,固然学生方面可能存在问题,但不应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问题而片面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老师”,也应该或更主要的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来分析寻找原因。笔者以为,更主要的应该是提高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业务水平,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进而努力成为一代“名师”。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我们应认清角色,体现人文关怀,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发展,走近学生,感受成长。一、我们应关注差异由于诸多的原因,我们的教育对象总会有差异,存在所谓的“差生”。面对他们,教师的教育策略不尽相同,收效也就不同。有的教师面对“差生”束手无策,或者干脆放弃,任其自然发展,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效果,结果贻误学生终生。究其原因,这些教师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找到学生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到因材施教。教育方法不适合于他们,他们就不会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王鹰 《教育文汇》2007,(6):37-37
有人说,教材是“死”的,教师是“活”的;“活”的教师可以把“死”教材教“活”,而“死”的教师则可以把“活”的教材教“死”。当了多年物理教师,虽然课讲得不那么死板,但年复一年面对变化的学生,教的课基本上没什么新花样,更谈不上有活力,有个性,有吸引力。我们常常责怪学生不喜欢物理课,为什么不找一找自己教学上的毛病,试一试把“死”教材讲“活”呢?  相似文献   

20.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心理准备不充分.师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在所难免。这时,教师一定要讲究导课艺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特定的教学活动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