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清江南大营始建于咸丰三年三月,初由钦差大臣向荣率军屯于江宁城郊孝陵卫,先后两任统帅,拥兵多达十数万众,曾是太平天国前期最主要的对手.然而这一强大的军事集团却在咸丰十年五月最终被太平军彻底击溃.江南大营的崩溃,是清廷在太平天国战争前期遭遇的最大军事灾难.其中除了清政府自身政治军事制度的腐败与内外交困的政治大环境之外,江南大营前后两个时期三位主要将领向荣、和春与张国樑,由于其个人素质难以肩负重任,也对这一军事溃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既有生产力方面的标志,也有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方面的标志。文中列举三个明清著名的江南市镇工业行业与职业团体的成长历史,即吴县镇湖镇刺绣业及其工匠团体,宜兴丁蜀镇趵艺业及其团体,苏州香山建筑业及建筑帮,说明工业市镇行业与职业团体的兴起与发展,是江南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综合标志。  相似文献   

3.
《湘南学院学报》2019,(5):112-119
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以生态环境性、社会经济性和艺术价值性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应用距离指数-层次分析法调查研究了郴江拦河坝工程的修建及运营期间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郴江拦河坝工程在社会经济性和生态环境性方面评价较好,尤其是其防洪作用成效显著,在艺术价值性方面有待改善.为此,提出了郴江河流规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梦里江南     
我从小生活在西南,没有去过江南,但江南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江南,是婉约明净的江南,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莲叶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淌着唐风宋韵;江南,演绎着千般风情.江南于我,永远是一个不愿醒来的梦.梦中的江南,有山有水,如诗如画,"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梦中的江南,是一幅锦锻,秀美、柔软,任何辞藻都不能形容出它的韵致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陈从周先生的园林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江南园林美学.在陈先生的著述中,除了在进行南北园林风格比较的时候,较多显著地涉及北方园林之外,对北方园林都只是浮光掠影般地顺便提及.在此方面,陈从周先生自有其大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而且加以强调:"前人未曾说过,是我所概括."  相似文献   

6.
江南文人群体是诗性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其成熟过程,曾经历了两个重要的转型阶段:其一是魏晋六朝时期,代表人物是士人群体,他们的出现使得城市文化精神有了一个重要的载体,而政治伦理束缚也有了被挣脱的可能,江南文化整体得以摆脱单一原始的状态;其二是晚唐至五代的词人群体,他们使江南城市文化的诗性气质变成了一种持久稳定的精神脉络。这两个阶段不仅奠定了今后江南城市文化发展的主体,也形成了江南诗性文人精神的源流。  相似文献   

7.
言子是常熟的文化地标,是孔道南传的唯一弟子,是江南儒学的先祖.欲弄清言子文学的内涵,须建立言子文学研究体系.言子文学的体系内蕴丰富、贯通古今.概而言之,可以从言学本体研究、言学思想研究、言学文化学研究、当代言学研究、言学研究与言学实践五个方面建构研究体系.言子研究的全面展开,对于拓展孔子研究视野,推动江南儒学与江南文化的关联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忆江南》是我国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诗人白居易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眷恋之情。然而。江南的春天,随处可见,“万紫千红总是春”,岂止是“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就能概括?  相似文献   

9.
江南拾梦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记忆中江南的风物是浸泡在水做的光阴里,潮润润湿漉漉的.一个江字,濡染出水乡种种氤氲曼妙的气氛. 置身江南故乡--木质结构的房子,临江而开的店铺门面,宛若临于水上的阁楼小屋,罩在屋面上的黛青瓦檐,入眼的全是饱蘸江南水乡气息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10.
一史学界有朋友问我,鉴赏书画与研究历史有否相通之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研究江南文化史,定会涉及江南绘画。从书画鉴赏角度,我在课堂内教学,曾不揣冒昧地将白居易“忆江南”词改动一字,变成“江南好,风景旧曾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画江南!”从地理上看,古今画家产生最多的地方在江南。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十洲,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皆为江南人士。他们及其大批弟子,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熟谙江南山水、风土人情,作品传世,使得美术…  相似文献   

11.
徐明 《文教资料》2005,(33):153-154
江南经济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巨星,本文从三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古代江南经济发展并逐步实现经济重心转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江南经济发展受挫,改革开放时代江南经济的新发展,以及几点思考,从中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努力实践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的江南区域,商品经济发达,市镇勃兴,稳居明清全国的经济中心之位。纵观明清两代,江南区域与全国其他经济区域及海外市场关系密切、互动频繁;江南区域系统内部层次多样、结构复杂;作为区域经济元素的江南市镇经济繁荣、类型迥异。历史的辉煌.加及近年来区域史研究的升温,这双重因素催生了近十年来江南区域经济研究的丰硕成果。笔者将撷取有关研究成果,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13.
美文引路 梦入江南 杨建国 三月,我葳蕤的思绪濡染着春雨,与桃花舞蹈着一支小曲,对大地说,我来了,我来了. 这是三月的江南,江南的三月. 徜徉在桃花雨中,水灵灵的柔情流淌着春之歌,耀眼的春色诱人心醉.有百灵鸟在欢鸣,嬉戏.带着满天澄碧的飘逸,挽起玉壶,斟出苍茫的心事. 轻舟载着酒与歌,带着远古的思念与追求,带着柳永的风流倜傥,带着李清照的忧悒郁闷,驶进心灵的浅水湾,倒下一江绿酒,搅浊每个人的心池.江枫渔火,映红了桃花人面.晓风残月,我却找不到柳永的水井.多情的江南,一帘幽梦谁知?  相似文献   

14.
梦里江南     
我从小生活在西南,没有去过江南,但江南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江南,是婉约明净的江南,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莲叶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淌着唐风宋韵;江南,  相似文献   

15.
我打江南走过,总想为你唱首歌. 记忆中的江南像是—个妩媚的女子,却有一抹淡淡的忧愁. 湖畔垂柳,日出江花,春风吹绿江南岸.青青细草,嫣嫣娇花,掩映着无数村庄.轻柔的雨丝落在古道长亭,落在西湖断桥,扰乱了离人的思绪,模糊了离人的泪眼.空气里迷漫着淡淡的离愁,穿越古今,传诵千古.  相似文献   

16.
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的莫氏庄园是江南著名的六大厅堂之一,至今已经历了三个世纪,是闻名的旅游胜地,被喻为"江南故宫". 庄园是清代豪绅莫放梅祖孙三代的居住地.一走进庄园,就给人一种豪华的感觉.虽然莫氏庄园已经历了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仍未改旧貌.  相似文献   

17.
江南古镇     
李姜宇 《作文》2023,(19):23-24
<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题记身为一个在北方长大的孩子,心中总会有个江南梦。在我的梦中,江南不仅仅是“水天清,影湛波平”的风景美,还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人情美。当妈妈说要带我去江南古镇旅游时,我激动万分。江南之旅就从小桥流水的朱家角镇开始。朱家角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中南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相似文献   

18.
"看江南、吟江南、唱江南、舞江南、赏江南。"这是我校一位音乐教师执教歌曲《忆江南》的五个教学环节。听赏这节音乐课,感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我深深体会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江南美是一种神韵,更是一种文化。课堂上孩子们完全被这种文化感染,他们用动情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对白居易的词《忆江南》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9.
江南美,江南美,最美美在江南水。江南的水呵,清又清;流进水乡孩子的眼窝,一双双眼睛就像水晶般晶莹明澈了。江南的水呵,柔又柔;流进水乡人民的肘弯,一双双臂膀就像喝了甜酒般柔韧多姿了。江南的水呵,甜又甜;流进水乡人民的胸中。一个个心窝就像喝了甜酒般醇香甘美了。水,滋润着世世代代江南人的肌体,陶冶着千千万万江南人民的心灵。水乡的儿女们,哪能不由衷热爱哺育他们身心成长的春水呢?  相似文献   

20.
《隔江斗智》杂剧与《三国志通俗演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就孙刘结亲故事而言,《三国志通俗演义》从情节设置、人物性格刻画、喜剧情调三个方面都有《隔江半智》杂剧影响;《隔江半智》杂剧是《三国志平话》发展到《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