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片冰心语出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形容心性淡泊,不热中功名。飞黄腾达语出韩愈《符读书城南》:“飞黄腾达去,不复顾蟾蜍。”比喻职位升得很快,多用于贬义。  相似文献   

2.
李健 《语文知识》2004,(7):25-25
高山流水:语出《列子·汤问》。原指乐曲高雅精妙,后比喻知音或知己。余音绕梁:出处同上。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声振林木:出处同上。歌声使树林也跟着振动,形容声音激越洪亮。响遏行云:出处同上。歌声高入云霄把流动的云都止住了,形容声音响亮。胶柱鼓瑟: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用胶把柱(瑟上用来调音的短木)粘住,瑟的音调就不能调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四面楚歌:语出《史记·项羽本纪》。比  相似文献   

3.
狗盗鸡鸣:亦“鸡鸣狗盗”。用以称有卑微技能者。狗盗鼠窃:像鼠狗那样的盗贼。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狗吠非主:狗见到不是自己主人的人便吠叫。亦以喻臣奴事奉其主而拒事非其主者。狗吠之惊:谓小惊忧。语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后果地行动。语出《敦煌变文集·燕子赋》:“人急烧香,狗急蓦墙。”狗尾续貂:亦作“狗续貂尾”。亦作“狗尾貂续”。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狗彘不若:犹言猪狗不如。形容品行极端卑劣。白衣苍狗: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后…  相似文献   

4.
走马观花     
也作“走马看花”.本义是形容十分得意,心情非常愉快.语见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明代.  相似文献   

5.
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形容消息传播得又快又广。语出《宋史·选举志》:“老儒卖文,场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致试文多有雷同,合取卷参验黜落。”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比喻少数人传言不足为信,多数人传言方足采信。语出《潜夫论》:“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相似文献   

6.
月朗风清 形容美好宁静的夜晚。《洛神传》:“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好的事物遭到破坏。唐代温庭筠《金荃集·和王秀才伤歌姬》:“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  相似文献   

7.
有些四字格成语由六字或八字语句缩略而成,显得十分凝练。例如: 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语本《后汉书·马后纪》)车辆像流水,马匹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非常热闹繁华。翻云覆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语出杜甫《贫交行》)比喻耍手段、弄权术或者反复无常。管窥蠡测:以管窥天,以蠡测海。(语本《汉书·东方朔传》)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界狭窄,见识短浅。驾轻就熟:驾轻车,就熟路。(语出韩愈《送石处士序》)驾驶着轻便的车子,走熟悉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江苏镇江的芙蓉楼赠别辛渐去洛阳的诗,是唐代传诵一时的名作。  相似文献   

9.
<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是七言绝句,代表作以边塞诗为主,如《从军行》《出塞》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第十册第17课选了龚自珍的《杂诗》。诗的头两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一些老师备课时说它使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原来参考书(《小学语文课本·古典诗歌解说》,广东人民出版社,杨光治著)是这样讲的。书中说:诗的第一、二句用比喻(暗喻)手法来写,不大容易理解,我们要好好领会。这两句是比喻。但是不是暗喻? 作者以为“风雷”、“万马齐喑”实际是比作“变革”、“社会局面”,但诗表面没直接明说,所以是暗喻。其实这是从表面感官得出的结果,从修辞理论上看,暗喻却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阑干     
“阑干”一语常用于诗词中,大抵有三义: 一、作纵横讲,形容物体摆置状态。如汉《乐府·善哉行》:“日没参横,北斗阑干。”此处是形容北斗的状态。又宋陆游《岁暮贫甚戏书》:“食案阑干堆苜蓿,褐衣颠倒著天吴。”亦同一义。二、从纵横义引伸,形容泪流满面的状态。蔡琰《胡笳十八拍》:“岂知重得兮入长安,叹息欲绝兮洎阑干。”唐、杜甫《彭衙行》:“彼此出妻孥,相视泪阑干。”唐,白居易《长恨歌》:“玉  相似文献   

12.
纵横交错横的竖的交叉在一起。有时形容情况复杂。也作“纵横交贯”。语出《阅微草堂笔记》:“见《万法归宗》中载有是符,其画纵横交贯,略如小篆。”  相似文献   

13.
(一) 关于比喻有柄有边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中拈出“比喻有两柄亦有多边”。所谓喻有两柄,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钱先生借斯多噶派哲人语“万物各有两柄,人手当择所执”,并合采慎到,韩非“二柄”(“威德”与“刑德”)之称,命之为“比喻之两柄”,例如钱氏所举秤喻:“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全三国文》卷五九诸葛亮《与人书》),以秤喻人之无成见私心;而“这心之正,却如秤一  相似文献   

14.
“半斤八两”比喻俩人彼此大致相同,不分上下。如《水浒全传》第一百零七回(1246页):“众将看他两个本事,都是半斤八两,打扮也差不多。”“一退六二五”多用于贬义,形容有的人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自己不承担责任,把全部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如有些人,一切功劳他都占为己有,一旦出了差错,他就一推六二五,把自己洗刷得干干净净。  相似文献   

15.
“唧唧”是象声词,历来文人用它来形容多种声音:用来形容虫鸣声的,如欧阳修《秋声赋》:“但闻四壁虫声唧唧”;用来形容鸟雀鸣声的,如王维诗《青雀歌》:“优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用来形容叹息声,表示赞赏或怜悯之意的,如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卷四:“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咸皆唧唧”,白居易诗《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用来形容小的哭泣声的,  相似文献   

16.
杜撰语出《野客丛书》:有个文人叫杜默,爱写诗。但是他的诗多数是无病呻吟,不讲格律,因而有人嘲笑说: “这是杜默所撰的歪诗。”这就是“杜撰”的由来。斧正语出《庄子》。据说郢国有个人鼻子上沾了很薄一层白垩,有个石匠一斧子把它砍去,丝毫没有伤着鼻子。后用来比喻请别人修改文章。  相似文献   

17.
豁然开朗与恍然大悟是近义成语。本文想将这两个成语作个比较分析。一、产生历史: 豁然开朗:最早见于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该成语自晋始,就定型。恍然大语:见于北宋·李昉等编辑的《太平广记·一七二·裴休》引《唐阙史》:“裴公恍然而悟,命击碎,然后举爵尽饮而罢。”变式有:恍然而悟(唐) 豁然大悟(宋) 恍然大语(明) 二、语义: 豁然开朗: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就其本义来说应该是:形容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后人除用它的本义外,也引申为:①比喻突然明白了某种道理。②形容情况、表情等一下子转为明朗或心胸突然转为开阔。豁,  相似文献   

18.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所著《人间词话》:“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以景语、情语论诗词,古已有之。我们从唐代的皎然著的《诗式》,刘禹锡《董事武陵集记》及司空图《诗品》等著作中,都可看到诗词中情与景有密切联系的相似观点。但所论都不很具体,以后也总有人提及诗词中景语、情语的问题。至清代李渔在《窥词管见》中所述则较接近王氏的结论了,他说:“说景既是说  相似文献   

19.
全全填字     
横向:一、古代笔墨纸砚的合称。二、形容意义不大、不值得一提。三、比喻人的风采好,而又高洁。四、鲁迅先生《祝福》中的主要人物。五、匈牙利的爱国诗人,写下了《自由颂》、《我愿意是激流》等诗篇。六、比喻经历大难而未死。七、比喻所余不多的晚年。八、比喻毫不相干的事务。九、比喻各色各样的人混在一起,成分复杂,好坏难分。十、“鸟鸣山更幽”的前一句。竖向:1.以《正气歌》为代表,写下“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南宋爱国诗人。2.辛弃疾《西江月》中的第二句。3《.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外号“豹子头”。4.晚清四大…  相似文献   

20.
谢昌翌 《语文知识》2002,(10):17-17
为了表达对人思念的殷切,人们常用成语“一日三秋”来形容。但这个成语如何解释,却见仁见智,说法不一。请看下列释义: 1、[一日三秋]形容对人思念之切。三 秋,三个秋天。《诗·王风·采葛》: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2、[三秋]义项②三季,九个月。《诗 经·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 兮。” 以上见《辞源》(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7月修订第1版)。 3、[一日三秋]形容思念的殷切。语出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 秋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