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要求劳动力的供求双方都有自主的权利,贵州省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难点与本质是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问题,使得主体之间相互选择不充分。今后劳动力市场建设应该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延长劳动者受教育时间,推迟青少年人口的劳动参与;提高劳动力的社会保险能力,建立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加强劳动力市场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试论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调教育供求关系,实现教育供求均衡,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课题之一。高等学校在实现教育供求均衡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为:高等学校实界有效的教育机会供给是教育供求均衡的前提;高等学校生产合格的教育产品是教育供求均衡的关键;合理引导教育需求是高等学校的使命。因此,作为教育机会供给主体的高等学校,必须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作为教育产品生产基地的高等学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教育产品供求关系中供给方的高等学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就业问题是我国体制改革、实行市场经济进程中最为重要又极为棘手的关键问题。了解和借鉴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的就业体制,对于我国建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解决好社会就业问题有着重要意义。一、劳动力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就业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就业是通过劳动市场的配置而实现的。这是西方国家就业的最根本特征。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劳动要素的买方与卖方(即需求方与供给方)自由选择,自由竞价。从理论上说,没有人为干预与垄断行为,在双方共同认可的情况下才实现工资成本与预期劳动的交换。劳动市场是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市场…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已成为人们评定价值的重要标准,传播知识这项教育服务日益显示出其经济功能。教育做为一门产业拥有很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需要我们在微观上正确评价以学校、教师为供给方的成本、收益,满足以社会、家庭、学生为需求方的消费偏好,在宏观上建立合理的市场机制,保证供给方与需求方的正常运行,从而更好地经营教育,保证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师工资是教师为国家进行劳动,提供教育服务,国家从社会再分配中支付的报酬。决定教师工资的因素,一是国内生产总值;二是财政收入(工资基金);三是职业本身的性质;四是劳动力供求双方在市场中形成均衡。20世纪90年代教师工资相对水平并没提高多少,教师从国家经济增长中受益不多,教师工资存在拖欠现象:解决教师工资问题,一要领导重视,二要建立合理的教师工资拨款体制,三要建立教师劳动力供求市场。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理论分析劳动力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以此来揭示充分发挥市场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机会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高校是联结这两个市场的场所。为确保教育过程的良性运作,教育机会市场要与劳动力市场保持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政府要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以确保教育机会市场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孕育于劳动力市场,又反哺于劳动力市场,在高等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互动中,双方达成动态的均衡,其结果直接作用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职业教育的率先发展与科学发展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互动机制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也愈来愈多地受到了市场的影响。然而 ,由于教育并非是一个理想的完全竞争性市场 ,单纯依靠市场对教育的供求进行调节 ,会出现所谓“市场失灵”的调节不力情形 ;另一方面 ,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教育投资体制还不够完善 ,市场机制还不能发挥应有的调节作用。因此 ,为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促进教育供求达到基本均衡 ,政府有必要站在社会总体的高度 ,对教育的供求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制约下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配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中,大学生是双重身份的主体:对于高等教育机会需求而言,学生是需求主体;对劳动力市场而言,大学毕业生将成为劳动力供给主体。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成为供求均衡度的计量指标,也是实现各个主体利益的集中反映。在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框架下探讨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实现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配置的关键,以保障高等教育供求主体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