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大家都说<贾祖璋全集>获中国图书大奖是其价值使然,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那么,贾老的作品为什么有如此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为什么能长盛不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呢?认真学习<贾祖璋全集>,认真研究贾祖璋漫长又充满活力的创作道路,笔者发现,根本原因是贾祖璋先生具有崇高的创新精神和品格,这种精神贯穿于贾老科普创作的全过程,使贾老的作品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
<正>他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在身体瘫痪的情况下,他克服了巨大的病痛和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写下数百万字的科普作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就是高士其,天空中有一颗星以他为名。因为引导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走上科学道路,他还被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2015年11月1日,是高士其诞辰110周年纪念日,在2015年江苏省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高士其诞辰110周年科普展作为一项重要活动向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3.
郑霄阳 《学会》2011,(9):59-63
科普大师高士其、贾祖璋为福建省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科普创作遗产、丰厚的科普创作理论与实践成果。本文通过回顾、追思高士其、贾祖璋的科普创作历程,研究、学习高士其、贾祖璋科普创作思想、科普编辑艺术,探讨高士其、贾祖璋科普作品的生态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缅怀高士其、贾祖璋对科普事业的敬业精神,并为在新形势下如何弘扬两位科普大师的科普创作精神,开创福建科普创作新天地,更好地为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服务,提出了有效、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警惕披着科学画皮的伪科学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8年底以来,"科普"作品出版情况出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一些没有多少科学内涵的书如<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等,被正规的出版社大量印刷发行,且被冠以"科普作品"的美名,与真正的科普作品<时间简史>等并列.据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世界>杂志调查,在大中学生中约有60%以上的人都把<水晶头骨之谜>等书认为是"严谨的科学著作".  相似文献   

5.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一生从事科普创作、编辑、翻译工作.由于他在清王朝度过了少年时代,目睹并体验了老百姓的种种苦难,深感民智未开国家落后,皆因政治腐败科学不昌明所致.所以他自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走上社会就开始向报刊投寄科普稿件;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和开明书店工作期间,除了编写科学书籍以外,还要忍受着战乱之苦,甚至在日寇的空袭间隙,仍致力于科普创作.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障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明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情报界著名学者严怡民教授在继80年代的<情报学概论>、90年代初的<情报学研究导论>之后,最近又跟他的博士研究生们合著出版了<现代情报学理论>一书,使我国情报学著作百花园里又增添了一朵奇葩.该书是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结晶,凝积着他们的大量辛勤劳动和心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华自然科学社在1932年创办的<科学世界>,是近代中国重要的科技期刊,为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世界>的办刊宗旨是普及科学知识和促进国家发展.<科学世界>的编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多样化的编辑技巧;鲜明的读者意识,编辑活动中注重读者反馈;栏目多样,刊发文章体裁、形式丰富;既注重内容科学性,又注重语言的通俗性;既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又有广告经营意识.<科学世界>的编辑特色对当前科技期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大家健康>、<大众健康>、<健康世界>、<健康与美容>和<祝您健康>5种医学科普杂志的1997年第1期全部文章的数字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讨论了目前医学科普刊物使用数字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较早提出科普社会性的中国学者。我国一些科普先驱者,如高士其、董纯才、茅以升等人,很早就涉及(或阐述)科普的社会性这一问题。比如,董纯才早在1931年就协助陶行知开展了我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科普工程科学下嫁运动,意即科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科普期刊伴随着科学大发展的步伐,势必会向更高的层面跃进,但是,时下许多科普期刊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雷同化倾向.文章认为,从事科普期刊编辑人员如果是缺乏"主心骨"的全外行,终将会使科普期刊办得不伦不类.有鉴于此,编辑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是确保科普期刊"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也是让科普作品注入"时代化"血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医学科普创作的选题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锦 《学会》2001,(12):27-28
通过医学科普创作宣传医学知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阅读医学科普作品,可以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防病或就医,避免受到江湖游医的欺骗和侵害.积极参与科普创作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但怎样的医学科普选题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编辑的青睐?这是医学科普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从事医学杂志编辑工作多年,现将如何捕捉、提炼医学科普选题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医学科普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1978年,山花烂漫的红五月,迎来了科普创作的春天。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我有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茅以升、高士其、贾祖璋、华罗庚等知名人士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专家们对科普事业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从此,在科协的岗位上,我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3.
1978年,山花烂漫的红五月,迎来了科普创作的春天。中国科协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科普创作座谈会,我有幸以工作人员的身份,与茅以升、高士其、贾祖璋、华罗庚等知名人士零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教诲。专家们对科普事业的敬业和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从此,在科协的岗位上,我就与科普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以下简称<科普法>)已于2002年6月29日颁布实施.参与本期专题笔谈的几位专家学者,就<科普法>实施的意义、对科普工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现阶段科普事业发展的障碍、政策缺陷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若干宏观与微观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赵文澄 《学会》2002,(12):31-32
2002年6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首称<科普法>)并由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71号主席令,公布了这部法律.<科普法>的颁布执行,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各级科协期盼已久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科普工作从此纳入了法制轨道,它将促使我国科普工作更加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健 《知识窗》2002,(8):30
晚唐诗人杜牧(803~约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长安县)人.文宗大和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武宗时数为刺史,官至中书舍人.由于他是"老杜"(杜甫)之后的又一位姓杜的唐代诗豪,后人称其为"小杜".他擅长绝句,尤其是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题为<江南春>的,写得最是明媚流转,富有情致,被辑入<唐宋诗举要>.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医学会是全省医口最大的学术团体,有60个专业委员会,设学术会务、继续教育、医学科普等工作委员会.主办有<中国医师杂志>、<湖南医学>(已批准改名为<医学临床研究>)、<国外医学泌尿系统分册>3种医学期刊.因组织健全、工作成绩突出,2001年,湖南省医学会在先进学会的基础上被省科协评为全省"十佳"学会;被省委宣传部、省科技厅、省科协评为"湖南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一名工作人员被省人事厅、省科协授于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一名工作人员被省科协评为学会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18.
1997年,他读初二.这一年,他在<少年文艺>等杂志上发表了<书店>、<弯弯的月亮>等小说和散文,一炮打响.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他报名参赛,<求医>、<书店>两篇文章入围复赛.  相似文献   

19.
据说,米勒小时候,村子里的一位神父曾对他说:"我的孩子,你有一颗会带给你许多苦恼的心,你不知道你将来会受多大的若呀!"米勒后来的人生经历,果然被神父言中了,他威了一位拥有<扶锄的农夫>、<拾穗者>、<播种者>、<晚祷>和<牧羊女>等不朽作品的桂冠画家,同时也是巴比松那片寒冷的土地上人人皆知的农夫的儿子、贫困的子孙和终生与苦难为伴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20.
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不仅是享誉国内外的妇产科专家,还是一位注重传播医学人文思想的科普作家, 20世纪70年代初,郎院士就开始协助林巧稚教授从事科普活动,后发表个人署名文章,并热心为多种报刊开辟科普园地,组织发展科普作家.他凭借自己高度的专业能力和对各类妇科疾病的理解,用优美的文字写出了很多雅俗共赏的医学科普文章.早在1987年,他就出版了小品集《妇女健康漫谈》,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随后又先后出版了《一个医生的哲学》《一个医生的故事》《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辞典》《一个医生的人文》《外科手术刀就是剑》等专著,《医道》,则是他的最新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