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7):62-62
据近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移动和风凰卫视宣布,双方将结成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推广和分销移动内容、产品、服务和新媒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媒科技》2007,(1):48-48
2007年1月,中国移动正式入股凤凰卫视,并与其股东新闻集团、星空传媒确定了战略合作关系。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介入媒体行业,其目的十分明显:与媒体内容提供商更加紧密地台作,以发展无线通讯增值业务。对此,计世资讯(CCW Research)认为:手机作为新兴媒体,其发展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12,(19):3-3
重报集团与中国移动重庆公司战略合作 9月21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移动传媒、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物联网、移动信息化和语音业务等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4.
传媒动态     
《中国传媒科技》2004,(6):9-10,20,22,37
文广传媒集团携上海和江苏移动向“SP”转型【赛迪网】6月6日,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上海移动、江苏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该集团向“内容提供商”角色的转变。已经同中国电信建立了合作关系的文广传媒,希望能够进一步成为中国移动全网的内容提供商。文广传媒是在当天举行的首届新媒体论坛上发布这一消息的。“我们正在向‘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转变。”该集团总裁黎瑞刚对记者说,“我们的内容将向所有终端开放。”目前,上海移动的手机用户已经可以通过GPRS服务收看文广传媒旗下的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体育频道和生活时尚频道…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11,(36):22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日前,安徽出版集团与中国移动安徽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后3年中,双方将各自利用自身资源和行业优势,为对方提供服务,并给予对方业务开展上的便利和优惠,并且,充分发挥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即安徽出版集团的省内传媒整合、内容资源优势,以及安徽移动的网络与营销服务优势,共同推进安徽的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2,(7):8-8
光明网与华商传媒达成战略合作后.将共同开发“华商传媒移动信息服务项目”。该项目将为华商传媒集团所属媒体开发基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信息服务产品提供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华商传媒集团负责项目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前期制作.  相似文献   

7.
庞春燕  查国伟 《传媒》2006,(7):26-28
6月8日,中国移动以12.78亿港币收购美国新闻集团旗下星空传媒所持19.9%的凤凰卫视股权,成为凤凰卫视第二大股东,这标志着中国移动以电信运营商的角色首次进入媒体行业.  相似文献   

8.
资讯     
《出版广角》2013,(21):95-96
重庆出版集团打造数字出版新平台10月25日,重庆出版集团公司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促进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助力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双方将开展系列合作。例如,在确定了"电子书包"合作商务模式后,双方将向教育界和市场大力推广"电子书包"产品;通过共同整合各自拥有的资源合作运营移动增值业务;共同探索和推动校讯通业务合作;中国移动重庆公司还将为国家级出版传媒创意中心——重庆出版传媒创意中心提供信息化综合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从事电信领域移动多媒体应用的跨行业企业,爱可信传媒技术公司专注于通过电信网络为移动通信用户提供多种无线娱乐和无线资讯服务,特别是在促进传统的广播电视业与移动通信行业融合方面做了积极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缩略语,全称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它是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网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传播新手段.CMMB有移动接收、高效省电和面向终端广泛,经济实用的特点.CMMB的内容业务形态包括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包括天气信息、交通信息、股市行情、电子报纸杂志、推送点播和游戏等,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移动便捷接受的需求,是现有广播电视服务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1.
移动互联网颠覆广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结合,即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的移动特点,又具有"分享、开放、互动"的互联网优势.它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宽带的部署、智能3G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普及而到来.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为4.29亿人,同比增幅高达37.64%.而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超过5.2亿人次.到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或将首次超过互联网用户数.[1]为适应移动互联营销环境的变化,向越加挑剔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不断寻求新技术、新盈利模式,在摆脱常规交易模式和市场局限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价值网络.  相似文献   

12.
传媒出版行业正迎来移动互联网最美好的时代。摩根斯坦利关于移动互联网的报告指出“移动互联网的规模将大大超出所有人的想象”。近日,易观国际发布的报告显示,20I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突破4亿,市场规模达到862.2亿元,其中,移动应用与服务占整个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的42.9%。  相似文献   

13.
随着通信技术革命的发展,三网融合将产生新一代的网络通信运营商,其业务不是今天电信业务的简单延伸,而是将提供基于IP的三网融合产生的新业务.融合不仅发生在通信、计算机和广播电视网络之间,也发生在有线和无线移动网络之间.未来的运营商将在统一的IP网上以有线和无线移动方式提供三网融合的综合业务.目前电信公司封闭的运营方式将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与其他运营商、内容制作商和应用服务商结合构成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形成价值链.……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经营     
《视听界》2011,(4):7-7
中国移动与央视近日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将共同深入探讨合资运营中国手机电视台,发展流媒体手机电视业务。双方将开展流媒体手机电视集成播控管理、内容服务、视频内容经营、广告经营等多种业务.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业务模型,以全面应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和竞争需求。  相似文献   

15.
梁泉 《中国记者》2012,(1):43-45
我们都清楚,传媒领域对技术的运用并不陌生,但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传媒业都将技术定位在对内服务上,例如上世纪90年代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到传统媒体的生产流程中(局域网、采编、广告管理和流程管理等系统),将ERP管理系统引入到媒体企业的日常业务管理中,这些是传媒技术应用的传统定位.毫无疑问技术在这方面作用仍将延续,不断推动传媒行业原有业务更加高效地发展,同时在新的一年乃至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在传媒业内部,移动采编、全媒体采编、移动办公等技术服务将进一步普及,这是技术在传媒产业中对内服务方面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龙源数字传媒集团(简称"龙源")主要以杂志社、出版社、新媒体、作者为正版授权内容来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合,形成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产品,通过移动终端、PC终端和大屏智能硬件终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优质内容服务和增值服务,其中增值服务主要指通过先进的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对用户的阅读行为分析,借助移动终端、PC终端和大屏智能硬件终端形式(包括在全国建设数字书报亭、数字文化站、数字图书馆)获得广告、电商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科技》2008,(9):11-11
近日,凤凰卫视为满足其视频实时报道的需求,对“神七”发射进行全程直播,将采用安徽中科邦略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邦略)高清移动演播车和其无线数字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8.
曹钧 《青年记者》2009,(18):82-83
CMMB是英文China Mobile Multimedia Broadcasting的缩略语,全称为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它是利用无线数字广播网向手机、MP4、笔记本电脑等用户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是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带来的传播新手段。CMMB有移动接收、高效省电和面向终端广泛、经济实用的特点。CMMB的内容业务形态包括提供广播电视节目,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包括天气信息、  相似文献   

19.
记者范向琪 全球无线技术和应用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动着全球内容、通信、商务和娱乐等Web服务大踏步地进展,吸引了广大电信服务商、无线运营商、无线内容提供商、手机制造商、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关注。日前,Sun公司“Wireless Java”论坛在京举行。由于Java技术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开发商在其产品中增加对Java技术的支持特性后,运营商将能够向其用户提供全新水平的应用和服务。传统的企业职能现在可以延伸到无线空间。而且新一代手持无线设备将能够支持所有新兴信息和娱乐应用。通过以新应用和增强功能来增加其基本业务的价值,运营商现在更有能力提高客户忠诚度和减少用户的波动。  相似文献   

20.
冯叶 《北京档案》2016,(8):33-34
本文在对第五媒体应用于综合档案馆信息服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从用户信息管理、事务信息移动服务、公共信息无线传播、开发移动应用等方面阐述了第五媒体在综合档案馆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