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英汉历史文化和语言特点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其翻译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理论强调了以读者为中心,这对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景区宣传资料的英译中以外国游客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关照下的旅游翻译——以宁波旅游文本英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明确的交流活动,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读者对译文的反应。接受美学将注意力放在译文读者的接受上,对旅游翻译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旅游翻译中对译文读者语言习惯、文化差异以及审美习惯的关照,从而提高译文读者对旅游信息的认识度。  相似文献   

3.
接受美学理论的"期待视野"理论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英汉翻译和汉英翻译的模糊性.翻译的模糊性,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特征的需要,是翻译美学的需要.接受美学应用于模糊翻译中应注意培养英汉语言美的鉴赏能力和理解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接受美学是当代世界文学理论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话语。翻译研究的接受美学视角结合后殖民主义的翻译研究现实,对中国当代的翻译理论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全球化、文化产业化、新媒体革命和网络大众文化对传统翻译批评理论提出了理论挑战。本文主要审视接受美学对翻译批评理论及实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兼论翻译研究中接受美学视角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5.
靳晓莲 《海外英语》2013,(22):164-165
接受美学属于西方文学理论范畴,它认为读者在文本解读中具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旅游翻译文本的主要目的就是向读者有效地传递信息,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此类文本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口化妆品作为时下受欢迎的产品,出色的品牌翻译对其在国内市场上销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化妆品是与美丽有关的产品,因此美感在品牌名称中的表现能很大程度决定产品译名的成功与否.本文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通过具体译例探讨接受美学理论在国外化妆品汉译中的应用,说明接受美学理论对化妆品品牌翻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静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7):153+155-153,155
旅游景点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向各地游客介绍景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景点的相关信息,其译文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拟从接受美学中的两个主要概念“期待视野”和“审美习惯”出发,利用该理论对西安著名旅游景点文本英译的启示进行论述,以期对古都西安的旅游文本翻译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提高其翻译质量,最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野外度假旅游视频指南》是一档旅游节目,在这一节目中我们不仅能欣赏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学习国外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以及节约能源的举措。中国目前对国外类似的节目口译较少。然而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反应,译文的大意不再单由译者决定。本论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汉英语言差异为例,讨论了旅游文本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9.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但由于期望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源作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因而有些文本存在着一些异常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很好地解释了某些异常翻译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忠廉教授提出的变译理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尽管目标译语与原材料有所出入,却有利于旅游信息接受者的接受,照顾读者的利益、接受能力,提高译文的可读性.本文主要对青岛市旅游景点翻译实例进行了分析和鉴赏,以期对其他城市的旅游翻译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4,(5):110-111
该文对姚斯和伊赛尔的接受美学进行研究,发掘了接受美学在翻译理论中的现实价值。通过对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的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将具体的理论运用到翻译实例中,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及读者的反应,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读者的"期待视野"通过与作品的对话,实现"视野融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讨论了接受美学理论对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指导意义,认为归化和异化作为翻译的两种方法,在儿童文学语言、文化意象等方面可以比较有效地贯彻接受美学理论的要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研究接受美学理论及其与电影翻译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电影的汉译策略,并以迪士尼动画电影Mulan为例,用接受美学的角度寻找电影Mulan字幕翻译中的美学元素及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4.
儿童文学的首位接受者和阅读者是儿童。接受美学是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接受为目标,它为儿童文学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基础和依据。通过这个新视角对儿童文学翻译作尝试性研究,阐释接受美学可以用于研究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于德国的接受美学,给西方文论界刮进一股清新之风.它富有启示性地尝试了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的方法,强调读者及其阅读接受对文学研究的意义,突出了读者中心的这一理论范式.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概念,指接受主体先行存在的指向文本的预期结构.将这一概念引入翻译研究中,可让我们重新审视翻译的一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6.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领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因此,旅游翻译也就自然成为当前译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翻译与美学的结合,可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告诉我们,在跨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并协调文化、语言、文本、读者等因素,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参照不同的理论层面,在全球语境下翻译旅游文本。此外,译者应当增强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意识,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更好地完成宣传中华旅游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国,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中读者的中心地位,以读者的接受作为翻译的目标,重点研究文学翻译中读者接受活动的能动性作用。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儿童文学翻译,以任溶溶《夏洛的网》汉译本为例,运用“期待视野和审美距离”“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意义未定和文本空白”,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层面入手,论证接受美学对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指导性作用,总结儿童文学翻译技巧,以期丰富儿童文学翻译。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支持。接受美学认为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三者交流互动,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认知心理、审美情趣等已有背景,同时译者应强调对译文读者的期待视野的观照,争取实现翻译过程中两次视野融合。本文以鲍勃·迪伦的民谣歌词翻译为例,演绎了接受美学对于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现有其相似之处,也有其不同之处。本文试从两者之“同”入手,论及两者之“异”。通过对“接受美学翻译观”和“解构主义翻译观”两种译学范式的比较研究,旨在说明解构主义翻译观实质上是接受美学翻译观发展的另一个极端;在充分肯定二者对翻译理论和翻译研究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两种译学范式自身的局限性以避免翻译学术研究中的极端化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