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研究《周易》古经中的兼类词对上古时期汉语兼类词的研究和词的发展变化都有积极意义。对《周易》古经中共有十九个兼类词,将其分成五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词的兼类问题一直是语法界的难点,许多学者都曾时兼类问题做过研究,但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本文在参考前辈关于兼类词的研究基础上,又对兼类现象的动因、界定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对汉语、维语兼类词和汉维语兼类词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汉维语兼类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列举了兼类词、词类活用的常用种类,并通过对兼类词与词类活用的比较分析来阐明兼类词属于词的跨类,词类活用不属于词的跨类这一观点,同时还指出了几种词类现象也不属于词的跨类。  相似文献   

5.
以《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词汇表一年级词汇中的84个标注为动名兼类词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对动名兼类词的动词意义与名词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大多是动词经过“转指”和“自指”后获得的,“转指”是动词获得名词意义的重要方式,主要有8种情况;动名兼类词的名词意义显著度存在着差异。意义标准在判定动名兼类词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谈兼类词     
兼类词是指具有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且意义相同的词.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是兼类词产生的基本原因,同时它还受欧化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影响.由定义可知,判定兼类词要遵循同一性、经常性和多功能性三条原则,从而将兼类词分为形、动兼类词,名、动兼类词和副词、区别词兼类三种.兼类词这一复杂的语法现象有待于我们今后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兼类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兼类词是指具备两类或多类词的语法特点和功能,而且在意义上有联系的词。本文从兼类词必须具备的条件、兼类词和同音词、词类活用的区别、兼类词的类型以及兼类词产生的原因等方面对现代汉语兼类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副连兼类词兼具副词的修饰限制功能和连词的连接功能。从语法化视角出发,将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分析副连兼类词的历史来源、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变。共时层面的副连兼类词来源于副词语法化为连词的历时演变,重新分析、语境吸收和保持原则是促进副连兼类词形成的三个机制,副连兼类词形成后,受到语法化、使用频率和同义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继续语法化和连词化停滞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兼类词在甲骨文中已存在,而且种类众多。本文主要通过对甲骨刻辞中的兼类词“在”的分析,来说明甲骨刻辞中兼类情况之丰富。  相似文献   

10.
概括词的兼类现象一直是语法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难点,作为黏着语的韩国语也不例外。本文以双层词类范畴化理论为指导,基于自建的"《新国语词典》(第5版)词类标注数据库",对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词表征情况作了详尽调查。结果发现,现代韩国语中的兼类现象不如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那般丰富,兼类数量相对较少,兼类类型相对单一。尽管如此,词的兼类现象还是具有一定跨语言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1.
胡英 《民族教育研究》2012,23(1):122-128
随着汉字识字量的增加,预科维吾尔、哈萨克族学生汉字的书写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即由字音相同或相近造成的学习难度渐渐大于字形相近造成的学习难度,同音别字呈现递增的趋势。本文针对两族预科学生经常出现的同音别字的偏误和偏误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同音字教学的主要难点提出适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般认为外语学习中阅读是最不容易引起焦虑感的,所以外语学习焦虑研究领域中关于阅读的研究不多,但是阅读焦虑确实存在而且是一种与一般学习焦虑不同的特殊焦虑。文章以蒙古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蒙古国学生汉语阅读焦虑的原因,结果表明蒙古国学生的汉语阅读焦虑主要由字和词的障碍引起,对中国文化的陌生不是其阅读焦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数词短语的构词规律,认为汉语数词构词能力极强,数字多是对称并列使用、和动词或名词构成固定短语,且任意两个相连数字可组成数词成语。而英语数词构词能力弱,数字组合构成有限,多和介词构成短语,有时需通过语法或句子构成。在进一步分析了数词短语的表达意义、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翻译策略:1.遵循民族性原则。2.直译配合借用。3.力求语义对等。4.直译加备注。  相似文献   

14.
字母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新兴的词汇现象。汉语字母词有四种构成类型、两大特点。字母词的出现是语言动态变化的一种表现,主要有四个原因:与国外的交流,引入了许多新生事物;人们外语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大众传媒促成了字母词的推广;追求时尚和崇洋的心理加快了对字母词的吸收。同时,在字母词的使用上要注意滥用和误用。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学角度就英汉名词转动词( 以下简称名转动) 的词语现象的异同, 从历时与共时方面作了比较和分析。并用实例和汉语形态结构特点说明汉语作为孤立分析语言名词转动词不限于单音节词, 而英语在名转动时仍保留其语言中的屈折成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中介语语料库考察了印尼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及其原因。我们发现汉语中大多数离合词的意义在印尼语中是用单纯词表示的。受母语的影响,低年级汉语水平的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往往把离合词当作一个整体来使用,出现了“该离不离”的偏误;而高年级的学生又常把“离”的规则泛化,把一些不能分开使用的复合词当作离合词使用,从而出现“该合不合”的现象。此外,教材编写时的生词对译法也是部分原因。本文还讨论了针对印尼学生的离合词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的历时发展特点与词化程度的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的复合词最初是由短语演变而来的 ,其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词化的过程 ,正因如此 ,汉语中短语和词的划界才困难重重。共时状态下存在的复合词有着词化程度的差别 ,而历时地考察复合词的形成发展中表现出的特点 ,则有助于确定共时状态下复合词的词化等级。可以汉语中最具特色的并列式复合词为考察对象 (以动词性并列式复合词为例 ) ,根据其历时演变中表现出的特性 ,对其共时状态下的词化程度做大致的划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汉语与韩语词汇中的同音叠词为研究对象,以《延世韩国语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全部叠词为基础,对韩中两国的同音叠词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中韩同音叠词在结构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希望能够成为日后中韩叠词教育的有用资料  相似文献   

19.
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虚词是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助词“的”是其中的难点之一。本文拟在汉语本体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偏误分析等理论为依据,探究母语为英语的学习者使用助词“的”时的表现,并从主观及客观的角度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中的颜色词丰富多彩,且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在文化上差异较大,同一颜色词在这两种语言中所表达出的文化内涵有时相去甚远。因而颜色词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一个误点,也成为英汉互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入手,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颜色词翻译的影响,强调了在翻译中准确传递文化信息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究翻译英汉颜色词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