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秦灭六国的全过程,历代学者多有研究。但是因为史籍对于秦国在战国最后十中所发动的战争,记载得较为简略,因此对于这一时期秦国取得的战果,容易受到忽视。最后这十年对于秦国吞并六国的战争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通过史料研读和数据分析,证明了对于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来说,最后十年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固陵之战是楚汉相争中的关键性战役。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淮阳县的柳林一带。垓下之战是固陵之战中的最后一次战斗。其古战场遗址应在今鹿邑县太清宫乡之隐山。从战争形势上分析,垓下应在今鹿邑县境内;从各参战诸侯进军的终点分析,垓下亦应在今鹿邑县境;从刘贾、英布的进军路线看,垓下应在今太康、淮阳、鹿邑三县之间;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考古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3.
邢利海 《文教资料》2008,(3):102-104
公元1075-1077年,中国宋朝与越南李朝发生了战争.对于此次战争,越南方面与中国方面都各执一词.本文阐述越南史学家与中国史学家对此次战争的主要观点.从双方的记载来看,都有充足的理由.笔者根据双方的记载,浅谈自己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一个点展开,谈谈自己所认为的历史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城濮之战是晋文公率晋军自晋都绛出发,经卫国北部边陲城邑五鹿,东南经敛盂,再东南攻破曹国都城陶丘,遂撤退至城濮这个地方与楚国军队进行的一场战争。史料在记载晋国进军路线时,对于自五鹿至城濮之后半部分记载比较详细,对于自晋都绛至五鹿之前半部分记载不详,尤其是晋军如何穿越太行山、如何渡过古黄河,均是史学界最具争议的议题,也是探寻晋国进军路线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楚国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其都城经历了早期的丹阳、中期的郢、后期的陈和寿春三个阶段,除了河南淮阳的陈城外,其余三都的地望和范围都还存在问题。最早的楚都丹阳目前还无考古遗存可寻,从《山海经》等文献记载的丹阳来看,其地望当在陕西商县的丹江北岸。楚都郢所在有湖北江陵纪南城和宜城楚皇城两说,从《左传》记录的楚巴战争所涉及的地名分析,当以纪南城说为是。最后的楚都寿春,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就在今安徽寿县城关,但其范围仅比今寿县旧城略大,过去的认识有误。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史记》所记载的炎黄大战是以黄帝为代表的五帝时期一场大范围的部落之间比较持久而频繁的战争。炎黄大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发生的战争的总称,或者是这一历史时期内最为显著的特征。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所涉及到的地方都有可能是炎黄战争的重要战场。《史记·五帝本纪》是研究炎黄大战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7.
好太王碑证史与补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句丽好太王碑是现存最长的高句丽文字资料,记载了高句丽起源、建国的传说,前三王的传承,好太王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好太王对外军事活动及其战争经过、结局,好太王守墓烟户的来源与摊派情况及相关守墓制度。碑文中涉及了许多文献不载或记载不够准确的史事,其对历史文献地证实作用和补充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好太王碑对于高句丽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
古书对传说时代披荆斩棘的道路开拓行为多有记载,这些记载在缅怀先祖开拓道路丰功伟绩的同时,也为后人研究这一时期的交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仔细梳理这些文献记载可以发现,此时道路交通的迅速发展是与频繁的军事活动密不可分的。随着战争性质的转变,部落、部落联盟或酋帮之间战争过程及其前后的军事活动,成为了这一时期道路交通发展的最重要推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9.
朝那湫,是秦汉时期国家祭祀圣地,对于朝那湫的具体位置,史学界说法不一。本文结合史料记载、出土文物等方面判定朝那湫即今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东海子遗址。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和分析《穆天子传》所记载的穆天子西行路线和里程,以及长度单位"里"的换算规律后,对《穆天子传》中一些主要地名的地理位置进行了全新的探讨,提出《穆天子传》所记载的西王母之邦的地理位置是在今甘肃省酒泉一带。  相似文献   

11.
作为战争产物的兵器,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和文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诗经》《左传》等上古文学作品中都可见兵器的身影。而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在记载了无数次战争的同时,也记载了大量的兵器,分析其中的兵器既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上古战争活动真实状况,又可以真实地反映先秦到西汉时期军事科技的进步和兵器学的发展,对此问题的研究也是《史记》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建国以来有关山越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其中关于山越的渊源研究,学界一致认为"山越"之名见诸于史书,最早为<后汉书·灵帝纪>,嗣后关于山越的记载,史不绝书.对于山越分布及社会状况的研究,分歧不大,基本上是维持在今长江以南的闽、浙、赣、皖、苏等省交界地带.有关山越与孙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性地考察、概括和总结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来说,带来的伤痛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言及战争,少不了流血、少不了死亡。正是经历太多生离死别的创伤,人们才渴望和平,才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宁生活。对于战争的记录与表达,除了实体性的物件记录,更多是通过文字的书写。而文字的描述,有直接的史实性记载,也有间接的文学性表达。即使是文学性呈现,也有直面战争,描写战争的场面和选取独特的视角抓住某一点含蓄反映的差异。而文字呈现战争的方式不同,给读者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荷花淀》和《百合花》都是反映战争生活的小  相似文献   

14.
师 ,甲文取其半 ,象形字 ;金文合成今师字的字形 ,会意字。师字在甲文、金文时代都作军队、战争讲 ,也是军官、职官名并延及师长等义。《易·师》卦讲战争事 ,《周易》另外还有《同人》、《离》、《晋》、《革》四卦等讲军事。它们反映了商、周时期部族、方国之间的斗争 ,折射出那一历史时代人们对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 ,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5.
五代后梁龙德三年,晋王李存勖于魏州登基称帝,史称后唐。此后,后梁、后唐以今开封市和河北大名县为大本营,以滑州和黎阳、南北德胜城、杨刘城以及"新城"四个战略据点为依托,隔黄河南北对峙。双方投入数十万军队,展开了剧烈的攻防战,尤其以杨刘城争夺战更为频繁和激烈,凸显了杨刘城在后梁、后唐战争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然而,杨刘城的历史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遗址至今尚无确切论定。世人误以为杨刘城在今山东东阿县杨柳乡,此说经不起考证和推敲。据新、旧《五代史》和《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杨刘城遗址当在今山东莘县与河南南乐县交界处,为隔今徒骇河相望之杨寨村和刘寨村的统称,不在东阿县杨柳乡。  相似文献   

16.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唐与吐谷浑在青海地区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由于史料记载的局限性,不少同志在研究这次战争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争论不小。尤其是对侯君集等人是否到达过黄河源头地区及两湖(鄂陵湖、扎陵湖)的问题,争论更有出入。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  相似文献   

17.
<正>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在两千多年绵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文化领域里,产生了极其深远广泛的影响,而且是历久弥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对于战争的记叙。 《左传》一书极擅于描写战争,叙写的军事行动达三四百起之多,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战例都是由于它的记载而流传下来,《左传》记叙战争有其突出特点和巨大成  相似文献   

18.
西周时期,今湖北境内分布有不同类别和不同规模的国家.然而,迄今为止,尚未见对此探讨的专文.为此,本文将文献记载同考古发现结合起来并相互参验,对西周时期今湖北境内众多的国家进行系统研究.为便利起见,本文的研讨将以地区为序展开.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进行了一次战争,史称“长勺之战”。中学语文教材选自《左传》的《曹刿论战》一文,记载的就是这次战争中事。然而,《曹刿论战》一文写战争过程只用了52字,寥寥几笔概括了鲁国打败齐国的史实。对于当时的交战双方来说,这场战斗无疑规模不小,姑且不说战斗的原因、战斗的规模、军事装备等情况,单就战斗中紧张而激烈的态势,总要描写一番吧。为什么作者略而不谈?  相似文献   

20.
在《阙特勤碑》碑文上,有一段关于阙特勤“向东一直征战到黄河(yasil oduz)和山东(santuη)平原,差一点到达大海”的记载,由此学界有人认为阙特勤曾征战当今山东省地区,据笔者考证,碑文所记“山东(aantuη)平原”虽与当今山东省地域并不完全重合,但是这场战争所呈现出的中国古代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却可见一斑.通过阿尔泰语系语言与汉语山东沂水方言的对比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第二人敬称“您”以及山东沂水方言中的“恁”极有可能是受到阿尔泰语系语言的影响而形成,并且当今山东沂水方言中仍留有较多阿尔泰语对汉语影响的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