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斌 《集邮博览》2013,(1):47-47
笔者藏有一枚由广州寄往台湾钓鱼岛的实寄封。 这是一枚广东省集邮公司印制的1996-31《香港经济建设》首日封,信封正面右上角贴有面值60分的1996-31(4-3)《香港经济建设》“香港启德机场”特种邮票和面值1元的普23《民居》“福建民居”邮票,  相似文献   

2.
杨国华 《上海集邮》2013,(11):42-43
《上海集邮》2013年第5期刊载武玮磷《上海必能宝邮资机业务种类副戳大变脸》一文(下称“武文”),最后提出“副戳为何要‘变脸’?笔者实在是不得而知。”  相似文献   

3.
婕好 《上海集邮》2007,(9):14-15
1997年7月1日,香港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纪念》邮票,其中1.3港元画面为一座中式门楼的传统建筑(图1),在《香港邮政集邮目录》中名为“古宅”,杨乃强《香港邮票目录》中仅有“House of Sam Tung Uk”(三栋屋)粤语拼音的英文名称。  相似文献   

4.
工木  一也 《航空模型》2011,(9):37-41
“KK”飞控板是一款开源的飞行控制模块,其对硬件要求低、价格相对便宜。虽然功能有限,却受到越来越多模友的关注。笔者此前曾以“MK”色控板为控制单元制作过一款四轴飞行器(参阅《航空模型》2010年第9期《一款四轴飞行器的制作》一文),看到最近网上流行采用“KK”飞控板的四轴飞行器.于是也决定用它制作一组。  相似文献   

5.
赵凡奇 《收藏界》2014,(10):39-48
《西厢记》以其曲折而美满的结局,优美而诙谐的唱词,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常用的装饰题材。山西博物院馆藏的一件五彩《西厢记))故事碗(图l、2、3),形体硕大,情节全面,精描细画,五彩缤纷,堪称《西厢记》故事题材瓷器中的精品。该碗撇口,深腹,圈足,底书青花“制”字方款。口沿内锦地上有四个海棠形开光,开光内绘杂宝,外壁绘五彩(《西厢记》故事。  相似文献   

6.
2006年11月12日,香港发行《孙中山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邮票,第1图画面为“时年17岁,孙中山先生现存最早照片(一八八三年摄)”。图1是这枚邮票的极限片,载体为民革上海市委编辑、上海汲古斋有限公司承印的“青年时期的孙中山(1883年)”片。  相似文献   

7.
吴天明 《上海集邮》2007,(10):12-13
2006年11月12日,香港发行《孙中山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邮票(参见061207),其中2.40港元票图名为“时年46岁,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九一二年摄)”。经笔者考查,这一图名有误。1996年10月,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画册,其第2部分“领导起义,推翻帝制”的辑封图片就是这张照片,说明文字为“1911年6月孙中山在旧金山(三藩市)”。[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4,(9):150-150
《开成石经》是唐代的十二经刻石,始刻于文宗大和七年(833年),开成二年(837年)完成,原碑立于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宋时移至今西安碑林.是研究中国经书历史的重要资料。2014年7月16~22日,第25届香港书展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中华文化元典《开成石经》大型文化典藏”亮相此次书展。  相似文献   

9.
《收藏》2013,(5):6
十八大珍藏纪念瓷是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推出的首款珍藏瓷,是党报党刊上唯一宣传的十八大纪念器物,获得官方媒体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十八大珍藏纪念瓷瓷面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字样为纯金材质手工打造,每套烧制有纪念款及编号,配有精美收藏证书,便于收藏。特别是瓷图案中的"中国红"颜色是国家用瓷的重要选择,故该瓷器可列为瓷中之宝,异常珍贵。纪念瓷寓意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12日,香港发行(《孙中山诞生一百四十周年》邮票,第3图“吊唁革命家黄兴后留影(一九一六年摄)”。主图与(《孙中山——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画册(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0月出版)第5部分“讨袁护法,捍卫共和”第36幅“1916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哈同花园留影”的照片完全一致,孙中山身着白色衬衫,黑色西服,双亍插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作稍息状站立于草坪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冯乃华  刘日春 《收藏》2008,(11):164-165
“陈仁海以‘天、地、人’为创作元素的中国改革开放珍藏纪念瓷《人和寿长》《黑猫白猫》瓷雕艺术作品,艺术性、观赏性独特,图有意,意惊人,艺术风格质朴,文化含量深厚,有大家风范,看着舒心,收藏放心,是难得的艺术珍品。”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守智对陈仁海两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珍藏纪念瓷发出的由衷的赞美。  相似文献   

12.
陈馨 《收藏》2009,(9):70-74
锔瓷是过去常见的传统技艺,台湾称为“补硐仔”。旧时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随着时代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的“补徊仔”行业已成历史名词。2006年初,台湾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宝璺(wen)藏神——锔瓷研究展”,系统展出了不同技法的各代锔瓷实物。导览图册中还收录了时为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博士生的陈馨女士撰写的锔瓷研究专稿,希望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陶瓷文化的收藏、保存、宣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吕建中 《收藏》2007,(9):86-88
1979年第2期《故宫博物院院刊》发表了徐邦达先生的《谈古书画鉴别》一文,对1966年在江苏角(lu)直曹澄墓出土的款为徐渭书行草《青天歌》卷提出疑问,认为它“字形火小县殊,格式庸俗”,结字“忽松忽紧,忽大忽小,极不匀称……征徐渭真迹书法中从来也没有见过”。文章发表后,引起争鸣。  相似文献   

14.
香港在1946年8月29日发行《胜利和平纪念》邮票,全套2种,面值分别为3角和1元(图1)。根据“香港邮政集邮目录》(2004年版),这套邮票的谢斗是钟思(W.E.Jones)。笔编的《香港邮票》一书中提到“这套邮票是一位英国公务人员钟惠霖先生(William E.Jones)于沦陷期间,被关押在集中营时设计的,邮票中的中也是他亲自书写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2期介绍的香港《中国敲击乐器》邮票图案资料中,作者认为面值1.4港元的“长鼓”(图1)是“瑶族长鼓”。而第1期《集邮》刊登的《精美的香港“黑釉蓝斑腰鼓“极限片》一文考证了“长鼓”图案,认为是选自唐代鲁山窑“黑釉斑点  相似文献   

16.
《电子竞技》2009,(12):74-74
北京完美时空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公布巅峰巨制3D创世奇幻网游《完美世界前传》“人鱼传说”,它是一款为全世界玩家精心打造的全球同步、永不删档、永久免费的大型3D创世奇幻网游。是继《完美世界》(时间版)和《完美世界国际版》之后,完美时空推出的《完美世界》系列的第三个全新版本!12月2日,  相似文献   

17.
《上海集邮》1997年第2期上司徒一凡先生《香港邮政和香港集邮》一文中,将香港邮戳从全英文演变为中英文并用称为“变身”,并说最早“变身”的是1996年3月21日启用的“印尼’96邮展”特别邮戳,接着“变身”的是1996年6月18日启用的一批图案邮戳。笔者读后  相似文献   

18.
读《集邮博览》2012年第5期陈桂豪先生的《部队的“改退批条”与“收发室”章》一文,颇有趣味,其实,这类“山寨版”的“改退批条”不仅仅曾为部队收发室所贴用。亦有其他单位(或个人)所使用,杂志2012年第3期冯赐杭先生的文章《专用改退批条》中就介绍了武汉中南财经大学收发室所贴用的批条。笔者找出了几张早年收藏的“白纸式批条”,不过不是部队而是银行收发室特别“制造”的。这些批条的特点是:都由银行用白纸临时“制作”,大小不一,相应邮局在其上加盖日戳“认可”后,将邮件退回。我收集到5款,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刘丽文 《收藏》2006,(3):64-65
瓯窑位于浙江省温州一带,此地古属瓯越地,史称“东瓯”,故瓷窑称瓯窑。瓯窑创烧于东汉末年,到元代即衰亡。晋代潘岳的《笙赋》中有“披黄苞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ling)”之句,所指“缥瓷”可能就是对瓯窑青瓷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刘家序 《收藏界》2010,(5):128-128
《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从4月6日起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展厅常年展出,这是“何家村遗宝”自1970年发现以来首次大规模集中展出,展出精心挑选的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精品300多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