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肖发标 《收藏》2009,(3):80-83
由于考古出土清代青花瓷数量不多,有绝对纪年的民窑青花瓷更属少见,人们对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断代和时代特征的认识,主要依据传世瓷器尤其是官窑青花瓷的一些特征进行推断。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民窑青花瓷的时代特征,特刊发此文,选取一批有绝对纪年的清早中期民窑青花瓷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尹青兰 《收藏》2013,(5):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3.
尹青兰 《收藏》2013,(3):56-61
以往对景德镇明代青花瓷的研究着重于官窑,对民窑青花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对明代早期的民窑青花更是很少涉及。一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明代早期民窑青花大多制作粗劣,无论在工艺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比官窑逊色得多;二是明代早期民窑青花有纪年的器物很少,缺乏断代的标准器,很难对一时期的青花进行准确的断代。那么,明初民窑青花瓷碗真的如人们观念中的那么粗劣吗?这些通过明初匠人之手塑造的民用之物,到底有着怎样的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4.
陈建中 《收藏》2008,(8):78-82
泉州民窑青花包括德化、安溪、永春等窑口生产的青花瓷,尤以德化窑最具特色。从田野考古资料分析,泉州民窑青花瓷始烧于明代,其生产技术的传播有一个自安溪向永春、德化传播的走势,并凭借泉州及周边港口的自然优势,成为“海卜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远销世界各地。其中德化采用独有的传统工艺和陶瓷原料烧造的独具特色的德化民窑青花瓷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5.
张国柱 《收藏》2011,(7):41-43
年号,即纪年的名称。中国清代及其以前的纪年,一般多以当朝皇帝的年号纪年。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而新的纪年方式还未确定,曾短暂地以传说中的黄帝年号纪年,即以黄帝降生的公元前2697年为黄帝元年,以此推算,1911年(即农历辛亥年),就是黄帝4609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年4609年11月13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因此,黄帝纪年使用至11月12日(实际为1911年12月31日)为止。这样,从1912年开始,改用中华民国年号或公历纪年。  相似文献   

6.
王晓海 《垂钓》2010,(10):83-83
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飞速发展的一个高峰。过去谈论宋瓷,往往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来概括。其实宋代的瓷器也有官窑、民窑、南北地区之分。官窑瓷器精美绝伦,不计成本。民窑瓷器,不拘束缚,看重实用。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841年,我国就有干支纪年的记载,干支纪年的方式沿用至今,现已成为一种文化。 我国旧时的邮品和税品(与纳税相关的凭证、单据、簿折、证明、账本等)上都有干支纪年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王元黎 《收藏》2020,(2):66-71
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官窑和民窑俱盛,彩绘和色釉并茂,瓷器装饰精细华美,如繁花般绽放,青花和粉彩占了极大比重。新乡市博物馆收藏历代陶瓷器3000余件,藏品来源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成立的平原省博物馆旧藏和故宫调拨为主,其中不乏清代官窑上乘之作及民窑精品,现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加以介绍鉴赏。  相似文献   

9.
正从明代洪武开始,中国青花瓷分官窑和民窑两条线发展。官窑工艺精湛、色调纯正,纹饰规矩,风格严谨。其生产不惜成本,制作讲究,它的价值在于精。民窑则器型丰富、色调不一、纹饰多变、制作相对粗糙,以商品生产为目的,产品粗细兼备,气势洒脱,生产数量非常大。明嘉靖以后,由于朝廷下达的瓷器烧造数激增和国势的减弱,官窑无法完成,就分派给民窑,成器后要经御窑厂挑选。御窑厂制品是搭  相似文献   

10.
王蔚波 《收藏》2009,(11):51-54
民窑粗瓷 宋太宗元德李皇后陵地宫及墓道出土黑白粗瓷46件,有碗、碟、罐、瓶和注子等日用品,绝大部分胎骨粗犷,施釉也很随意,给人以古拙质朴的感觉,还有不少器物底部墨书字款。发掘者孙新民先生认为出土黑、白两色粗瓷系河南民窑产品。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1,(4)
源浩艺术博物馆陶瓷研修班依托馆藏上万件官、民窑标本设立,以北京出土的景德镇窑瓷片为主,窑址出土瓷片为辅,涵盖钧窑、定窑、越窑、龙泉窑、耀州窑、磁州窑、德化窑、龙泉务窑及河南青瓷、高丽青瓷等十几个窑口的瓷片。特别是近百件景德镇民窑绝对标准器(干支  相似文献   

12.
伍秋鹏 《收藏界》2011,(4):41-46
一、明代民窑青花瓷断代的研究现状 关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断代,在许多陶瓷著作中都有相应的叙述,但大多侧重于各朝的具体特征,而对于断代的依据却很少涉及。这些从理论上总结的各朝民窑青花瓷的特征,大体都是正确的,但对于具体器物的断代则需要更明确、更细化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陈玉琳 《收藏》2018,(12):93-95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景德镇的珠山设立御窑厂,至此景德镇瓷器生产开始了官窑、民窑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官窑由政府直接管理,并组织生产,集聚优秀工匠、垄断优质资源,精益求精不惜工本,因而代表了当时制瓷的最高水平。景德镇民窑为适应大众生活,以社会生产力状况为依托,在造型和纹饰上脱离官府的约束,更能发挥工匠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4.
公历2011年2月3日,正是农历大年初一。开始过兔年了,那么虎年和兔年的“时辰”交界是如何划分的呢?得从头说起。中国自古就采用干支纪年法。据记载,干支纪年的方法,我国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正式排序记载的,当年是庚申年,流传至今已有2850多年的历史了。虽然经过多次改朝换代,但干支纪年的方法从未间断过。它是一套完整的纪年方法,记载至今准确无误。  相似文献   

15.
刘涛 《收藏》2015,(7):54-65
拙著《宋辽金纪年瓷器》(文物出版社,2004年)出版已逾10载。其间新的研究资料和成果不断问世,而拙著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日见显现。故此,拾遗补阙,纠谬摘误,于人于己或都有所助益。现就拙著《磁州窑类型瓷器》一章做一补正。极盛期的珍珠地划花过去,珍珠地划花品种纪年资料十分少见,拙著中仅收录3件纪年器(北宋1件,金代2件)。而近10年来,这一品种的纪年资料则增加  相似文献   

16.
顺治一朝,由于新政权是在明末战乱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景德镇官办御窑厂停滞萧条,而民窑业则开始全面恢复规模生产。值得一提的是,顺治一朝的瓷器生产仍延续着明代晚期推行的"官搭民烧"制度,促进推动了民窑业的兴旺发展,烧造出了一些色彩沉稳艳丽、画风洒脱超逸、非常精美漂亮的五彩和青花大件陈设类器物。这些大件器物,胎质坚实厚重,绘画纹饰追求自然随意、豪放写实的艺术风格,它们之中的优秀作品足与官窑相媲美。本文就为读者同好们介绍两件笔者收藏的顺治民窑精品瓷盘。  相似文献   

17.
朱纪 《收藏界》2010,(4):66-68
这一组民窑青花瓷,是在长期不经意中积攒成的,购买时凭的是“好看”和“直觉”,价格也是工薪族所能付得起的。官窑和民窑青花精品在中低档市场难觅,这些青花粗器便是学习青花瓷器知识的媒介载体。资料中大量的图片可以摘录,游历中时有佳品可以拍照,都不抵把玩实物时的那种心境和真真切切的感受。  相似文献   

18.
杜文 《收藏》2014,(6):94-101
澄城窑是陕西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代表性民窑,就目前掌握的资料判断,烧造年代为元代至近现代,突出特点是延续了耀州窑风格的刻印花青瓷工艺。该窑的黑釉瓷产品较多地使用了剔刻花工艺。澄城窑明末清初时期的黑釉瓷装饰工艺在陕西民窑中表现尤为突出,具有一定的自身特色。这类明末清初的剔刻花黑瓷产品经常被民间收藏界乃至文博界误判窑口与年代。  相似文献   

19.
老窑     
李文亮 《收藏》2012,(14):98-99
我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玩过几年明清瓷。那时候,山西的东西多,还便宜,而星期天的古玩市场就在我画室窗下。于是我没事就在场子里溜达,用百八十块钱就能买到清三代民窑精品,三百多块钱就可买到一只完整的双足康熙青花牡丹大盘。现如今,明清官窑涨成了天价,民窑涨得也让人吃惊。  相似文献   

20.
《集邮博览》2011年第3期、第5期分别刊登了《虎年与免年在时间上如何划分》《农历兔年和辛卯年不能混为一谈》两篇文章。两篇文章都谈到我国现行的历法:干支纪年法、夏历(农历)纪年法和公历纪年法。不过,干支纪年法与农历纪年法虽有区别,但民众已习惯将干支与农历当成是一回事了,因此,在华夏广袤大地上的汉民族对于生肖的轮换或交接都是以农历为依据的,我认为生肖邮票应该在农历的正月初一或正月初一以后的某一天发行,即进入某个生肖年再发行生肖邮票。否则,像现在每年的1月5日发行生肖邮票,造成每个公历年的年初和每个农历年的年末就有两个生肖同时“司职”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