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所处于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有研究表明:40%以上的教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特别是年龄在35~45岁之间,具有7~12年教龄的教师,超负荷工作、努力与回报的差异、评价制度、个性特点是导致职业倦怠的基本原因.职业倦怠将会给教师带来躯体化、强迫、郁抑、敌对性等诸多的心理问题,并因此失去工作热情,甚至恐惧工作,使教师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其危害不言自明.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通过"动"、"静"、"宽"、"乐"、"控"来主动调整心态,减缓压力,提高心理能力,优化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2.
在江苏省"五严"规定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效的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如何在有限的一堂课里,既减负义增效,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不断发展智力、提升能力呢?我从"兴趣"这一角度,谈谈兴趣之于高效课堂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好"是否破读.通过研究音韵学理论、排比<诗经>句式、考察句法,认为"好"应读本音,上声.  相似文献   

4.
探索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有效运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文章叙述深化"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认识,制定并落实好"工学结合"的教学计划,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实践和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符号思想是小学数学的基本思想,渗透符号意识是学生数学教学的理性回归.通过播种符号,可以启蒙学生"准代数式"意识.教学中通过孕育学生的符号意识、启迪学生的符号思维、催生学生的符号想象,可以丰富学生的符号表象,引领学生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内容是千姿百态的,教与学的主体千差万别.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根据不同课文、不同课型因文制宜,因课取式.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工夫"读"到,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凌月波 《新作文》2022,(3):31-32
[文题解读]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略) 1.审准文题类型."可为与有为",属于关系型作文题,不可忽略掉任何一方,应将两个关键词"镶嵌"在文章的显眼处(如开头、结尾,论点、分论点),但论述中忌泛论两面,要有所侧重. 2.审准文题关系.可写"可为与有为"的思辨关系,如"可为可不为,有为有何为,真正的有为是无为"等...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教师常说的一句话是"爱生如子",这是一位教师较高的道德水准的体现,也是大部分教师想努力做到的追求,甚至是某些学校对老师"强制"要求的标准.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求"爱"学生更是已经普及化,其实,一个合格的、高素质的班主任本就已经做到了,但是,有一点是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其实,学生更"爱"老师"!  相似文献   

9.
陈焦利  杨超 《现代语文》2008,(5):118-119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多种释义,无不是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观照下的产物,释义者所处的时代不同,鉴赏的视角就会迥异,局限性也是明显的.本文以此句释义入手,对<诗经>的解读略作梳理,侧重分析辨驳儒家的释义观,并由此探索一个"自然本真"释义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最初<淮南子·说山训>和<史记·孔子世家>相继引用表达对君子风范的景仰,其后该诗句作为格言更是广为征引.其中,"高山仰止"音、义都非常明确,无可争议;但对于"景行行止"的句义和读音,各家却存在很大分歧.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拟对其音、义作出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词汇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流行词汇"没女"一词入手,探讨了其意义,分析了其构词特征,阐述了其流行原因,并在最后预测了"没女"一词的生命力及存活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个问题常含有好几个量,这些量是"常量"、"参量"或"变量",它们的定位往往不是绝对的.定位不同,解题途径也就不同,处理好量的定位问题,不但为函数、方程思想的应用开辟新的途径,给解题带来极大的简便,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举例说明恰当的定位在解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节选)是初中<语文>传统的教学篇目,文中陈涉说的"苟富贵,无相忘"更是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名句.对此句,初中<语文>(第四册,2001年11月第1版)没作具体解释,与之相配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有朝一日有谁富贵了,可别忘记咱穷哥儿们."很清楚,此书认为"富贵"的主语是"有谁";"相"相当于"咱穷哥儿们",从语法角度分析,这种"相"为副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相似文献   

14.
唐朝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最后两句说:"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的"子云"即是西汉的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扬雄.  相似文献   

15.
"找规律"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苏教版教材主编王林先生曾针对这一内容明确指出:"'找规律'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展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细读这段话,我认为:这一内容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发现""探究"规律的过程上,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事物中存在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特点和个性差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基本理念是现代多元智力观.实施"因材施教"必须正确对待"学困生",并采取恰当的策略与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学习有其独特性.语文的双基,语青的感悟.情感的培养,都是渐进式的,足潜移默化的.是整体的,是螺旋式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理科双基的掌握是线性的,是阶梯式的,有顿悟,有"豁然开朗",有"恍然大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相似文献   

18.
师:在古代文学批评中,"以意逆志"是一个重要的命题.虽然学术界存在不同的阐释,但今天课上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指的是:从自己的想法、感受出发,揣度诗人的情志.(投影显示:意,读者的想法;志,作者的情志;逆,迎,揣度)比如,我们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首先看到开篇四个字。(请学生)——你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19.
"院校研究"是什么,不是什么--解读美国"院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院校研究"是流行于欧美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专门术语.就美国的经验而言,"院校研究"可以理解为"是研究者基于本校情境、针对院校运行中的实际问题所作的应用性研究,是高等学校为改进管理决策、促进院校发展而设定的一个专门的实践领域".作为一种独特的研究形式,"院校研究"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研究".它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一种新的范式,是现代高等学校实施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校园内彩旗飘舞,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今天是教师节,可对于我来说却觉得很平淡.从教10多年了,所教学生最早的已结婚生子,又快要教第二代了.每日与那些调皮的小鬼打交道,匆忙奔波在这个岗位上,不免有一些麻木.也有一些疲惫,我的心空灰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