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光威 《图书与情报》2004,(4):63-65,73
图书馆是人文事业,图书馆管理主要是对馆员和读者“人”的管理,应当遵循人本主义的理念和准则,实现理性与人性相统一的情感管理。本文从具体实例和亲身体验出发,指出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情感管理。论述了情感激发、情感交流、情感尊重等情感管理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情感管理与创新活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提出图书馆管理是“人”的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准则,同时也是理性、人性和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论文提出图书馆管理是“人”的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准则,同时也是理性、人性和情感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客观性原则要求传播者以客观、冷静的专业姿态投入新闻报道,避免个人情感介入,从而干扰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新闻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人的任何活动都难以摆脱情感的影响,这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且与受众相比,传播者位于信息“一线”,接触着更原生态、更大量的事实信息,其所受到的情感冲击势必更直接、更剧烈。所以,拒绝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的情感介入既不现实,也是违背人性的。  相似文献   

5.
“情动”(affect)一词最早由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Baruch de Spinoza)提出,后世的德勒兹基于此提出了“情动”理论,并指出了情动—影像(affection-image)的变体。塔可夫斯基电影中的诗意内涵与情感维度营造了真实的人文脉络与时间痕迹,如诗般律动的影像中,身体与自然的情感波动与观众达成互动共振,而塔氏电影中的生态审美及情感逻辑更与“情动”理论间拥有极高的适配性,因此塔氏影像为“情动”理论研究提供了极佳的范本。从身体到自然的情感流动过程中,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的生命体验与哲学拷问得以显现,塔氏电影中的“情动”也在此般影像语言中逐步生成。  相似文献   

6.
周琳华 《青年记者》2007,(10):60-60
近年来,我国的报业发展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受众的需要成为办报方针的第一要素,于是过去被忽略的读的情感需求成为众多媒体争相思考的内容。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从《北京青年报》安顿成功创办的“隋感实录”开始,各级报纸纷纷仿效,类似栏目如雨后如舂笋般破土而出,让人目不暇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人性在改变     
尚杰 《网络传播》2010,(8):90-91
正方:人性在堕 网络不仅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更为严重的是,它在改变着我们的人性。人是什么?按照传统的看法,离开了语言或者理性,人就难以称为人。语言或者理性背后,代表着“一大堆东西”,比如:专业知识、逻辑、真实与虚假的区分、目标始终如一、崇高的理想,如此等等。但是,问题的严重性在于,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数字转换成的图象。  相似文献   

8.
网络论坛言论多元化及其引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艳红 《军事记者》2004,(12):44-45
人们通常将传统媒体的言论比做“旗帜”和“号角”,在网络媒体中,言论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网络媒体论坛,就像报社设立言论版或言论专栏一样的必要。作为新的大众传媒,因特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言论多元化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时事评点与学术论争交织参差,理性思辩与情绪宣泄激烈交锋。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跨越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高度发达的理性文明,让整个社会组织变得僵硬和冷酷,处处都是机械化的组织关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要依靠这种组织来进行,遵守规则,处处受限。人性中柔软和自然的部分,在现代理性文明的机械化组织方式下逐渐淡化;过分的理性,带来的是“人性的沙漠”。而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技术,如克莱·舍基在书中所说,打破了工业革命后机械化、组织化的社会关系,极为有效地串联起了网络环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人都能便捷地参与到自发性的群体中来,人类社会迎来“人人时代”。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和各种社交软件,如聊天室、博客、电子邮件等,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重新给予人们相互组织联系的条件,将处于工业化社会组织中的人们解放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化,报纸这一特殊的商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近年来,市场化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以全新的形式,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新闻大餐”,同时尽情享受着“注意力经济”带来的实惠。毫无疑问,报纸市场化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年的实践,作为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地市最早设置新闻频道的荆州电视台,在专业化频道的运作与管理上已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根据荆州电视台收视调查网反馈的消息看,地方台新闻频道应该思索的是:新闻节目应该怎样处理“具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的关系,“理性”和“情感”的光辉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并最大限度地被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12.
情感类电视节目扎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与民众基本人性之中.关注大众生活,关怀大众心灵.满足了社会转型期民众的内在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也因此成为了电视界的热门话题。江苏卫视于2004年元月正式确立为“情感特色频道”.在国内率先打出“情感特色”概念.并打通黄金时段推出原创情感类电视栏目群——《情感地带》,运行半年多来受到了业界和观众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因素和理性活动。与理性交织在一起的还有无意识、直觉、灵感、情感、情绪、意志、信仰等非理性因素及其活动。 新闻实践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渗透着理性和非理性的双重因素,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本文把直觉、灵感、情感等单独抽出来阐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非理性因素在形成、表现和作用等方面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方便地说明非理性因素在新闻实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易薇  周呈思 《新闻前哨》2007,(7):108-108
受众认知是感性与理性互相交融的过程和结果。在认知过程中,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是互相穿插与交织的。没有纯粹的感性思维,也没有纯粹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需要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次,理性思维必须有感性思维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交往理性”是哈贝马斯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是值得“普遍模仿”的“黄金法则”。但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交往理性”始终面临着困境。本文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交往理性”受到非理性主义、民族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阻碍。非理性主义削弱了交往行为理论的“理性”根基;民族主义以反启蒙和自我中心主义的特征破坏了“理性”和“平等”的前提;现实主义则以权力斗争为核心、以“泛安全化”为表现,破坏了“话语规范性”和“主体真诚性”。三者交织于国际舆论场中,对国际社会的“公共领域”造成了难以逆转的伤害,导致了“交往理性”的困扰。  相似文献   

16.
新闻要求真实,而艺术可以虚构,但是实质上新闻与音乐艺术一样始终都在表现人类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性和真实的情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常凝 《新上海档案》2004,(10):12-13
“姆妈——”2月21日,随着一声颤抖的呼喊,年届50的罗女士犹如小女孩般扑进了亲生母亲张老太的怀里。近50载的离情别绪,与两人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此时在一旁的老警官谷家礼忍不住抬手抹了抹湿润的眼角,满足地叹了口气。这出动人的寻母记还得从上世纪50年代讲起……  相似文献   

18.
李莎 《青年记者》2016,(20):34-35
情感是存在于人类身体系统中的一种本能行为,以其特定的方式影响着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类的独特特征之一就是在形成社会纽带和建构复杂社会结构时对情感的依赖”.①然而,新媒体的崛起,多种情感因素交织于网络空间,网民的情感认同呈现出多元与分裂状态,为人类营造情感的栖息地、提供情感的认同空间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新闻客观性原则要求传播者以客观、冷静的专业姿态投入新闻报道,避免个人情感介入,从而干扰新闻的公正,客观.但新闻传播归根到底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情感与理性一样,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人的任何活动都难以摆脱情感的影响,这当然包括新闻传播活动.且与受众相比,传播者位于信息"一线",接触着更原生态、更大量的事实信息,其所受到的情感冲击势必更直接、更剧烈.所以,拒绝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的情感介入既不现实,也是违背人性的.  相似文献   

20.
饮食与文史     
“年羹尧吃黄鱼后,贬守城门甘忍羞”,“荷兰公使病患失眠,李鸿章劝吃核桃酪”,“芥菜茎,了制雪里红,渍芥菜误杀梁启超”……这不是章回小说,也不是传统的文人笔记,而是有关“食疗食补”的“食谱”。但能将食谱写得如同章回小说般生动有趣,如文史笔记般雅趣盎然的,则只有一代名医陈存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