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底钓调标     
王怀斌 《垂钓》2006,6(11):17-19
现在讨论浮标的文章很多,特别是关于浮标的调钓。本人虽也谈过浮标,但从未谈过浮标的调钓。今天也来凑个热闹。这里我只说说钓底时浮标的调钓。 浮标调钓,首先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我们调钓浮标目的是什么,调的是什么,钓的又是什么,也就是说调钓浮标的本质是什么?调钓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垂钓前调目的设定,二是调标后钓目的设定。  相似文献   

2.
悬坠钓法以其灵敏度高,钓组科学,诱鱼快速而著称,可夜间垂钓由于浮漂加夜光棒后示标重量加大给调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如何才能在既不降低灵敏度,又调漂快捷,做到鱼讯反应准确呢?  相似文献   

3.
大海 《垂钓》2008,8(3):30-30
鲫鱼是广大钓友非常喜爱垂钓的对象。但在垂钓中,因为调与钓的习惯不同,以及用钩用饵的不同,浮标常会产生多种标相。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垂钓》2005,5(9):45-46
命题中的“钓半调倍”有两个含义:一是首先调浮标的钓目,测好水深后再调浮标的调目:二是钓目高度是调目的一半.调目是钓目的加倍。至于“三同一”是指:调目与钓目的高度差等于长子线与短干线的长度差.它们都等于一颗饵团在半水中压下标尾的高度。这种调标方法快捷、准确,垂钓时标尾能清晰反映饵情和鱼讯.适于使用悬坠底钓法在野外休闲钓。  相似文献   

5.
马建华 《钓鱼》2005,(15):33-34
以上对悬坠钓三种常见的调标找底方法以及浮标的调整同线组灵钝的关系进行了介绍,但明眼人很快就会发现:上面介绍的方法只是介绍了设定调目及如何找底的基本方法,线组的灵钝也只是在理论层面上的分析,而理论上的分析同实际垂钓时的复杂情况是有差距的。比如下钩轻触底时的所谓的最灵敏状态.在实际垂钓中由于假信号非常多,很少有人会采用这种调钓方法。那么我们到一个不熟悉的水域,确定好调目后,我们一开始应该从几目钓起呢?我感觉,除了经验丰富的高手外,  相似文献   

6.
观标与调标     
东北鱼人 《垂钓》2006,6(1):49-51
观标与调标好像是联系不太紧密的两个问题,其实,观标的好坏与调标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调标后的钓组状态。直接影响着鱼咬钩的方式,反映在标上就会出现许多不同的动作。要说明这一联系,就要结合实际,观标解读浮标的语言,首先要把最主要的因素,鱼一并加以考虑;调标要考虑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鱼的品种,二是钓法和气候因素。这里我们就从对观标、调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方面人手,说一下观标与调标。  相似文献   

7.
张炎冰 《钓鱼》2004,(24):22-22
学“台钓”都是从调4钓2开始,但现在不同了,11目的标尖调5目或6目,钓3目或4目.15目的标尖调7目、8目,钓5目、6目。标尖长度变了调目也随之“长高”,然而调目和钓目相差两目的格式被延续下来,并成为浮标调整的入门手段。  相似文献   

8.
郁文生 《钓鱼》2007,(1S):22-23
浮标在钓鱼活动中历来起着传递信息的重要作用,而调标在垂钓中堪称是重要环节之一,这在广大钓手中早已形成共识。  相似文献   

9.
张炎冰 《钓鱼》2005,(16):31-31
有人说感是调出来的。但与钓底一个下,提竿必中鱼相比,钓一标深的时候,不管怎么调标,都是鱼讯柔弱无力,动作轻、幅度小,就是速度很快的大动作也体现不出力度。因此,用钓底的鱼讯感受来钓一标深会丧失许多机会。钓一标深是一种新感觉。  相似文献   

10.
老华 《钓鱼》2005,(10):21-21
我所接触的钓友中,无论风雨痴钓的好友还是在水边只一二面之交的,不少是原先固守颗粒铅坠、短子线且一线到底(将钩直接挂在主线上,不用细于主线的一节子线)的传统钓者,近些年来,纷纷吸收悬坠钓法的一些长处,对传统钓法作了改进,因为悬坠钓法的确在特定水域有它一定的优越性。除了垂钓理念的改变,如注意二力平衡、诱钓合一、也使用商品饵等,在钓组上,为了调标的准确和方便,较为普遍地使用铅皮座卷铅皮替代过去一颗小铅粒了事的做法。《钓鱼》2005年第5期四川甯夕雨先生的《浅谈“改进传统钓法”的一些思考和尝试》作了很好的介绍,颇有同感。我想补充一点的是:在调漂时不可忽视水的密度,我的体会还是到水边临时调漂为好。  相似文献   

11.
俞菲 《中国钓鱼》2006,(5):12-12
在野钓中,由于不同的水域,以及复杂的地形、水流、风浪等因素的影响,调漂总不好把握。用传统钓钝法,虽然简单,但灵敏度较差,常常有误抬竿时机;用台钓法,虽然灵敏,但在实际自然水域中是很难如愿以偿的。为此,我将两种垂钓法的优势结合,采用了重坠定位垂钓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传统钓和台钓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而且不受水流、风浪、远近等变化影响,获鱼率也不错。同时,可适用于手竿和海竿,更适合中老年人和初学垂钓者,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打窝有讲究     
张庆春 《垂钓》2007,7(10):30-30
钓鱼不打窝,肯定钓不多。那么,应该怎样打窝呢?我的体会是。经常去的地方,到现场后,第一件事是先选好钓位,坐下来和饵,接着把窝子打好。再拿出钓具,开始调标,然后,挂饵垂钓。这样,全部垂钓程序就算完成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读了《钓目多于调目并非笑话》(见《钓鱼》半月刊第10期,以下简称《钓》文)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想商榷一下。关于调目的定义《钓》文对调目这样定义:“什么是调目?调目是指钓系在半水平衡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我认为这样定义调目不正确。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是暂时的,只要水线的长度不确定,钓系在“半水中的平衡”就会因钓线长度的改变而被打破。就是说,在同样条件下,只要钓系在“半水”中的位置不同,标尖显示的目数就不同。这样的“调目”有什么用?在自然水域里垂钓时,钓友们用的主线常常较粗,只要漂尖稍细,水线长度对钓系平衡的影响是明…  相似文献   

14.
调标心得     
怎样钓,就怎样调钓鱼高手告诫说“:调无定法”。从正面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调标方法很多,不可拘泥于一种调法,故步自封,使认识止步不前。从另一面理解,这也是一种无奈,是认识还不成熟的表现,把握不住调标的命脉。前者是正确的。后者表明,在调标问题上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感性认识的调标法有待于升华为理性认识。调标的说法很多。诸如:调灵敏、钓灵敏或钓迟钝,调迟钝、钓迟钝或灵敏;调高目、钓低目或高目,调低目、钓低目或高目;数字罗列的调6目、钓2目或3目等。这些脱离具体条件的泛泛而论,人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难识调标真面目。解决…  相似文献   

15.
金洪生 《钓鱼》2005,(4):19-19
看了罗钓友的文章数遍,我也不知道你是针对竞技钓法,还是针对竞技比赛。你是反对“标准池”,还是反对“标准池”所带来的后果呢,君不见大师们比赛之余也在野外垂钓中展身手吗,目前众多的“野钓高手”不也一样用的也是竞技钓法和装备吗?况且“世锦赛”虽为野外水域垂钓,但对垂钓水域也制定了定的规则,在国际钓法中对垂钓方法也有定的限制,同样都是标准,只是我国与国际稍有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16.
阿牛学钓记     
吴世雄 《钓鱼》2006,(6):14-15
悬坠钓鲤鱼的四种调钓方法:a.空钩半水(水深的三分之一)调八目左右钓三目上下,也就是我们前面谈过的调高目钓低目。这种调钓方法适合于钓口生的鲤鱼(特别是开塘初钓时或是夏末、秋初鲤鱼的觅食旺季,鱼儿多表现为吃口凶猛,动作大的特点)。由于标目调的较高,饵重部分由浮标的浮力所承载,钓组自然处于相对较灵敏的平衡状态。因此,鱼儿进窝后的任何细微动作(表现),在标尖上都将“显露无疑”;而且在塘底泥浆较厚的水域垂钓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虚底”将钩饵掩埋的可能。b.单饵半水调N目钓N目。在钓组的上钩,挂上垂钓时所用的正常大小的饵团,并通…  相似文献   

17.
吴芜 《钓鱼》2009,(8):8-9
钓鱼要与时俱进,从“台钓”到悬坠钓法,技术进步了,可是囿于搓饵、调4钓2的第一代垂钓大师大多落伍了。面对拉饵、打水皮、钓过程、果冻钓法等新钓法的出现,他们不适应了,钓快鱼更加力不从心。另一种人机缘凑巧,4场鱼抓3个大边,或见钓位前有个增氧机,灵机一动钓半水,是机遇成就了冠军。钓鱼技术说白了就是基本操作规则加变招,例如上饵抛钩、调标扬竿、控鱼遛鱼,是必须掌握的,无此不成其为钓鱼;但要钓得好就不能不强调雾化诱鱼、搓拉结合、调灵钓钝等等,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台湾钓法确实是一个先进的钓法,应该学习。但在实际垂钓时,因为季节不同,故有使用蚯蚓、面食的差异。用面食时,因施钓对象不同,故有使用大饵、小饵的区别。所以使我们对“调4目钓2目”的要求,难于掌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摸索出一种变通的“调4目钓2目”的试漂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肖红卫 《垂钓》2006,6(6):30-31
过去人们垂钓多用长竿、短线、七星标的传统钓法,自从悬坠钓术传入大陆后,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喜爱上这种先进的垂钓方法。不论在养殖鱼塘或是野外湖泊,悬坠钓法都被钓鱼人所广泛使用。如今,悬坠钓法已被国内广大钓鱼人发扬光大。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的革新:钓浮、钓翻身、钓跑铅、逗钓、拖钓等,这些新技法已和最开始的悬坠钓法大不一样。而我们垂钓时遇到鱼情发生变化,就会有更多的办法来调整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尚立和 《钓鱼》2007,(5X):19-20
10个人在相同环境相同条件的同一水域同时垂钓,10支手竿,10副钓组将会有10种个性,10样灵钝表现。这不仅因为每人用的鱼漂、主线、子线、铅坠等不会一样,还因为每人的调漂方法不会一样,钓组的各元件的组合也不会相同;其中两条子线的长度差(以下称“子线差”)与调钓差(调目点与钓目点之间那段距离)两者的相等与不等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左右钓组的个性和灵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