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百年来,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体育界对于如何认识外国的SPORT这一问题越来越突出。SPORT是什么?很让人费解。 有人认为SPORT是运动,有人说SPORT是体育,有人说SPORT既不是运动也不是体育。假如,SPORT确实是体育,这样我们就按SPORT的模式来办体育就是了。假如,SPORT确实不是体育,这样我们按SPORT模式来办体育就会出现偏差。我是个体育工作者,要考虑体育应该怎样办,这是必然的,所有的体育工作者都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首先,我表明我对你在1月上有关电子竞技和体育关系的有许多观点的认同:电子竞技就是体育竞技。你还说过这句话经常被人耻笑。想来其实我也一样,过去我在论坛我也总说电子竞技就是体育,但是各种被围。仔细想来如果E-SPORT不是SPORT,这不就是荒谬吗?好像说SUPERMAN不是MAN一样荒谬。  相似文献   

3.
瑞则思 《电子竞技》2011,(5):116-117
首先,我表明我对你在1月上有关电子竞技和体育关系的有许多观点的认同:电子竞技就是"体育竞技"。你还说过这句话经常被人耻笑。想来其实我也一样,过去我在论坛我也总说"电子竞技就是体育",但是各种被围。仔细想来如果E-SPORT不是SPORT,这不就是荒谬吗?好像说SUPERMAN不是MAN一样荒谬。  相似文献   

4.
关于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体育教学的特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关于体育教学的规范性与体育教学的特色问题,学界有着不同的认识。有人说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体育教学的规律,必须贯彻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课应当有其必要的规范性。有人说强调了体育教学的规范性就会束缚体育教学的改革,就会扼杀体育教学的特色,把体育课上成同一个"面孔"。  相似文献   

5.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要高度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夏峰 《中国学校体育》2006,(4):I0002-I0002,1
基础教育新一轮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已经开展快五年了,如今仍在广泛深入地进行着。贯彻实施新的九年义务教育《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9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保证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但,要正确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对这一指导思想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第一,要深刻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有人听说体育课程的名称要改为《体育与健康》,就写文章说,体育课程已经由健身体育发展成为健康体育了,以后的体育课就叫“康体课“了;甚至有人说,…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06,(11):38-38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栏目将于2007年开设“教改论坛”,对如下一些使人感到困惑的问题开展研讨(原则上半年讨论前6个问题):1.关于运动技能教学与促进学生健康的关系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说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技术与健康之争”;而有人则不同意这种说法。2.关于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把学生学习体育比喻成顾客到商店去购物,把学生当成是“顾客”,是“上帝”;而有人认为这种比喻是不正确的。3.关于技术教学的系统性与规范性问题问题的提出:有人说技术教学不需要讲求系统性、完整性、规范性;而有人则说非常需要…  相似文献   

8.
俞康  金波 《乒乓世界》2008,(4):151-151
为增进广大上海乒乓球迷之间的友谊和技术交流,上海红双喜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冠都体育旋下的上海红双喜SPORT俱乐部强强联手,成功举办了“红双喜杯上海业余乒乓迎奥大奖赛暨上海红双喜SPORT俱乐部排名赛”,经过各路参赛队伍和选手们的激烈争夺,以上海红双喜SPORT俱乐部选手为主力的红双喜队蝉联团体冠军,  相似文献   

9.
最近,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已购置由加拿大国际体育信息资源中心(SPORT INFORMATION RESOURCE CENTRE简称SIRC)提供,美国银盘公司出版的体育光盘(SPORT DISCUS),该光盘存有美国、法国、瑞典、西班牙、以色列、巴西、澳大利亚、挪威等十多个国家出版的关于体育研究材料的参考索引。材料来自期刊、书籍及专业会议;时域迄自1975年,止于1992年6月,且每隔半年作一次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人说学生跑得快慢、跳得高低、投得远近与健康没有什么关系;而有人说关系太大了。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一个事关体育教学如何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大问题,应当研究清楚。1.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指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中,传授技术与增强体质的关系,“以什么为主”的争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十年代中期,在体育教学中,有人主张多讲、讲深、讲透,有人则主张多练,以练代学,学就是练。当时的“学”和“练”之争,实际上就是传授技术与增强体质的关系“以什么为主”之争的反映,只是没有公开化罢了。到六十年代,曾在报刊上对比问题展开过讨论。有人主张以传授技术为主,有人主张以增强体质为主,针锋相对,各执一说,最后不了了之。进入八十年代,这一争论又出现了一个高潮。这次争论的特点是既广泛而又深入,说广泛是体育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微课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比较流行,但在体育学科才刚刚起步。有人说"体育微课没有必要",有人说体育微课是"体育多媒体",有人说体育微课是"体育教学片段",还有人说体育微课是"模拟上课视频"。该如何打破质疑,解开困惑,客观、公正地看待体育微课,明确体育微课的价值与意义是体育微课普及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结合实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涉及到课外体育活动这个课题中,有人提出开发体育“第二课堂”的问题,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广义“第二课堂”的纵向分支,是指“体育课教学以外,有组织、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并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体育的态度的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体育“第二课堂”的提出毫无意义,掩盖了课内课外的差别,混淆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同目的、任务和特点。那么,如何来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本文拟就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体育学的最大课题是建立体育经营学。从二十世纪后半期来看,不过是外围研究,可以说体育经营学尚在睡眠中。当然不是说身体或运动科学是不必要的。问题是跟竞技体育的基础“更高、更快”的价值观不同,二十一世纪的体育学要成为符合于“更协调”的价值观,或作为“满足二十一世纪的人们的需要”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体育科学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体系,还有许多未被人们认识的地方,甚至潜藏着大片大片的荒原。体育科学呼唤着新时代的拓荒者,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有人说,体育科学是一个“金矿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宝藏。的确是这样。一些相关学科的专家,在自己多年劳作的土地上,体味过创业的艰辛,也  相似文献   

16.
过去有人提出过体育远离政治的观点,说体育就是体育,不要跟政治掺合到一起,不能成为政治的工具。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两个原因,一是认为体育的自然属性多于它的社会属性,生物功能大于它的社会功能。一是认为体育为政治服务,是政治对体育的强加。前者属于体育观问题,后者属于认识问题。其实,体育为政治服务,不是政治对体育的有意强加,而是社会乃至世界心理与世界舆论的趋同和督促所致。中国体育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那破天荒的壮举,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独领风骚的惊人表现,在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出人意料的佳绩,世界舆论在对此进行评价时,没有谁不把这些体育成绩的取得与我国的政治联系起来,没有谁不说这些体育成就的取得是中国改革开放、政通人和的产物。象这样把中国的体育与政治联系起来,进行报导和渲染,我想这绝不是政治的意识,政治对此是鞭长莫及的。  相似文献   

17.
科学体系是指科学内部的结构和关系问题,体育科学体系即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和关系问题。要研究体育科学体系,首先我们要从概念上弄清什么是体育科学。 我们通常为了想说明体育的科学性,我们往往说“体育是一门科学”,这样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样,它本身不是科学,只有研  相似文献   

18.
体育备课组长不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是体育备课组的掌门人,一个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的好坏跟体育备课组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文章认为要当好称职的体育备课组长,至少要扮演好五个角色:孔融、亚里士多德、火车头、纽带、伯乐。  相似文献   

19.
科技助奥:让运动员少受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家体育总局在京举办奥运科技项目交流研讨会,对所资助的有关运动疲劳恢复及损伤科学问题的奥运科技项目进行交流研讨。对于以竞技体育为职业的运动员来说,一旦发生运动损伤,轻则影响训练和比赛,重则缩短甚至中止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王杰表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基础研究本身可以跟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家目标紧密联系。我们的项目也要直接跟奥运、体育结合起来。”他介绍说,现代体育运动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中有大量跟体育密切…  相似文献   

20.
顾跃 《安徽体育科技》2013,34(3):4-6,13
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概念很早就有人对此进行了讨论,到目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因此,对竞技体育、职业体育、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概念及其关系的再认识是有必要的。通过研究发现,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绝非同一概念;三者的关系在理论上呈现出阶段式层进的关系,在实践中表现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