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卡锡是美国二战后麦卡锡主义的代表人物,作为参议员的他在上个世纪50年代掀起了一股反共浪潮。他几乎每天都发表讲话,无中生有地指控大批美国人为共产党人或亲共,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当时在美国的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因此受到联邦调查局的传讯。而媒体对麦卡锡众多的言论都作了有闻必录式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接近使用媒体权——一种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解读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兢 《新闻大学》2006,6(2):16-20
本文试图还原美国大众传播法制史上著名的“接近使用媒体权”学说的产生过程。作者指出,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众因无力接近日益垄断化的大众媒体而采取的非常规表达行为,是促使杰罗姆?巴隆重新诠释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提倡接近使用媒体权的根本原因。接下来,作者呈现了巴隆亲身参与的关于接近使用权的托尼罗案的全过程。最后,作者提出观点,认为巴隆所主张的法定接近使用媒体权是一个悖论,他试图用第一修正案所极力反对的政府规制行为,来重现他眼中第一修正案制订者的理想——观点的自由市场。  相似文献   

3.
"小众"是认识新媒体的关键。传统媒体是大众媒体,新媒体是小众媒体。小众媒体崛起是世界新闻史400年未有之大变局,大众媒体要重新定位为包容-聚众媒体。一、参众决定的小众媒体新老媒体区别何在?美国学者丹.吉摩尔一针见血":此前被称为受众的人们现在成为参众(participants)",那是一种不同的关系了。这是范东升先生的译文。①吉氏要言不烦,范译好在将"参众"与"受众"相对。参众不同于受众,他/她究竟"参"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4.
"边境三部曲"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由南方哥特风格转入西部牛仔特色的成熟之作,描述了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展现了西部的失落与毁灭,表达出怀旧情怀.这部作品中,科马克·麦卡锡通过叙事艺术和象征意象及对死亡场景的阐释来对怀旧文化加以佐证,赞颂美国西部的传统与开拓精神.同时,从出版的角度来看,《边境三部曲》借助美国西部来观照整个美国社会的现实,承载了怀旧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石研 《编辑之友》2010,(3):66-68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著名记者普利策曾经说过的这段话,成为大众指责财经媒体不作为的重要理由之一,被多次引用。  相似文献   

6.
他与香港的李嘉诚、马来西亚的陈必新齐名,被称为世界华人最著名的三大巨富;他曾买100平方公里美国的土地赠送给家乡;他让邓小平发出感慨:"如果多来两、三个王永庆,两岸事情就好办多了。"  相似文献   

7.
费正清是美国著名的汉学家,被称为“中国通”。的确,他对中国问题非常了解,对中国近代、现代史的研究,在西方学者中,很少有人赶得上他。 费1907年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小城镇。他的祖父是虔诚的牧师,父亲是一位律师。他家是在祖父一代从英国移民到美国来的。费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又到英国牛津大学进修,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对大众传播学理论来说,为公众设置议题是媒体的重要功能。美国著名新闻人李普曼解释说:新闻媒介影响我们头脑中的图像。从历年对新闻传播规律的研究结果来看,媒体设置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10.
穆青是抗日战争以来这半个多世纪中,把被称为“易碎品”的新闻作品,写成影响社会时间最长、思想内涵最深刻,读者人数最多的记者。我党新闻史上许多著名报道都与他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他的作品闪耀着朴实的文风与深厚的群众根基,其实他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1,(4):92-92
美国著名的DELKIN公司在最近发布消息,针对零售市场公布其最新的ELITE633系列SDHC存储卡产品。该产品被国外媒体称为目前“地球最快SDHC卡”,读取95MB/s和写入80MB/s的速率,  相似文献   

12.
杰里·丹特斯科(Jerry Dantzic)被美国摄影界认为是美国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摄影师之一。他一生花费数十年时间研究艺术、音乐和冒险故事写作。在上世纪70年代,他成为宽画幅摄影的探索者。他的作品被美国的主要博物馆如大都会博物馆、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国际摄影中心和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展览和收藏。他的作品集《纽约——聚焦50年代》被誉称为纽约上世纪50年代的视觉诗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他生性叛逆,轻蔑规则,无视权威,他的语言生气勃勃,离经叛道;他的作品奇特眩目、出人意料.大众媒体上最让人讨厌的东西到他手里成为一种神奇.  相似文献   

14.
张敏 《青年记者》2016,(23):27-28
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冲击.自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与周期短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传统媒体会被自媒体取代吗? 什么是自媒体 2002年,美国学者丹·吉尔莫提出了自媒体(We Media,也译作“公民媒体)的概念.2003年7月,美国学者肖恩·鲍曼和克里斯·威尔斯发布了专题报告《自媒体:大众将如何塑造未来的新闻和信息》,提出:“自媒体是大众借助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全球信息及知识系统连接后展现出来的大众如何提供、分享他们自身的信息、新闻的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编辑老师: 我曾听人说过,美国有一位被称为‘现代新闻学之父’的著名新闻记者叫约翰·里德。说他是个  相似文献   

16.
“公共新闻”是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它被认为是美国媒体为改变当时民众普遍对政治丧失兴趣,对媒体不信任、不关注,媒体与大众疏离的情况而做的努力。此后十几年内,美国在“公共新闻”领域做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陈雪莲 《青年记者》2008,9(11):66-67
被称为"自媒体"的客,给专业新闻传媒业来的是威胁与挑战,还是机会与希望,或者两者都是?在美国,博客作为数量庞大的民间传播力量大规模崛起,产生了被称为"草根新闻业"(Grassroot Journalism)的民间新闻学,与专业媒体(Professional Media)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作为一系列重大新闻事件的发起者、推动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舆论风向,发展成为主流媒体的最大竞争对手和监督力量.  相似文献   

18.
姚楠 《大观周刊》2011,(22):122-122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著名的象征大师,用一系列象征意象来突显主题是他作品的鲜明特征。本文从名称和颜色两个方面对《红字》及《好小子布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信息社会中的网络、电视、电影和出版业等大众媒介在当今世界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法国著名思想家居伊.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生活本身展现为景观,直接存在的一切都是表象。大众媒介承担大众媒介展现的工具,在一个景观的构建世界中,大众媒体的发展变化对的社会景观的塑造有何意义,本身如何与他物共存于景观之中是笔者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石油报美术编辑曾纪纲,最近其传略与作品被《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录入。同时他还被提名为“世界书画名人”。这部立体展现世界著名书画家艺术风貌、印刷精美、即将发行的大型辞典,是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画研究院、美国中国美术家协会、美国东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