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不断创作与实践,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声乐教学领域,并体现着作为中国特有艺术歌曲体裁的重要价值。学习并演唱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演唱技巧、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想象能力,还能更深层次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2):66-69
研究一部作品的叙事艺术,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托马斯·品钦作为后现代主义作家,其创作的小说有着自己独特的叙事艺术。《拍卖第49批》是托马斯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该作品中体现的叙事结构艺术、人物塑造艺术和叙事话语艺术等,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托马斯·品钦的小说叙事艺术,值得广大读者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专业的钢琴教师,难免身边的朋友、同学会把孩子在课余时间送到我这里来学习钢琴。由此对"教学相长"的理解也感悟更深了。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在不断地思考"如何才能把学生带好"的理解中,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教好钢琴专业课也有了自己一些小小的心得体会。现总结出来,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并请各位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4.
爱就开心     
夏发祥 《教育文汇》2009,(10):24-24
教育是什么?工作了十几年,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也在不断地变化着。初为人师时,我以为教育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教过一个轮回后,我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再后来,我认为教育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奠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一年的教师节上,我对教育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文学是通过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门类,方言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鉴赏中又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价值。这种"乡土型"的文学语言是中国文化中渗透力较强的语言形式,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文化的凝聚点,在文学创作中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表达优势。本文着重论述了方言在文学作品中的"活跃精神"以及它的运用对于文学作品不可替代的功能,更深地探寻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从创作开始到成熟几乎都走过一段极端的路程,要么不懂凭感觉写,要么不尊重艺术规律写,这都是一些极端作法,声乐曲写作必须遵循它自身的规律才能获得成功.文学作品与音乐作品的发展具有相似性,创作者了解文学与音乐名作的发展,再加以比较,定能对歌曲发展有更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创作声乐曲.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校本研修的不断开展,在这个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背景下,虽然有着十五年教龄的我.却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不知所措的难题和困惑,然而就在校本研修的活动中,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好的把握,下面就结合一个案例来叙述我在校本研修中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散文创作,和小说创作一样,越贴近生活就越能在创作过程中突现自己的本色。这个话题人们早已提及,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们熟知的命题,我仍难做到透彻地理解和明确地把它表述清楚。这些年自己的散文创作,我尝试着从贴近生活这方面去努力了,但体会不是很深,创作的效果也不尽人意。为什么?原因很多,但我认为最主要的还应是贴近生活不够紧密和深人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9)
"艺术与创作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创造力的艺术,就沦为了技术。正因为有创造,艺术才有其独特的魅力……新的观察角度,新的色调,新的笔法,新的风格,新的旋律……一切都是那么的迷人。"有了这样深刻的对艺术与创作的理解,邓雨眠的文字如何能不被我发现?其实,还是和主动的发现无关,是他的文字所散发出的最特别的光芒吸引着我,不自觉地,就遇见了。  相似文献   

10.
不少美术老师反映美术欣赏课非常难上,不知道该从哪里讲起,自己上得郁闷,学生也听得无聊。我认为,只有通过美术文化学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画中之美,更多地理解画中所表现的那些自然生命的形式和内容。人通过艺术鉴赏教育所获得的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多地发现和理解作品深邃而复杂的内蕴,从而对生活有更深的体悟和理解。一、强化视觉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对比手法,是强化视觉教学的一种方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画中的艺术特点。如《寒鸦叫雪》与《樱花小鸟》在艺术风格上截然不同,我有意让学生对比这两幅画在视觉艺术语言上的不同点。学生发现,《寒鸦叫雪》构图简练,乌鸦啼叫的姿态很有动感,柔软细长的柳枝与乌鸦就象平面构成的点、线组合;《樱花小鸟》则构图饱满,气氛宁静,小鸟体形肥胖,非常可爱,错落有致的组合就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美术教学参考要求艺术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件艺术作品开始,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审美特征。一切美术作品都是借助具体的造型、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语言反映生活,通过艺术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人们,离开了视觉语言就没有艺术,也没有美的艺术欣赏。所以我们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必须要抓住作品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  相似文献   

11.
听觉使我爱上了音乐。几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是从那些使我们感官愉悦的声音中开始热爱音乐的。然后,其中有幸者成了音乐艺术的从事者,他们开始更深地了解音乐,熟悉音乐,演绎音乐乃至创造音乐。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最初的感官愉悦,预示音乐也必定以最简单,最自然,又最密切的方式“听”,来解决通往她的途径。听觉之于音乐,犹似翅膀之于飞鸟。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同样在不断地变化着,音乐艺术和音乐教学也同样应是与时俱进的。音乐如果要等到强迫接受,被动欣赏和靠不断分析来唤醒起人们的注意和理解,恐怕她的魅力已消失…  相似文献   

12.
<正>艺术创作中注重"留白"艺术手法的运用,创作中留出空白让欣赏者去思考想象,在补充和发挥中获得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在联想与再创造中获得个性化的认识与理解,形成创新的见解和观点。这种艺术创作手法对于语文课堂教学也有启发意义。改变传统课堂满堂灌的作法,在课堂上留点空间给学生自主思考,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启发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充分激励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笔者在践行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积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留白艺术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对于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儿童诗的创作也越来越重视。在儿童诗创作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创作,首先,带领着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其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时刻观察学生的天性,最后,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地为学生表达诗歌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通过以上几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从而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迟子建带着《北极村童话》的清新走上文坛,在近二十年的创作中,她不断地以暖性的叙述,苦心经营着纯美的意境,也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写作姿态以丰富创作深度,并不断走向艺术的成熟。如果从她小说所显现的题材、女性地位、叙事背景等方面来看,其创作变化轨迹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5.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中国古代诗词意象繁多复杂,意蕴丰富深厚,对意象进行分类研究,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内涵和象征意蕴,准确地理解古代诗词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并根据意象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安忆是集小说家与批评家两者于一身者。在她有点真枪实弹追认的理论著述中,探讨了自己对文学艺术本质规律的理解和把握,为自己的作品建设理论根基;并不断在创作的实践中,逐渐夯实自己的理论根基。反过来,在理论的不断深化中,王安忆也进一步开拓出自己的创作领地,促进了创作的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文学大家沈从文一生著述颇丰,除了有许多小说广为人知外,他还有许多文论也颇具价值。沈从文从自己的创作体验出发,对作家创作做出了极具个人意味的解答,崇自然、尊人性、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使得他的创作观无不体现出其严肃、真诚的审美倾向。探索他对文学创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他的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和他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追求,对于其他作家的创作也可起到一定的启发、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育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语文教育上教师需要更用心。在进行小学语文学习时需要以阅读理解为主导,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中心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语文更深层次的学习。随着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我们需要将阅读理解核心思想中蕴含的更深更有层次的内容教授给学生。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模式,学生将真正成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课堂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旨,那么如何科学有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下面是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余华与福克纳都是先锋作家,他们在创作的前期都曾有过对文学的探索和实验。在大胆的文学实验中,他们寻找着自我的创作原则,使现代文学的叙事艺术得到了充实。两位作家的创作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们都十分关注内心冲突,在创作中重视对时间的利用和创造,在处理创作与现实的关系上他们都找到了一条能表达自己的正确道路。对比余华与福克纳的作品,可以发现余华在对福克纳作品的借鉴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并在不断的学习中进行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开拓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声乐艺术的再创造,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美,是创造者自己丰富的文化素养,良好的音乐修养,深刻的生活体验,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摸索出既有作者的创作意图,又有本人进行二度创造的个性特征的较为完整的艺术形象。同时用歌声把这些理解和特征富于灵感,热情地准确地传达出来。声乐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感”的教育者,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在声乐教学的艺术再创造过程中,作为被“授业”者的学生,在发展水平上有着许多新的特点,更多地是一些概括的形象,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常常是在艺术再创造过程中通过联想与具体形象,来体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