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指导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学生没有积累足够的素材,作文成了"无米之炊",没有内容。作文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作文素材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生活、教材、现代媒体、实践。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积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要教给他们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丰富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作文表达能力。本文主要从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好课文,积累素材;读课外书,扩充素材;动笔勤写,用好素材这四个方面阐述挖掘学生写作源泉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颇感头痛,认为作文教学非常难,不仅学生没有兴趣,教师也教得十分吃力。学生的头脑中仿佛没有任何东西,他们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一点点地凑字数。并且,学生的作文中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言辞干瘪无味。长期以来,我们都将作文教学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师的教上,没人去注意小学生的喜好,他们喜欢什么东西,喜欢写点什么,喜欢老师怎样上作文课,这些内容教师都没有去花时间探究和关注,我们都是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以自己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作文学习的兴趣逐步丧失。新课标对于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同时注重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在写作中表现出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做那个连接学生生活与教学的纽带,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做到"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中,应该力求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作文教学要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教师要善于研究、认真总结、勤于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一定会写出一篇篇感人肺腑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只要提起作文,学生就焦虑,教师也苦闷。学生的作文内容千篇一律,缺少情感。课堂上,教师讲得神采飞扬,仍然提不起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和欲望,写出来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做"无病呻吟"之态。究其原因,是缺乏对生活的了解和关注。"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也是一样,生活便是写作的源泉,生活就是我们的老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开发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让学生的作文"柳暗花明",把学生学习作文训练和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感染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将生活融入作文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刘洪涛 《成才之路》2014,(25):95-95
有些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有的学生胡编乱造,有的学生作文语言平淡乏味。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缺乏表"情"达意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激起学生的"情",教给他们表"情"达意的方法,真正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7.
<正>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成了语文教师每个星期花心思面对的一件重要事情。当堂限时练习,一次批改,一次评讲,再次作文,再次面批,再次评讲……可谓是精雕细琢,唯恐有一点点的闪失而导致作文写作的失败,导致高考语文的失利。可能是任教于普通三星级高中,总感觉学生对作文的重视程度不够;总感觉学生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作文练不练都一样。作文教学如何走出困境,我认为除了教给学生一点作文写作的"技巧"外,更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大多数学生都苦于作文难,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对所写事物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或"经历"。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生写作文时,不能只是冠冕堂皇地谈写作的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深入自然,注意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感悟自然;同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积累写作的素材,在观察的基础上体验、感悟自然,  相似文献   

9.
互评互改作文课的产生,源于观念的转变,具体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和教师地位的转变;作文互评互改要虚实结合.要把作文评改的原则、步骤、方法和要求教给学生;互评互改作文课要突出"评""改"二字,选好评改的文本材料,始终抓住"评""改"的方向和目标,教师要牢记自己"导"的角色,不断探索和总结"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有些学生谈作文色变,对写作索然无味,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应付写作,写作文成了学生的负担。"不会写"是学生对作文产生恐惧的根本原因,而导致产生"不想写"的厌倦感,这种"学习倦怠"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所以要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就要帮助学生克服恐惧感和厌倦感,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为学生"减负",教师要认识并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一、积累与运用冰心曾说:"积累词语,像银行折子一样,存得越多,支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生活,切身体验生活;要教给学生好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要科学地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令语文教师头疼的教学难关,但如果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坚持不懈地做好以下几点,相信作文教学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素材;第二,习作之前教师要认真撰写好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第三,教师要指导学生精心仿写作文;第四,学生互批作文、自改作文;第五,教师对学生自改后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和讲评,再要求学生及时感悟、回味教师的评语,做到融会贯通。相信通过上述措施,学生的作文水平会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学生作文,教师修改,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教师一般按照作前指导——习作批改——改后讲评的思路走,作文讲评完了,该次作文训练也结束了。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置学生于一旁,教师单纯地搞书面批改,即使是满篇之所谓精批细改,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事倍功半。作文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还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本领。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小学作文教学要让学生有"法"可依,教师就应做到:作文题目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对学生的作文做到细致点评。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作文要有激情,有生命力,才会吸引读者,这就要求学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把观察、积累、思考三者结合起来,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作文素材积累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方法及技巧,从而避免学生写作中"空话大话"的现象,使情感真实自然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像这首顺口溜中所写到的:"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事实上,在作文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作文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怎样与生活做情感交流。要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从抒写自我做起,调动其表达欲望;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生活的能力,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促其养成观察的习惯;同时在作文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引导他们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写作,掌握写作新思维;最后,要加强必要的写作理论指导,特别是在作文训练之后要进行专题评讲,让学生明确得失,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学实践证明,作文教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并不依赖于作文教材,而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深厚积累,要想使学生写出精彩美文,我们语文教师就应精心撰写"下水文",体验学生写作的甘苦。如果教师能运用教给学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下水文",定然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并使他们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语文老师在评讲作文的时候,首先会对学生说,好的作文要有好的开头和结尾,这才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元代乔梦符提出作文"六字诀":凤头、猪肚、豹尾。说明文章开头要像凤头一样美丽动人,中间要像猪肚一样丰满充实,结尾要像豹尾一样警策有力。文章开头能够不同凡响,震撼人;结尾能够余意未尽,耐人寻味。这样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作文也提高了层次。那么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呢?我将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慧丽 《辅导员》2014,(15):90-90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文章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喜欢写作的人不多,原因是学生没话可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有话可写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才能让学生喜爱作文,有话可写。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就必须要留心生活。现在的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事,他们不留心,很多好的一手材料都从身边溜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