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去年6月20日,山东省金乡县城郊乡党委聘请全省模范农民通讯员郝志文任报道员,使这位农民记者大展其才。仅半年多时间,这位农民通讯员就采写稿件一百五十多篇,被各级新闻单位采用一百二十五篇。由此使我联想到,地方新闻部门在改革通讯体制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2.
有些通讯员常常叹息没东西可写,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我是一名农民通讯员,1990年有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农民日报》、《致富报》、《菏泽市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觉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乡邮电所与人闲谈,听说我们乡王道沟行政村有位农民,从科研单位引进技术培育苹果盆景的消息。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骑上自行车赶了十里多路采访了这位农民。此稿很快被《经济新闻报》采用。  相似文献   

3.
学步一得     
编辑同志: 我是一位农民,有写稿的愿望和热情,但一篇篇稿件常如泥牛入海。我想,象我这样何只一个?希望贵刊多介绍些浅显易懂的写稿经验和采访知识。淇县北阳乡黄堆村斐海洋编辑同志: 我们乡里许多领导同志都想写稿。他们深知提高通讯员采写水平的重要性,他们理解农村新闻爱好者渴求学习的急切心情,所以给每位通讯员订一份《新闻爱好者》杂志。目前,农村有许多新闻爱好者新苗苗,但不知怎样把稿写好,所以都希望从  相似文献   

4.
湖北云梦县通讯员陈保忠,先后获得全国首届通讯员好新闻和全国农民报系统1986年度好新闻两个一等奖,他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作为他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觉得,这位通讯员的经验是宝贵的,对  相似文献   

5.
作为《陕西农村报》(原《陕西农民报》)的编委兼编辑部主任,本人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关于某某经济新闻的咨询电话,不少还是从外省打来的。《陕西农村报》的经济新闻为什么会引起这样强烈的反响?原因在于我们始终站在农民需要的角度选择经济新闻,本着经济新闻既是新闻又是经济信息、既让农民爱看又使农民看了有用的理念来办报,所以经济新闻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强的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6.
周新谟,早就熟悉的名字。翻开《河南日报》、《河南农民报》或者《郑州晚报》《河南工商报》,经常可以看到由他撰写的新闻稿件。就是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也会时常听到“通讯员周新谟报道……。”我心里暗自揣测,他一定是县委通讯组的通讯专干。一次我到巩县采访,想顺便采访一下这位虽没见面却很“熟悉”的同行。当我踏进县委宣传部的门坎时,通讯组长王金僚却向我介绍说,周新谟是位业余农民通讯员。去年,他一人就在市以上新闻单位发表各类稿件122篇,是全县的发稿状元,被郑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模范通讯员。  相似文献   

7.
农业宣传薄弱的原因何在刘永青甭说中央和各省大报,近年夹,即使县市报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报道也太少,不能不引起各级新闻单位的重视。据瓦房店报今年头3个月的统计,通讯员来稿624篇,反映农业方面的报道52篇,占8.3%;编辑记者采写稿件151篇,农村报道...  相似文献   

8.
怎样当好一个合格的农民通讯员?这是我思索多年的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浪潮也席卷着我,并激励着我写农村的美景和硕果。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农民通讯员就应该贴近农字做文章。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收到一位通讯员通过QQ邮箱传来的一篇新闻稿件,打开一看,主题虽好,但从头至尾就是一副公文腔调,不仅格式与会议简报如出一辙,行文时标有“一二三四”,而且内容空洞,语言也干巴、生硬,读后味同嚼蜡,让人就像捡了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为了救活这篇新闻,更是为了对这位通讯员负责,作为编辑的我,在网上与通讯员进行...  相似文献   

10.
南通县广播电台通联工作又出新招——他们与全县一百六十名农村通讯员签订发稿、用稿和赠送新闻业务刊物的合同。施沛高等五十一位农村骨干通讯员保证每月向县电台发稿八、九篇,争取录用四、五篇,县电台为他们每人订一份  相似文献   

11.
有些通讯员时常感叹一些好的素材被记者捞走了,自己得到的是“鸡肋”新闻,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实不然,有一位通讯员和一记者往来较多,在一次闲聊中,他在记者的启示下得到一条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便顺藤摸瓜,深入采访,写出了一篇较有分量的通讯,发在一家大报上。他抓新闻的“快”与“准”,使这位记者也大吃一惊。自叹这一有价值的新闻,竟从自己鼻子底下溜走了。这位通讯员成功的原因在于,他比別人多了一个心眼。法能想到,到手的素材是否与中央的方针、政策相吻合,并能发现被忽视了的“空隙”。他认为,  相似文献   

12.
我是云梦县的通讯员。1986年底,我采写的《云梦涌现百余家农民经纪企业》一稿,先后获得全国首届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农民报系统1996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中国记者》编辑部的同志要我说说这篇消息是怎样写成的。我的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是积极投身到农村改革的浪潮中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一是作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我是怎样想到要写这篇消息的呢?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县农村也出现了喜人的变化。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步步深入,尤其是以农副鲜活土特产品流通为特色的经销业,更是十分活跃。在这种五业兴盛,百  相似文献   

13.
一组简讯     
日前,河南省唐河县农民通讯员金少庚的新闻作品集《金少庚新闻作品选》由香港天马有限公司出版发行。据悉,农民通讯员出新闻集,这在全国尚不多见。 《金少庚新闻作品选》共精选作者12年来在各级报纸、电台、杂志等媒体发表的消息、通讯、社会透视、新闻调查等196篇,50万字。 今年29岁的金少庚是唐河县桐河乡人,17岁因家中贫穷,辍学后爱上了新闻写作。他凭着一颗不甘寂寞的心和对新闻写作的喜爱,白天采访、劳作,夜晚在油灯下爬格子,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近5000篇,头版头条126篇(条)。其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在阅读《失实新闻百例》(华中工学院新闻系申凡等编)一书时,对五十例失实新闻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五十例失实新闻中:记者采写的有七篇;记者和通讯员合作采写的有四篇;通讯员采写的有三十九篇,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八。通讯员采写的三十九篇失实新闻中,纯属编造和虚构的,有十五篇;“合理想象”导致情节失真的,有九篇,添枝加叶、任意拔高的,有十五篇。通讯员采写的新闻失实的为什么这么多?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追名逐利。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稿件能  相似文献   

15.
陶海生 《新闻前哨》2004,(10):78-78
刘重庆,汉川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从事新闻工作10年,先后发表作品600多篇,被湖北日报3次评为模范通讯员,2次评为“十佳通讯员”。 1993年12月,生在农家、长在农村、执教10年的刘重庆  相似文献   

16.
记者同自己报纸的通讯员枪新闻,不是好现象。某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个同志正在赶写一篇报道的时候,接待了一位记者。他在向记者介绍情况中,谈了自己正在写的这篇报道的主题和素材,并说此稿将尽快寄给这个记者所在的编辑部,希望能得到记者同志的指导和帮助。这位记者当时没提出任何意见。可是,时隔数日,这个记者却在报上发了同一主题和素材的报道,通讯员那篇稿子被挤到废纸堆去了。事后,这个通讯员从那个县了解到,原来这个记者从新闻科出来后,直奔该县,把这条  相似文献   

17.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18.
我担任通讯员两年多来,先后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了270余篇文章;有5篇编入中国广播出版社出版的《社会新闻集锦》一书;2篇获省优秀广播稿一等奖;1篇获全国优秀广播稿二等奖。一些素不相识的农村通讯员写信给我,问:“你的天地只有一个乡,为啥抓了那么多新闻?”说  相似文献   

19.
白晓东 《今传媒》2014,(6):172-173
通讯员队伍建设,是我国传统媒体拓宽报道领域、增加新闻来源的重要手段。对农广播另辟蹊径,培养和建设了"农民通讯员"队伍,让新闻节目富有乡土特色,进一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及时反映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本文通过对陕西农村广播"农民说新闻"栏目的内容分析,梳理出"农民通讯员"为丰富对农节目所作出的贡献,并且对农民通讯员队伍建设,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可以说,农民通讯员队伍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转换了传统"传者""受者"的新闻叙事视角,从而最大限度地丰富了对农广播节目的地方性内容。  相似文献   

20.
通讯员园地     
在商水县广袤的大地上,活跃着一支优秀的农民通讯员队伍,他们凭着对新闻事业的挚爱和热情,在农村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常人难以理解的热情,不断耕耘。他们利用手中的笔,热情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反映民声疾苦,报道基层先进典型,撰写出一篇篇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新闻稿件。他们被当地政府夸赞为党的编外宣传员、农民兄弟致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