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要重视默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加强朗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并把它贯穿于各学段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项正平 《小学生》2013,(1):13-13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从古到今,阅读是读懂课文、读通课文的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意味着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阅读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以至共同创造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此,在感悟阶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和激励学生步步深入朗读,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一、培养学生朗读的重要性(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所以必须加强朗读训练。此外《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作了明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地读,就是用标准的普通话,语言清楚响亮,不多字、不丢  相似文献   

6.
熊云梅 《小学生》2013,(3):80-80
我们知道阅读是吸收,是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阅读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现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  相似文献   

7.
王娟 《宁夏教育》2007,(2):43-4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宽阅读思维空间,为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所谓阅读,就是一个信息搜集、分析、凝练与运用的过程,它是伴随一个人终身学习的最佳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应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说:"一课书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应该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可见阅读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会读,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9.
享受阅读 享受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芳 《语文天地》2011,(14):41-43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读"。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语文呢?为此,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学习了《语文新课程》关于“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讲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懂得了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强读的训练。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三年级课文识字量急剧增加,学生表现出较强的阅读兴趣。如果教师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缺少科学的方法引领,学生势必会渐渐丧失阅读热情。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课堂成为阅读兴趣培养的主阵地呢?一、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课题质疑来让学生感受课文的主要内容。例如,苏教版语文第五册《军神》一文的教学,教师通过对课题的质疑,让学生回答三个有一定价值的问题:军神是什么?军神与军人的区别是什么?沃克先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这样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文章朗读、揣摩语意、把握语气,从伤势严重、不用麻药、汗如雨下、脸色苍白等角度,体会军神的形象——刘伯承不仅是  相似文献   

12.
叶建玲 《甘肃教育》2011,(14):67-67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呢  相似文献   

13.
陈恩董 《成才之路》2011,(21):24-2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引导,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那么,应该怎样做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中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出路:阅读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与课文之间交流的过程,也是获取信息,锻炼思维,体验生活,认识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必须体现出学生  相似文献   

15.
唐洪涛 《考试周刊》2014,(10):48-48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阅读和评价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加强阅读实践,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7.
邱尔鹏 《考试周刊》2012,(29):52-5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被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重点。朗读,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朗读,是一门情感培养的艺术;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朗读的正确、清楚、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8.
方芳 《学语文》2009,(6):25-25,3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并对。阅读与鉴赏’提出了十二条标准,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等。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皿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探究以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鉴赏的能力与水平上。以下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成绍智 《小学生》2013,(5):29-29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从古到今一致认为,阅读是读懂课文、读通课文的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作者与读者之间,就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意味着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关系,这种对话和交流是双向、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阅读作品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20.
苏展 《教学随笔》2013,(16):46+5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中情感朗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没有认识到情感朗读对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读、不敢读。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朗读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此类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