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朝全 《河北教育》2010,(11):27-27
如今,各地的“新模式”、“新理念”层出不穷,带动了“教育考察热”。然而,不少地方、学校的“教育考察”却流于形式,甚至成了一些人旅游观光的幌子。那么,如何让教育考察真正发挥作用,不辱“取经”使命呢?  相似文献   

2.
2003年,中国博客教父毛向辉和国内教育网站先驱、“惟存教育”创立人柳栋打了个赌:“我不认为会有多少教师能正确使用博客。如果有一个校长写了自己的博客,我输给你100元。”那一年。毛向辉输了300元。  相似文献   

3.
教育乱收费百姓痛恨,政府严查,但总有一些人在费尽心机钻“空子”、找“掩体”,寻找能使自己实施乱收费的“武器”。综观目前教育乱收费的现象,可归纳为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乱。首先,表现在教育理论研究界、经济理论研究界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教育是一个产业,除义务教育外,政府要退出其投资领域,并且有一些专家学者还提出了当前的经济增长应靠教育消费来拉动,从而以此来保持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观点。前几年开始实施的教育扩张,以教育消费刺激国内消费需求增长的办法就是这一思想的写照;其次,表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及其部门的领导认为教育应实施产业化、对教育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的实效与魅力:实施创富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分析了“农村教育经费为何短缺”的根本原因,指明了“怎样才能让农村教育经费充足”的根本办法,进而提出了“创富教育”的新概念,主张在农村积极开展以壮大生命、激发潜能为基础,以培养人的创富心理、创富技术和能力以及创富行为等创富素质为主要目的的创富教育。认为这是农村教育的务本之举,也是深化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和提升农村教育理论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要不要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此,一些人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一些管理人员思想中存在不少模糊认识,突出表现为: 一是“无用论”。有人认为民办高校学生自费上学,工作自找,就业竞争激烈,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成绩再好找工作也不管用,只有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二是“无必要论”。一些人把民办高校同私营企业简单类比,因而认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国有高校的事,民办高校无此必要。三是“无条件论”。有人认为,民办高校没有专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加之外聘困难,所以,民办高校不具备开设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6.
教育观念支配着教育行为,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对教育理论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才可能形成真正先进的教育观念。笔认为,造成目前很多教师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现象的一个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便是很多教师对一些先进教育观念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会说而已)”,而对“观念”背后的一些“理论依据”的理解却显得较为肤浅。笔从参与一所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中深深地感觉到,如果能引导教师从她们所熟悉的各种鲜活的教育情境中,去解读她们的教育观念与行为,让老师知道“是什么”,并明白“为什么”,是有利于真正地改变她们的教育观念,改善她们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她们的教育实践智慧的。  相似文献   

7.
颜秀芬 《广西教育》2004,(7B):85-86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中等职业(以下称中职)教育就一直处于低迷之中,中职学校的社会效益不断下滑:面对中职教育的严峻形势,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冷静而理性的思考:“大学热”、“普高热”等是影响中职教育的外部因素;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才是影响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各类中职学校通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求得生存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对文化基础课教育重视不够,存在着随意削弱文化基础课的现象:中职学校突出专业课,重视对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是完全必要的,毕竟是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需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这是学生就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和普教的本质区别。但中职学校若仅满足于“技术人”、“职业人”的训练,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素质结构单一,人文底气严重不足,适应能力不强,发展后劲缺失。  相似文献   

8.
论“贵族学校”的弊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族学校”在西部一些城市悄悄地热了起来。本文从教育目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几个方面对“贵族学校”的弊端进行了剖析,认为不宜提倡“贵族学校”这样一种办学路子。  相似文献   

9.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问题被认为是“多年煮不烂”的问题,在介绍教育理论本身的性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2011年以来,“幸福”已然成为社会的热议话题,“幸福教育”被提上了教育改革的日程。然而,在校园这个特定的“场域”中,“教育究竟促进怎样的幸福以及能够为人的幸福提供什么”的问题还是不明确的。笔者认为,校园既是师生教学的共同体,也是师生生活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最近,“赏识教育”正在一些省市热炒热作。自称“赏识教育推广人”的欧阳维建在《南方周末》发表谈话说:“赏识教育是著名的家庭教育实践者周弘在教育聋女周婷婷成长的过程中成功发展的理论。”并把“赏识教育”与德国的神童之父卡尔·威特的教育理论相比拟,甚至说比卡尔·威特有过之而无不及。更有人说:“赏识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2.
孟照海 《人民教育》2023,(20):15-19
深入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在评价理念、理论、主体、对象、内容、标准、方法、技术、制度、文化等方面实现体系性重塑。面向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教育评价改革仍面临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比如学生评价中的创新素养评价、教师评价中的道德实践评价、学校评价中的学习体验评价、党委和政府评价中的“元治理”能力评价、用人评价中的人岗相适度评价等,啃下这些“硬骨头”将撬动教育评价改革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3.
感情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中有一重要内容,就是感情教育,或称美感教育或美育。我国古代传统教育理论很重视感情教育,认为教育的三个层面都不可缺少,它们是:知———知识与认识能力;情———情感、审美能力;意———意志、志向、理想。古代教育家认为,如何看待感情世界,因人而异。“圣人调情”,圣人能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感情。“君子制情”,君子善于克制自己的不健康情感。“小人纵情”,小人放纵自己的感情,忘乎所以,流于庸俗。这些论断,今天看来,仍然发人深省。人的感情有社会性,也有个性。在感情教育中需要注意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有他自…  相似文献   

14.
何谓教育理论?国内外不同的学者由于视角不同,对之的理解也便有所不同,笔者认为教育理论就是“对由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系统影响活动的有系统的结论。”而教育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属于“教育思想”的范畴,但又不能互相等同、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15.
于洪 《山东教育》2005,(10):61-62
挫折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挫折情境,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人正确认识挫折,预防挫折。增强对挫折承受力的教育。近年来,一些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时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现在的孩子太幸福,主张要加强“挫折教育”。有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舆论里充满了“挫折教育”的呼声,  相似文献   

16.
梁青 《广西教育》2005,(1A):82-83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主体教育理论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在普通教育领域,主体教育理论已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也应该积极地关注这一教育理论——关注“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建构,关注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该如何贯彻这一代表时代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但近年来,我们在对幼儿园的一些领导和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她们在如何理解“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如何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正确落实“主体性教育”思想方面还存在不少模糊的认识,以致阻碍了“主体性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真正落实。现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评价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国外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与方法,近几年来在国内已有介绍。由于现代教育评价,对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管理有着明显的作用,因此,引起了国内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和关注,同时,也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教育评价活动曾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展开。正因为我国教育评价活动刚刚起步,对于教育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也开始不久,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一些问题上有不完全一致、不完全确切的认识和阐述。如,有的把“评价”当作“评等”,以为“评价”就是排名次,分等第;更多的人喜欢用“评估”一词,用“评估”代替“评价”。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自然会引起人们从根本上去作一番思索:现代教育评价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它是怎样产生、发展的?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人们从字面意义上理解《道德经》,故认为老子无教育思想,甚至认为老子思想具有反教育的倾向.事实上,老子的“自然”、“无为”、“行不言之教”、“常善救人故无弃人”等主张皆蕴含了值得珍视的教育思想.这些智慧甚至对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完善曾产生积极作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理论的形成上吸收了老子的教育思想,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student centered)等学习理论,从而成为西方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讨论怎样进行教育之前,应首先弄明白我们希望达到的教育目的。有人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人“谦逊”的品质。有人更强调勇气,有人强调知识,有人强调善良,还有人强调正直忠实;有一些人,把对国家的责任感置于亲情之上;有些人,把亲情放在首位。所有这些不同看法都会对教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主体的四重形态初探项贤明教育,绝不象以往的教育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部分人改造另一部分人的所谓“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①而是人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实践活动。人,首先是自为主体的存在,然后才能被教育,他只有在自己的体现自身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实践中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