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上遭遇“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也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有的学生装模作样地操作,实际心猿意马;有的看似在讨论问题,实则嘀咕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有的高呼“学会了,不必再讲了”,却不会应用操作解决问题……以致教师总是被学生的种种假象蒙蔽。只有到考试时,许多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殊不知这样做却忽视了错误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错误资源,  相似文献   

3.
“真是气死人了,这些题型我都反复讲过很多遍了,我们班学生还是出现这么多错误,这可怎么办呀?”像这样的怨声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是正常现象,所有的学生都不出现任何错误才是不正常的。因此,不要害怕学生出错,更不要在批改作业时恼火,甚至火冒三丈,怨声载道,而应想一想如何对待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错误是一种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自己“创造”出来的宝贵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避免错误或者在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但这样却忽视了错误的价值;还有的教师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新知之间的困惑点,让学生主动出现错误,并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5.
“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误呢?”“怎样能防止这样的错误出现呢?”这似乎是每个小学数学老师都会自我发问的问题.确实,数学学习中,每个学生总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教师为了使学生在练习中减少错误,总是挖空心思,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6.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预料中的实验现象没有出现,或出现了一些意料外的实验现象。这些现象我们统称为“非预设性”实验现象。出现“非预设性”实验现象的原因有的是由于操作错误,有的是由于实验原理错误。这类由错误引起的“非预设性”实验现象是比较容易分析的,问题也容易得到解决,因而研究意义不大。我们这里讲的“非预设性”实验现象主要是由“非错误”引起的,它的原因比较复杂,具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小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思维方式所限,在学习和探究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信息技术学科因为操作性强、实践面广,在教学中出错的情况就更多了。或许你会觉得这影响你的教学,但是有时,“错误”也可以变得美丽。错误所引发的问题很可能是探究操作的切入点,只要我们能慧眼识珠,发现问题时不急不躁,细心体会。  相似文献   

8.
“操作”与“说理”哪个更重要?(话题详见本刊2020年第11期)此话题引发了很多老师的思考。有的老师剖析了操作中出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教学建议。有的老师认为“操作”与“说理”两者均为重要的学习活动;有的老师利用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无论课堂还是作业,学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有的可能是我们再三强调的,有的可能是我们意想不到的。面对学生暴露的错误,我们是否认识到这些可能会成为教学资源呢?如我教学“圆环的面积”时,课堂上就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数学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为了减少或避免这些错误 ,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查错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的查错能力呢 ?一、加强概念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错误 ,不少是由于对某些数学概念模糊不清造成的。例如判断“2 4是倍数 ,8是约数”对不对 ?有的学生判为正确 ,其错误原因是没有弄懂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又如选择 :一根绳子长 7米 ,把它平均剪成 8段 ,每段是这根绳子的(  )。 [① 78,② 18]有的学生选择① 78。其错误原因是对分数的意义没有弄清楚。再如 ,有的学生在计算有关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 ,往往把周长当成面积 ,或…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就应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不同的教师处理的方式各不相同,收到的成效也会大不一样。有的教师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让学生避免错误或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就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达到所谓“防微杜渐”的目的;有的教师却有意识地灵活处理、巧妙设计,将“错误”转化为有助于教学的素材,使课堂变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有错误产生,在学生眼里“错误”意味着失败。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常常避之唯恐不及。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老师立即“快刀斩乱麻”,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或以执牛耳者的姿势亲自加以“纠正”,把正确答案双手奉上。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学生在认知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然而,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出现错误或者当学生出现错误时,采取“马上制止”或“立即纠正”的方法,殊不知这样做却忽视了错误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留心捕捉和筛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且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错误资源,并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剖析,以错引正,正本清源,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下面结合一道习题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在45分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对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有的教师视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或者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住学生的嘴,或者叫发言错误的学生立即坐下,让优秀的学生来说出正确答案,或者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不让学生经历实践并获得体验,这其实是阻碍学生迈出“对”的脚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我在判作业或者试卷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应该从右上到左下的“撇”,有的学生写成了从左上到右下;本来该从左上到右下的“捺”,有的学生写成了从右上到左下。这样一来,“撇”不是“撇”了,“捺”也不是“捺”了,字就变成了“四不像”。开始时我总是百思不得其解,无法理解学生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而且这样的错误还总是出现在比较听话的孩子身上。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会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当学生出错时,一些教师往往会责怪他们“笨”,有的教师甚至会批评出错的学生.其实,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出错是很正常的,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沉着应对,并把错误生成转化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引发学生思辨的有效因素,从而让数学课堂呈现精彩.  相似文献   

17.
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是一种由“不会”到“会”,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所以,学生在学习上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错误一正确一提高”这是学生学习和进步的规律.本文将就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有效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分析研究,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怎样处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行为心理学认为 :教学要不断地警示、否定、修正学生学习的错误 ,减少再错率 ,本文仅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论述。一、三种处理模式(一 )评改式 操作流程为 :评讲→改错。这是教师赶进度时所采用的“短、平、快”战术 ,教师讲评学生学习的错误 ,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评”实施“改错”行为。(二 )预防式 操作流程为 :预防性讲解→评错→改错→矫正练习。教师在新授课时多采用这种方式 ,为了预防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教师想方设法 ,尽可能多地把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讲得清清楚楚 ,学生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9.
学习英语的人常有这样的体会:单词记了不少,阅读英语书籍,听听英语讲座还可以,但要用英语进行口、笔头表达就困难重重,谬误百出。不少教师认为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学生学习上出现语言错误的多少成反比。因此,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杜绝学生的语言错误,有的还常因学生“屡教不改”而大动肝火。而学生由于对错误存在畏惧心理也常常举笔不定,闭口不讲,总担心自己的语言会导致辞不达意,甚至会酿成笑柄。结果到了非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捕捉课堂上学生随即出现的“错误”,迅速分析决策,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这些稍纵即逝的“错误”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发挥作用,成就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