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常丽 《陕西教育》2011,(1):119-119
朗读.通过有声语言——普通话表情达意地再现作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水平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作品编选的信度对整个测试的信度产生了影响。本文试图从声母和韵母的角度来分析《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中新增朗读作品的信度.并对朗读作品的煽选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教学中要重视朗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所占分数比例较大。重视朗读,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朗读在普通话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同时对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和语文素养十分有益。下面试就朗读在普通话学习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以国家新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60篇"以及广西新大纲"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50篇"作为封闭性语料,运用数据库分析手段,对朗读作品的不重复字种数、声韵调覆盖率、基本音节、分声调音节等进行穷尽性的计量考察与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新大纲及广西新大纲测试用朗读作品选取的科学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学校推广普通话应从教师抓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合先 《湖北教育》2009,(12):38-38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言,学校要推广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还应从教师抓起。 教师要讲好普通话并不难,关键在于学和练。首先要注意向书本学习,像《普通话培训测试教程》就是一本很好的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教材,书中涉及了普通话的语音、声调、音变、声母、韵母、字词认读、作品朗读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有时间将书中的内容训练到位,那普通话的水平就相当不错了。有部分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总不能过关,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愿意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60篇朗读篇目中有许多儿化词,这些儿化词在作品中分布不均、书写形式不一,有时会给朗读者带来困惑,还有一部分儿化词容易形成误读,给普通话的推广带来障碍,作者认为对这些问题应该仔细论证,加以规范,从而更好地推动普通话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校胡习之、高群教授主编的《普通话学习与测试培训教程》已于2014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为适应新世纪高校普通话教学的需要,依据普通话水平测试新大纲编撰而成。全书共三篇八章。第一章介绍普通话、普通话水平测试及语音的基本知识;第二、三、四、五章介绍普通话语音系统及其训练;第六、七章主要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朗读和说话的知识、方法、技巧,对大纲规定的60篇朗读作品作了词语、句子难点和整体朗读提示,对30个话题进行了分析,并提供相关实例;第八章为模拟测试,介绍测试知识、抓分策略,提供多套模拟试卷。  相似文献   

8.
用普通话写作的港台作家作品中所用的熟语受到港台话的影响而发生变异。本讨论共同语的熟语在港台话中的语形变异和语义变异,提出并讨论其变异的方式,以求其沟通普通话和港台话对同义或同形熟语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9.
濮家斌 《宁夏教育》2004,(12):29-30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当前,我区教育系统中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的题型有四类,包括:(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10分),(2)读多音节词语50个(20分),(3)朗读作品(30分),(4)说话(40分),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东北方言中仍广泛流传着满语词汇。满语融入汉语的词类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多种。不仅如此,满语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丰富、发展也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以赵本山小品为代表的作品使用了很多东北方言中的满语词汇,使满语的影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普通话和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来展现、烘托作品的思想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在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朗读的:一、边讲边读、深化情感《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指导朗读的好范文.在教学时,我先简介了课文的历史背景,接着听朗读录音.在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的基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1~2年级)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朗诵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阅读作品要有一定的语感,没有一定的语感,对所读的作品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4.
营山县归属于四川省南充市,县府所在地朗池镇和周围广大山乡通行的语言是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营山方言词汇中存在着部分从古代文言作品中流传下来的古语词。本文就营山话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各举两例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进行对比分析,试图透过这些词的历史背景,建立现代汉语普通话与方言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陈卫兰 《语文知识》2001,(11):64-67
“特别急促”四字在中古时期声调都是入声,普通话声调是去声、阳平、阳平、去声。这说明古今声调发生了变化,中古的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分别归入其他声调。入声字在构成古典诗词的音律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在欣赏古典诗词时如果不了解入声字知识,就会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以充沛的感情,运用爽朗生动的普通话语音,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它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说话”,是把书面语言变成绘声绘色的有声语言的艺术活动。它能深刻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产生较强的感染力。要较好地朗读一篇作品,首先必须深人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其次是要熟练地掌握普通话,同时,要恰当地运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这样的朗读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意趣。  相似文献   

18.
一 自1994年10月3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颁发<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后,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陆续在全国各行业展开,中学教师首当其冲成为测试的主要对象.PSC包含四个部分:(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二)读双音节词语50个;(三)朗读作品;(四)说话.其中"朗读项"占30%.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指出:此项测试目的是考查应试人用普通话朗读水平书面材料的水平,重点考察语音、连读音变(上声、"一"、"不")、语调(语气)等项目.各地在普通话培训时,都比较注重朗读的辅导.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在PSC中的朗读状况究竟如何呢?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9.
表情朗读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前提,在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的、有态度有感情的朗读,是用一定的声音技巧,既准确地表达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又创造性的再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  王冰冰 《大学生》2014,(23):66-67
现在在台湾,外有英文,内有方言,中间是普通话,这个三角的关系、三层的语言该如何安排?你说要懂英文才能写出好作品,那也不一定,沈从文就完全不懂英文,去世不久的诗人周梦蝶连ABC都不懂,也不妨碍他们看最好的翻译作品来吸收外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