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量表法,以4所高职院校的349名高职学生为被试,研究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自我和谐状况整体良好;(2)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高职学生自我和谐度上升,自我灵活性较高;(3)学生党员的自我和谐性较好;(4)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分别对自我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RSC)、职业成熟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性别、学科、成长环境、年级、是否做过社会兼职、班干部的大学生在人格特质和职业成熟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内外倾向与职业成熟度中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个人调试、职业选择、条件评估正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神经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精神质与职业成熟度的信息应用、职业认知、价值观念、条件评估负相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掩饰倾向与职业成熟度的职业态度正相关;(3)人格特质对职业成熟度各个维度有显著的回归效应,预测作用均显著。  相似文献   

3.
胡维芳  赵伟 《职教通讯》2015,(10):12-18
采用"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行为调查问卷",对4所独立学院201名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水平中等偏高,职业自我探索维度得分最高;(2)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在性别、是否有过校内外社会实践经历、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及相关职业咨询活动差异显著,但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不显著。(3)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择业自我效能感对其知觉的职业决策困难具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大四学生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关系,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择业效能感问卷对重庆市与黑龙江省两所高校227名大四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四年级学生在认知风格上有显著的性别与专业差异;(2)大学四年级学生在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专业性质上没有显著的差异;(3)不同认知风格类型的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差异不显著,认知风格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随年级增高医学生择业取向影响因素变化,为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对湖北文理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在读四个年级、共计39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1)影响被调查者择业取向的因素按得分由低到高依次为工作负荷、自我价值的实现、工作环境、职业前景和工资福利;(2)不同年级学生在择业影响因素中具有差异,具体来说三年级学生较其他年级学生对工作负荷评分较高(p=0.01,0.05);四年级学生对自我价值实现较一年级学生评分较低(p=0.03,0.05)。结论:今后我校需要进行科学的择业观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6.
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陕南三所高校176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陕南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总体上呈正向趋势;(2)女生的总体社会适应性高于男生,尤其是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环境的总体认同上显著高于男生;(3)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来自农村的学生要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低于非独生子女;(4)在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表现上,非毕业班学生高于毕业班学生;(5)在职业选择适应性上,文科学生高于理科学生。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通过对369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处于不太成熟的发展阶段;(2)与女生相比,男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更高;(3)与二年级学生相比,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更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职业生涯辅导在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成熟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职业生涯辅导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其突出表现在职业价值感的提升和职业自主性的增强。结合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作者认为: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成熟度应以对职业自我的探索为核心,同时兼顾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使职业自我的提升具有职业、社会与国家环境的针对性,最终使职业自我的培养与周围社会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择业焦虑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职业未来,本研究为探索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大学生生涯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的关系,缓解毕业生的择业焦虑心理,对260名大三和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是年级差异显著,大三年级择业焦虑要显著高于大四年级。性别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大三男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大四女生择业焦虑显著高于大四男生。(2)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择业焦虑呈显著负相关。(3)生涯自我效能感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择业焦虑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高师院校毕业生择业意向与职业倾向的相关性,本文采用自编择业意向问卷及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对某高师院校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择业意向和职业倾向在性别、生源地、专业等三个方向存在差异;2.男生更多地属于事业型,而女生更多地属于艺术型和常规型;3.来自农村的毕业生更倾向于常规型,来自城市的毕业生在艺术型方面的比例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毕业生;4.理科生更多地属于调查型,而文科生更多地属于常规型。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采用自尊二维度量表和自编的大学生就业准备与择业取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结果显示,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备自我发展和物质保障特性的职业,二维自尊中自我悦纳因子得分高的大学生在就业准备上更倾向于资讯收集和职业规划,而自我能力感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则比较重视职业规划,且对实践活动持更积极的态度。在择业取向上倾向考虑自我发展因素的大学生,比在择业取向上考虑社会需求、物质保障因素的大学生做更充分的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