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生态文学创始人雷切尔·卡森的创作有一个发展进程:前期主要是表现自然的美和神奇,并传达出一些生态思想;后期则积极介入社会,抨击环境污染,呼吁生态保护,宣传生态理念.这种由"表现"自然到"介入"社会的转变,后来被许多生态文学家所效仿.它的启示意义是: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应对生态危机,是批判反生态的思想文化和生存发展方式,是介入生态危机和生态保护现实,唤起民众的生态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环境文学是20世纪中期兴起的一种文艺思潮。提倡环境保护既是环境文学的明确主题,也是环境文学的最主要特点。环境文学对目前困扰人类的生态危机表现出沉重的忧患意识,并呼吁人类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推动人类生态文明进程。环境文学是推进人类环保事业的一支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3.
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把生态危机与叙事原则结合起来思考,分析了生态危机的叙事学原囡:一是文学叙述者长期怀有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征服自然的欲望,即人类自我的“美名化叙事”;二是文学叙述者对自然界的“污名化叙事”。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中国传统哲学理念和当前生态美学思想探讨了文学叙事的生态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是具备生态意识的文学,是怀着强烈的生态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的文学。全面深入地探讨和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进行生态哲学角度的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是中国生态文学未来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就生态文学的意义和文化底蕴进而剖析了中国生态文学成就的展显。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比较文学视域中的西方生态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批评雄辩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本质上是人类文明的危机、人性的危机、想象力的危机。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生态危机,必须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学科的界限,一方面深入挖掘文化的生态内涵、凸显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割裂的亲缘关系,另一方面从多视角透视生态危机产生的复杂原因,进行综合的文化诊断、文化治疗,以便从根本上变革人类文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文学和文化研究来重新审视与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英美文学教学中通过解析生态文本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从而实现生态文学的教育与感化功能。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在全球性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益深化的生态危机的语境下、在目前风起云涌的绿色运动的感召下,在文学批评领域掀起的一股“绿色”批评浪潮。其目的在于通过文学批评来重新审视文化,进行文化反思、文化批判,颠覆、挑战、揭露和批判导致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人类中心主义,唤醒人类的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批评的理论内涵是:重新阐释文学作品,挖掘生态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智慧,批判渗透着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生态文学作品,重新建构文学经典,促成生态文学的繁荣,重新铸就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人文精神.并担负起引领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任。从而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物种平等、生态平衡的社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的新兴批评流派,将文学批评置于生态危机语境,并将自然界、人类社会、文学与文化融为一体以探求生态危机的根源,弥补了生态批评第一阶段即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不足。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读《双城记》中的欧洲社会危机和制度根源,以期唤醒人们的环境公正意识和社会公正意识,使生态批评研究向更多元化的道路迈进。  相似文献   

9.
论生态文学的内涵与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生态思潮的日益高涨,生态文学渐渐兴起,并逐渐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审视和表现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文学。其主要特征是:1.揭示生态危机及其社会根源,张扬忧患意识;2.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弘扬生态责任;3.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批判纯经济主义,抨击人类对自然行径的征服、掠夺,推崇整体生态观;4.倡导人和自然和谐共生,表达人类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理想,描述回归自然的浪漫。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态伦理学是人类对生态环境危机忧患意识的理论思考,它的出现是人类伦理思想史和观念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进行生态伦理学思想基本方法和原则的建构时借鉴东方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重新认识和评价人与自然的关系,扩展伦理学研究的领域,追求人与自然的协同进步,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危机提供一种新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当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世界性的生态审美思潮已成为当今文艺思想的主要潮流。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西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都自觉地运用生态审美理论来建构文学批评和从事文学创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生态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来考察广西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批评的得失成败,凸显文学艺术的生态审美功能,对今后文学发展、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王学  权千发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98-99,108
随着上世纪后期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高涨,而生态文学的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俄罗斯当代作家拉斯普京的生态作品不仅为人类盲目破坏生态叹息,更认为生态危机是人类精神家园丧失的恶果。同时,他积极地为人类寻找救赎生态危机的思想武器——宗教。  相似文献   

13.
乌热尔图文学创作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成熟,他认识到"文化危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本文着重对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文化批判部分做了解读,发现在许多小说和理论文章中他多次对"人类中心主义"、"虚假的文化保护主义"等导致生态危机的错误意识加以批判,倡导"以自然为母亲"、"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他坚持民族的"自我阐释"和"声音的不可替代",追求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4.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是必要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掀起了生态批评的绿色浪潮.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评价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其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生态思想,质疑、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以达到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缓解乃至消除生态危机的目的是必要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姜乘鹤 《考试周刊》2009,(42):31-32
生态批评是西方最新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潮流和视角。可以说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问,因为它试图从文化领域来探索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恶化的时代.以生态文学批评独特和全新的视角来解读福斯特在小说《印度之行》和《霍华德庄园》中所体现出的生态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在中华文明的展现和西方文明的确立,都反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纵观生态文学的发展流变,中西方文化互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这种生态文明的思考方式为生态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运用近代生态文明的概念重新审视生态文明的发展,为整合中西方生态理念、传承和创建现代性的生态文明迎来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的新曙光.  相似文献   

18.
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生态批评第二阶段继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和后殖民生态批评之后兴起的批评流派,是生态批评的"红色化",也是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绿色化"。它把文学批评放在阶级压迫和生态危机的语境下,把人类、自然、文学、文化联系起来考察,反对物种歧视和阶级歧视,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态帝国主义,认为这些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其目的是通过文学研究对人类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和批判,改变自然和劳动阶级的"他者"和"边缘化"地位,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环境公正和社会公正意识,建立一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生态马克思主义批评实现了批评实践中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融合,提高了生态批评的人学品格,为生态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批评开辟了广阔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伦理思想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希望以此为指导并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关系。当代中国很多文人志士利用文学形式回应生态危机,促进了生态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现状,当代中国生态文学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值得关注,期待能推广生态文学中所蕴含的生态伦理学思想,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云南儿童文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主要表现为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生命和谐意识,也有一些作品直面现代性生态危机,深度批判了人与自然疏离对立的现代文明,并深刻反思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透视出,云南儿童文学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终极理想,以及云南儿童文学作家所具有的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