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寓言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短小精悍,裹着故事的外衣,采用夸张和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揭示深刻的道理,让读者回味无穷。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呢?笔者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守株待兔》一文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情境体验,感悟寓意在寓言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将寓意从故事文  相似文献   

2.
《蚊子和狮子》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全文200余字,情节简单明了,寓意却蕴含深刻。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如何让这简单明了的故事和蕴含深刻的哲理在课堂上和谐共舞,如何让学生在读思当中紧扣寓言特点言意兼得?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寓言的过程中不失寓言的独有趣味?我们认为,应立足文本,紧扣文体特  相似文献   

3.
王秀琴 《中国教师》2013,(12):43-44
<正>"自主学习"就是学生凭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呢?对此,我结合教学经验,谈两点做法。一、以问题为依托,搀扶学生摸着石头过河1.知己——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抓住重点、难点,然后提出既有价值、又具吸引力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  相似文献   

4.
马蒙蒙 《教育》2022,(19):67-69
在小学牛津教材中,故事板块占教材内容的三分之一.故事集语言知识、语言功能于一体,有助于学生在语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迁移中思,促成其深度学习;同时故事的"寓意"属性也让它成为学科德育很好的载体.尤其是当时代要求"学科教学"要向"学科育人"转变时,故事教学的功能也越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寓言的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领悟故事所包含的道理,即寓意。寓言的寓意应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反复琢磨,深入思考,自己悟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思维受到训练。下面以《寓言二则》(第五册)为例,谈谈怎样在阅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寓言的寓意。《寓言二则》包括《自相矛盾》和《掩耳盗铃》两个故事。怎样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进而悟出其寓意呢?教学中,可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可以说毫无章法,机械的读,填鸭式的学普遍存在,结果导致学生在低年级学习英语时就失去了兴趣,这违背了学习英语的初衷。为此,在低年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迫在眉睫。但短短的几句话和几个单词如何让学生感兴趣?通过研究与实践,"故事"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便出现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在低年级英语渗透"故事"教学。一、在"听"中渗透"故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常以"听"为首。每个单元的学  相似文献   

7.
孩子天性喜欢听故事,让"Story"走进英语课堂,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理解语言,把握语言的真实意义,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本文笔者将结合语言教学案例谈谈如何让"Story"走进英语课堂,让英语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8.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定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寓言的寓意是我们教学寓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一、摘句法.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第四册第15课)文未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几节精彩的数学课,教师激情演绎、大气淡定,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让我感受颇深,原来数学课堂也可以如此感性灵动、充满理性.那么,如何在理性的数学课堂中,呈现符合学生感性的教学,既稳重又不失灵动,既灵动又不失数学味呢?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谈谈这个话题. 一、感性暖场,理性渗透,自然"烹烩"课堂的数学味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创设情境,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需要渗透与本课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首先要"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带着热情,主动阅读,把握梗概,理清三个问题:一是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出乎其外",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评价,学会追问—思考—回答。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耗时费力、教师疲乏、学生厌学的问题.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叶圣陶老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的,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追求的最高境界.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技巧,让他们把握方法,主动学习,提高效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进行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正历史教师要密切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生动而高效。如何让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变得高效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精彩导入,渲染气氛教师教学的语言必须条理清晰、逻辑分明、抑扬顿挫、饱含感情,让学生在情绪感染中与教师产生思想共鸣,进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历史课可以采用的语言导入方式有以下几种:①故事导入。我们知道,  相似文献   

13.
<正>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使教育回归理性。真正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发展的潜力,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让他们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一、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说:"什么叫学问?是要学怎样问,就是学会思考问题。"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怎样提问,问到要害处,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1.如果这个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或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4.
课堂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我们对教育的反思,发现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课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出路也主要在课堂.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如何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去探求知识?经过查阅资料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我们认为"问题式教学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深度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从感性逐渐走向理性,最终形成悟性,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已有经验推动深度参与、围绕核心本质促进深度体验、厘清知识结构驱动深度思考,才能引领学生在前后纵横的"联通"中到达"融"的境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一、阅读提示,引出课题 自由读"阅读提示".第13课<和时间赛跑>又藏着怎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利用单元学习提示,让学生简洁、有效地把握单元的主题,并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考、讨论)  相似文献   

17.
随着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回答以及研究如何做出理性的应答。面对学生万花筒般的"生成",教师要理性分析"生成"的类别,及时给予最合适的干预手段,同时还要避免踩到"雷区",有效把握干预策略,让课堂变得真实、灵动、高效。  相似文献   

18.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也是数学教师教学时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起点"呢?……  相似文献   

19.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水平、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也是数学教师教学时的切入点.准确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教师如何准确把握"起点"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如何通过分析情节的因果关系来揭示寓意,指导学生进行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训练?有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首先,让学生查字典和议论,分别弄懂“亡羊”与“补牢”的含义,用词素相加的方法,理解“亡羊补牢”就是“丢了羊修理羊圈”的意思.理解题意以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弄清课文的层次,使学生对故事有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