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佩琳 《中学教学参考》2014,(10):129-F0003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资源方面和教师教学实施方面都提出了自然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理念。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并非是孤立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生  相似文献   

2.
梁春虹 《广西教育》2013,(16):44-44
新课标强调:"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应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基于教材而又超越教材,立足学科且超越学科,着眼课堂又超越课堂的语文教学观。具体地说,教师应该在深刻钻研课程标准、深入把握教材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有效课堂是教师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利用一切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方法、手段,组织学生有效学习,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实现或超越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并收到切实成效的课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有效开展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一堂好课离不开课程资源,而课程资源不会主动进人教学领域,需要教师能动地寻找、认识、选择和运用,这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范围很广,其中学生、教材、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要素。笔者结合《文化生活》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选择、开发和利用学生、教材、教师等课程资源,打造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让插图在课堂上闪亮登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究其原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深刻把握文字背后蕴涵的信息,深入挖掘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让语文小课堂和生活大课堂有效融合,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使学生不断吸收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长足发展。一、扎根课堂,开发以文本为中心的课程资源语文课堂是学生增长语文知识的主要平台,又是教师和学生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阵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围绕文本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去不断地动手、动脑,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中曾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我们知道,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资源,其显著特点就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从这样的要求出发,我们应广泛涉猎、搜集和掌握教材外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其与教材创造性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材外的资源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如何让它们走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来谈一谈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几点做法。一、立足课本,挖掘语文教材资源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  相似文献   

9.
水生荣 《中国教师》2009,(Z1):431-431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忽视,无形中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例姐: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这里,教科书被放在了首位。教科书编选的课文是语言材料的集中体现和文化积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言语材料,是学生课堂语文学习最重要的语言资源。深入地研究、充分地利用教材,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最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设计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课程意识,在教学设计时,力求做到开放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不受教材制约,突破教材极限,使课堂教学富于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苏教版语文教材编绘大量情境性的插图和美不胜收的背景图,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趣起到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起辅助语文教学作用。教材中的插图需要师生双方充分重视并利用,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插图以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笔者将探讨如何利用插图引领小学低段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整合,利用新的课程资源,让语文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加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我们应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学生智能的开发、品德的培养提供新的“奶酪”。一、教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蓝本考虑到教材的容量限定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筛选教材时就只能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或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一起去开发、利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一些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学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材中的插图就是最直接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插图对学生理解课文、训练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利用好文本插图,特别是古诗文的插图,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堂教学资源中,教材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教材的一部分--课文插图,却经常被一些老师忽视。如何有效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变革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仅关注"听、说、读、写"的语文技能转向关注学科核心素养;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生活学习、实践体验、验证探究:从单一的教教材转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一环,教材是课程实施的重要资源之一。在语文学习中,主题是对课程内容的聚焦与提炼,是连接教材、社会、儿童的"共振点"。笔者认为,我们应让语文在主题统领下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其中作为教学“例子”的教材(文本)更是可以作为文本课外资源开发的主要凭借。  相似文献   

19.
<正>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却有意或无意地被忽视了。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更是课程的一种重要的"活"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学生的各种资源,既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注入一股活力,演绎高效课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丰富学生情  相似文献   

20.
谢奕 《中小学电教》2009,(4):137-13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设计教学时,要注重教材自身资源的开发性使用,注重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与配合,注重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教材内外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