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每年的8月15日,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坡上的靖国神社内,都会有一些军国主义的残渣余孽搞一番令人作呕的表演,右翼团体乘机举行集会,渲染侵略有理的“爱国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为数不少的内阁成员和国会议员也纷纷前来参拜。每次参拜都会激起世界人民,特别是深受日本侵略之害的亚洲人民的愤怒声讨和严正抗议,在国际关系中激起新的矛盾,靖国神社已经成为一个极为敏感的场所。从招魂社到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是日本神道的产物,在神道祭祖的神社中影响最大。靖国神社建于明治维新初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明治维新开始后,为纪念明治政权建…  相似文献   

2.
神道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魂灵崇拜,而后随着神道的发展和其影响力的扩大,原有的一些思想因素发生了异化,逐渐被皇权至上者利用为扩大天皇的权威服务。进入近代社会后神道更是成为军国主义者鼓吹"圣战"、美化侵略的思想工具。本文从"神国思想"、"国家神道"、"神社"3方面分析,揭示军国主义发展与神道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军国主义对宗教的利用。  相似文献   

3.
靖国神社作为日本国家神道神社系统的组成部分,是祭祀战争亡灵的主要场所,与日本历年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名副其实的战争神社。日本政府要员对它的“参拜”,直接反映了日本政府对二战的态度,也反映了日本政府对国际关系的态度,是国国主义势力消长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4.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日本侵略伴随着对中国的武力侵略,每占领一地,便疯狂地对教进行摧残与掠夺。其侵略程度随着其在华殖民地的不断扩大而不断扩展和强化。日本侵略进行的教侵略是其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这种行径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后果也更严重。其根本目的在于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妄图使中国永远不能独立,永远沦为日本侵略的殖民地。值此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要通过揭示日本侵略侵华罪证及险恶用心,使其痛认前非,断绝覆辙,以利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5.
1874年日本对我国台湾的侵略是日本侵华的开端。日本侵略台湾的动因,除觊觎台湾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饶的物产外,通过对外侵略逐步摆脱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控制,同时转移内乱,也是日本政府侵略台湾的重要原因。美国对日本的支持和怂恿,对日本侵略台湾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927年日本借口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侵略山东。在日本出兵山东过程中,《申报》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出发点,站在爱国的立场上,对日本出兵山东这一侵略行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揭露。文章试图报道日本出兵山东,到关注政府对日出兵态度,动员社会各界反日救国,最后揭露日本军事侵略野心等方面,展现《申报》在维护国家主权方面所起到的舆论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7.
靖国神社位于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它的前身是1862年设立的招魂场,1869年改为东京招魂社,1879年始称靖国。“靖国”是“镇护国家”的意思。靖国神社不同于日本一般的神社,是专门祭祀阵亡的日本军人的,它在日本大大小小八万多个神社中有着独特的位置,是日本明治维新以来为宣扬为天皇献身精神而建立的,具有“国家宗祠”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日本右冀势力屡屡在钓鱼岛制造事端,在岛上建了灯塔,又建神社,甚至还出动巡逻艇和军舰骚扰中国渔民。钓鱼岛到底是怎么回事?日本为什么对中国和海内外华人的一次次抗议置若罔闻而一再挑衅?我们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缅怀抗战史激发爱国志─—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太原工业大学欧阳天真,段和森翻开中国近代史册,最触目惊心的是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一连串的侵略和掠夺。在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侵略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间最长、最野蛮、最残酷。早在1894年日本军国主...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教育是伴随着军事侵略、政治统治而产生和进行的 ,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侵略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相比 ,更狡猾、更毒辣、更隐蔽 ,后果也更严重。日本侵略中国期间在占领地所实行的教育 ,是日本侵略者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必然受到中国人民各种各样的抵制。这段教育既是近代教育史的一个重要专题 ,也是日本殖民教育史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的人民主体观深受中国悠久的民本思想的影响,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应取得最大民主权,强调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围绕人民利益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加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打油诗”有着它独特的讽刺性和幽默性,充满了智慧,展示了平民的睿智和幽默。无独有偶,在日本文学里出现了“狂诗”,其风格特征与中国“打油诗”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13.
海外华人文学对于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异"视野的拓展和"异"美学形态的丰富,华人新生代作家和新移民作家的创作继承发展了"和而不同"的传统,在走出"异"歧视、"异"痴迷心理中关注多元种族题材的开掘和异族形象的塑造,在东西方文化的距离观照中互见"异"处而表现出自觉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4.
日语好不好学,一直是日语学习者关心的问题。有人说:"日语学习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虽然不可一言以蔽之,却因日语中含有大量的日语当用汉字,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开始阶段极为容易,入门学习阶段首先占有一定优势的客观因素,被传"笑着进去"也不为过。但由于日语语法和语感的特殊性,随着日语学习的深入会逐渐增加难度。使得学习者慨叹:学日语真是"哭着出来"。因此,弄懂日语是否难学,也许对日语教学定会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方化的传入,中国古老的“大同”思想在基督教,进化论和空想社会主义,西方工人运动,俄罗十月革命和苏联经验的先后激发下,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近代化过程明显存在着社会理想的“大同”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1933年的热河危机是考验蒋介石抗日与"剿共"战略选择的重大事件。热河危机初期,抗日优先于"剿共";热河沦陷时,抗日与"剿共"两难;热河沦陷后,中国军队进行了长城抗战,同时第四次"剿共"失利,蒋不得不同意与日本签订《塘沽停战协定》。蒋介石两难选择的原因一是自身尚未树立权威,难以号令全国;二是共产党的"左"倾主张与实力快速发展;三是国联不能有效制裁日本与切实援助中国。此后,蒋介石通过第五次"剿共",个人权威逐步树立,军令政令逐步统一。在民族危机不断深重的环境中,抗日成为蒋停止"剿共"与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打乱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计划,延缓了德日法西斯的勾结;粉碎了日本"北上"进攻苏联的企图,支援了苏联人民的抗德卫国战争;迫使日本法西斯背着沉重的包袱发动太平洋战争,减轻了英、美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为"先欧后亚"战略原则的最终实现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县为主"是基础教育管理领域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其意图在于缓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所造成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从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县为主"难以适应我国区域差距巨大的现实国情和新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教育公平的新要求.有必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需要重新理解基础教育领域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确立正确的基础教育发展价值取向,从而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发展的认识与人类文明活动密不可分,"三个文明"的发展实践必然产生发展观的飞跃,新的发展观又会指导"三个文明"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从人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总结出的基本规律,是当代中国"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宗旨和新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的众多神仙戏剧,往往选择东海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和表现重心,体现了比较浓厚的"东海情结",这既源于上古两大神话系统的演变、古人蒙昧的地理认识和传统的方位观念等原因所造成的东海的特殊地位,更来自于"东海"给予人们情感与心理需要的满足,其中,主要是满足了人们的升仙梦、富贵温柔梦和英雄梦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