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百分数的例子。于是,我设想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原汁原味的信息让学生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化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以后.我结合这一部分的学习,安排了“节约用水”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百分数”的知识和计算技能,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陈桃法 《成才之路》2013,(36):84-85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认识百分数”。 背景介绍:“百分数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百分数整个教学单元的基础,学生只有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才能运用它解决百分数一系列问题。所以,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始终抓住“百分数的意义”这一主线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十五”期间北京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全市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对基础教育改善办学条件的财政投入持续快速增长,力度逐年加大。截至2004年底,全市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累计达36.61亿元。其中,2001年共投入6.74亿元;2002年投入9.77亿元,比2001年底增长45%;2003年投入9.45亿元,比2002年底减少3.27%(主要受“非典”影响);2004年投入10.65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2.62%。“十五”期间,设备中心执行教育装备专项经费累计4.29亿元。  相似文献   

5.
我市总人口108万,辖23镇,309个行政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改革总揽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积极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9.3亿元,同比增长15%,比95年增长110%;工农业总产值284.1亿元,同比增长21%,比95年增长71%;财政收入11.15亿元,同口径增长11%,比95年增  相似文献   

6.
机构荐股     
<正>中兴通讯000063公司2023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表现亮眼。一季度实现营收291.4亿元,同比增长4.3%;归母净利润26.4亿元,同比增长19.2%。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25.7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达23.3亿元,同比增长95.9%。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非常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实际生活中就有许多应用百分数的例子。于是.我设想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原汁原味的信息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上一堂别开生面的“生活化”的数学课。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信箱     
中学生信箱江苏射阳二中蔡晓鸣同学来信问:在《中学生学习十五大精神问答》第17页中提到,“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从1992年的26638亿元增长到1996年的67795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0%”。在这五年中共增长了41157亿元,而为什么年增长率只有10...  相似文献   

9.
钱爱娟 《新高考》2006,(7):20-22
第一部分 国内 一、经济 1.200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9.9%,总量达18.2万亿元,人均1700美元。国家统计局宣布,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718亿元,增长5.29,6;第二产业增加值8620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73395亿元,增长9.6%。按2005年平均汇率计算,我国GDP折合为22257亿美元,从2004年的世界第六位跃居为第四位。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22年版”)将百分数的内容从“数与代数”领域移到了“统计与概率”领域,对百分数的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百分数的意义,能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百分数的统计意义;在简单的实际情境中,应用统计图表或百分数,形成数据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解决与百分数有关的简单问题。追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对百分数学习的内容要求是: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11.
明启文 《云南教育》2004,(31):19-19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应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切实体会“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教学开始,出示某校各年级学生人数及三好生人数(如下表)。让学生分别计算并比较低、中、高年级每两个年级中,哪个年级的三好生所占的比率大。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师》2013,(1):52-62
一、上课教师说课 刘文明(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怎样让没有分数乘除法知识的五年级学生能理解“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一个“率”?怎样让学生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我们设计这堂课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教学点滴高登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用教学方法是;“标准量已知用乘法,标准量未知用除法。”这种教学模式与学生已学的整数应用题的教学法“脱钩”,易形成教学上的“断层”,造成学生解题方法呆板。为此,我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尽量少用“...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现代教学》2007,(4):32-32
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发现实际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百分数的例子,我设想就利用生活中的这些原汁原味的信息探究百分数的意义,上一堂生活化的数学课。课前我请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学生展示的数据非常丰富:纯奶100%;酒精度42%;药液浓度0.2%;独特配方100%去屑;棉80%……可是当我要求学生利用这些百分数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时,学生却感到非常茫然。课后我仔细看了学生搜集的百分数,基本上是简单的说明形式,都没有明确说明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相似文献   

15.
教育直接决定着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即人的素质;制约着经济、科技和社会其他事业发展和发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10多年来,烟台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由1984年的57亿元增加到1994年的458亿元,增长8倍,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过200亿元的城市中居第13位,这是我们重视教育、发展教育的结果。现在,在国民经济增长总量当中,科技进步因素所占比重已由10多年前的30%增加到47.5%。实践证明,要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加速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切实…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课的信息河流之中 ,哪里有阻塞 ,哪里就需要疏导 ,“点拨”是这种疏导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此谈谈课堂教学中几种常用的点拨。一、发散点拨模糊发散 ,让学生各自发表意见 ,来个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争个不可开交 ,这时稍一点拨 ,事半功倍。如教学小数化百分数时 ,我出示了2 .1=?% ,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 ,有的说“等于 2 .1%” ,有的说“等于 2 1%” ,也有的说“等于 2 10 %”。说法一理由是“既然是小数化成百分数 ,我们就应该在 2 .1后面添上百分号” ;说法二理由是“既然是小数化成百分数 ,那么小数点就不能存在了” ;说法三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 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 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 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 533亿元,增长7.3%。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1.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 740万人,…  相似文献   

18.
百分数是将基础抽象为100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数,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在文字中一般都写作“百分之几”。百分数与倍数不同,它既可以表示数量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量的减少。运用百分数时,要注意概念的精确。如“比过去增长了3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130;“比过去降低10%”,即过去为100,现在是90;“降低到原来的80%”,即原来是100,现在是80。运用百分数时,还要注意有些数量最多只能达到100%,如产品合格率,工人的出勤率等;有些百分数只能小于100%,如产品产量计划完成情况等。在实际工作中,用百分数来表示的指标最常见的是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指标…  相似文献   

19.
《高教探索》2006,(6):F0004-F0004
科研工作直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基础研究、创新成果和科技转化并重,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十五”期间,科研实到经同超过12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94.7%。五年内实现了年度科研实到经费1亿元、2亿元、3亿元这三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胶南模式——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产教一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胶南是青岛西海岸一座新兴海滨城市,人口81.1万,海岸线131公里。近年来,胶南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着眼于“融入大青岛,建设新胶南”,加快推进“东接、北扩、南展”的城市发展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并进,开创了繁荣发达的新局面。2005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地方财政收入12.5亿元,增长4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增长40%;农民人均纯收入5734元,增长14.4%。全市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市)第3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第25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