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东图书馆是一家出版机构,它以标点古旧小说出名,以至鲁迅也说,标点要让汪原放,作序要推胡适之,出版则只能由亚东图书馆。汪原放是亚东的编辑,也是亚东老板汪孟邹(1877-1953)的侄儿。亚东原本是一家不太起眼的小书店,可是却在“五四”来潮时在中国近代出版业中木秀于林。汪孟邹曾说到他对于新书业发生兴趣的原因,也就是接受新思想的原因。他从阅读当时的新书和新报中,对新书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至于要投身于新书业。“新书业与中国文化关系很密切”,大概可说是他的一个出版理念,由此可见他接受新思想与从事新书业差不多是同步的。除了汪孟邹这个老板的因素而外,因缘际会,亚东还得助于两个风云人物。这两个人就是陈独秀与胡适之。如果说亚东是一艘出版之  相似文献   

2.
吴波 《中国编辑》2004,(3):25-27
想要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就应该回顾过去曾经发生过什么。当作为“编辑”的从业者们在年复一年的书市、选题论证会和年度回顾中抬起得意、焦灼或茫然的目光时,2004年出版改革的步伐不会因此放慢或者突然加快,2004年的书业也不会因此有太多的惊喜和失望。  相似文献   

3.
记得陈原先生在80年代曾经以《书林漫步》的书名出版过他的两本书,作者在该书续集中说,这“是一个在浩瀚书林中漫步的求知者随手写下的札记汇编,或者是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者的读书笔记和随感录。”现在我手边的一部《书林漫步》同名书,则是资深编辑严麟书先生的书评创作结集。这位很勤奋有成就  相似文献   

4.
《书底挂号》是上海书业公所1906年春成立后,根据同年制定的书业公所章程,各书局将各自的书底“报明公所登册”而形成的类似今日版权登记之类的簿册。根据上海市档案馆现存书业公所《书底挂号》,有57家书局在书业公所登记了自己的书底。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出版市场的一些情况。下表根据《书底挂号》中各书局登记的书目略加分类而编制:新旧学书籍数量对比一览表(见右表)将其汇总,大致有如下表:不难看出,当时出版物中传统书籍占了绝大部分。它们中有经学史学书籍,如纬文阁的《十三经注疏》、《朱子近思录》,广明书局的《四五经新义》等;也…  相似文献   

5.
《出版经济》2004,(3):80-80
今年70多岁的杰森·爱泼斯坦因(Jason Epstein)退休前是兰登书屋(Random House)令人敬重的资深编辑。由ww Norton出版公司出版的他的著作《书业:出版的过去、现在与未来》(BookBusiness:Publishing Past Present and Future)。这是爱泼斯坦因在近年出版的第三本关于出版的回忆录。1958年,由于“双日”(Doubleday)出版公司阻止爱泼斯坦因出版“Lolita”一书,他便离开“双日”,来到兰登书屋工作。在“双日”公司的日子里,他组织出版了“Anchor Books”系列丛书,成为美国有名的纸皮系列丛书。他1998年退休前担任兰登书屋的编辑部主任。在…  相似文献   

6.
焦扬 《出版史料》2011,(1):85-87
温故鉴今(代序)手头一卷《上海书业同业公会史料与研究》,是汪耀华先生的心血之作,也是上海书业发展史中有价值的文献。 上海书业同业公会是由上海书业(包括出版、发行)经营者自发建立并经政府核准的旨在“谋求同业之利益,维护同业之信用”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张婕 《出版参考》2007,(1X):9-9
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首届“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研讨会”于1月12日在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召开,这是全国研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的第一次盛会。研讨会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与幻剑书盟承办,几十家出版社和民营书业公司的代表、部分文学网站的编辑以及相关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记者张婕)200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首届“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研讨会”于1月12日在北京百万庄图书大厦召开,这是全国研讨网络原创作品出版的第一次盛会。研讨会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主办,本刊与幻剑书盟承办,几十家出版社和民营书业公司的代表、部分文学网站的编辑以及相关媒体记者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提起福建刻书业,出版界似乎言必称“建本”。做为中国古代三大刻书中心之一,建阳麻沙的刻书作坊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技术之精和流传之广,全国少有;其所刻“建本”,确是福建刻书业无可争议的象征。只是,鲜为现代人所知的是,除了麻沙,地处闽西偏僻山区的客家小镇四堡也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华南最重要的出版中心之一,它与当时的北京、武汉和江西浒湾一起,被誉为“中国清朝时期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名噪一时。对于中国出版史研究而言,四堡最大的价值在于:这里保存着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惟一幸存的古代雕版…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安庆市新华书店滕文渊来信说:最近看了玉益老在《出版参考》10期上的文章,使我对“中盘”一词之来龙去脉及其含意,加深了认识。王老对“中盘”一词的定义虽未作定论,但他是倾向于“中盘”即是我国的批发商的释义的。我想这是正确的。在《中国图书商报》推出“中盘”一词之后,书业的一些别的报、刊,也相继使用这一词,说的也大多是书业流通中,如何加强中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编辑出版领域的改革也逐渐深入,而作为出版工作中心环节的编辑工作,是由编辑人员承担的。那么,新时期的编辑在这激烈的竞争中如何完善和充实自己,如何定位呢?追溯编辑职业的源头,在古代,编辑是与“编纂”“编撰”“编次”“编修”等词的意义相近。也就是说,我国古代的编辑就是集编、校、刻于一体的工匠。在现代出版业中,编辑则被定义为“按照一定的方针,设计、组织、选择和加工稿件,为复制、发行做准备工作,在这一定义下,编辑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作嫁衣的无名英雄”、“优秀作品的助产士”、“善识千里马的‘伯乐’”。这些便决定了作为一名合格编辑,必须具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扎实的文字功底,以及善于识千里马的慧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说明一下。一、敏锐性———把好政治关和思想关中华书局的创办人陆费逵在《书业商之修养》中说,出版工作者的人格可以是最高尚、最宝贵的,也可以是最卑鄙、最龌龊的,若为谋利而编辑出版诲淫诲盗的书籍,则是比捉刀杀人还要厉害。一本书的出版,必须经过编辑的审稿,才能决定书稿能否出版。可以说,在一定意义上说,编辑掌握着书稿的“生死”大权,编辑必须把...  相似文献   

12.
拿出选题,容易;拿出好选题,不容易!这里边凝聚了编辑的创造性劳动,编辑也是一个创作者。一本成品图书,它的出版就像母亲“十月怀怡”终于分娩一样,那种喜悦自不必说。因此由编辑去宣传自己策划的书,就像介绍自己“孩子”的孕育、成长过程一样,充满激情,也最具有说服力。图书出版后,编辑是最有资格对其进行评价的了,他(她)一般能相对客观公正地看待作品,在这里,编辑担当的角色是评判者。  相似文献   

13.
在出版行业中有几个热门的关键词:渠道危机、出版崩溃、改制、教材招标。还有很多较热门的关键词,譬如:总发、国际资本、媒体替代等等。在我们激烈争论这些行业热门话题、站在产业顶峰去构建新的市场主体时,常常忘记了两个重要而尴尬的问题:1、谁在买我们的书?他想要什么样的书?2、谁在和我们竞争?他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我们竞争?生存还是死亡?读者和跨国集团,这两大势力似乎决定着我们的命运。“飞扬书业”在2004年7月取得总发行权许可后,立刻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编制“飞扬书业”2005至2007年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三年,“飞扬书业”调…  相似文献   

14.
中西古籍出版中“牌记”与“书末题署”的比较研究□大连出版社许文彦王若“牌记”又称“书牌子”,是我国古籍印刷中记录刻书者姓名、堂号、刊刻年代的一种标志,一般刻在目录、凡例之后,也有的刻在书之卷末或者刻在书后边。在欧洲的古籍中,也有类似中国牌记记录出版年...  相似文献   

15.
上海是我国近代出版业的发祥地,从清末民初开始,已有百年历史。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成立,创办初期以印刷为主,至1901年改为股份公司,次年建立编辑所,标志着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业上的一次跃进,也是我国近代出版业上标志性事件。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1930年龙门书局在上海成立,1938年更名为龙门联合书局,以出版和引进国外教材、辅导及学生课外读物著称,偏重影印图书的引进和出版。至20世纪30年代,全国60%的书店(书局)在上海,这些书店(书局)集出版、印刷、发行三位一体,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编印新式中小学教材。上海民营书业的兴起与发展,把“科学”、“民主”思想带进中国,这些都可以追溯为中国民营书业的开篇史。    相似文献   

16.
读到一则出国进修人员座谈出版改革的摘要,说是在日本,出版社的体制与机构设置是编辑与发行两大块并重,编辑与发行的人数是一比一,起主导作用的是贩卖部门;又说在日本,社长多出自发行部门,这几乎是惯例。 可是,读读日本人自己写的书,却像是麻花不叫麻花——满拧。如1994年10月印行的《报纸·电视·出版的构造》,植田康夫在书中谈出版现状,有云:“与编辑部相比,营业部的工作总是被视为附属,这种倾向在出版社历来很严重。”植田,以前是《读书人》周报的主编,现为大学教授,讲授出版论,同时任日本出版学会副会长、日本新闻学会理事。日语的“营业”二字相当于我们说的发行或销售,  相似文献   

17.
一位出版界的朋友对我说:“现在的编辑贼大胆,不懂英语的敢出英语读物,不谙古文的敢出古文读物,于是乎错误百出。” 常言道:“艺高人胆大”。胆大的基础是艺高。而“贼大胆”编辑,却是艺低甚至无知而胆大。现在出版的书差错多,恐怕与“贼大胆”有关。 说句公平话,这其实不  相似文献   

18.
娜拉 《出版参考》2007,(7S):I0008-I0008
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的杨文轩从事书业已经快十年了,从最初意气风发一心想出书的作者,到初期民营文化公司攒书的编辑,直到如今经营着一家颇具实力的图书公司的资深出版人,杨文轩经历了民营书业起步、发展、转型的全过程。在逐步积累出版经验的同时,也更明确和坚定了他将书业当作产业来运作的理论。现在,作为公司总编辑的杨文轩不再埋头审读稿件,  相似文献   

19.
当你接到当天的报纸,看到安排得新颖别致的版面,读到一篇好新闻、好通讯、好言论时,会对编辑、记者和作者付出的辛勤劳动给予肯定.但是,往往忽视那些在报纸出版中从事校对工作的同志。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办好报纸倾注的心血、付出的劳动不亚于编辑、记者工作. 我国古代一些学者和出版人士十分重视校对工作,把它称之为“校雠(仇)”.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就曾经校阅群书,他在《孙卿书录》中说:“所校雠中孙卿书,凡三百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出版家小赫伯特·S.贝利在《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中说过:“出版社并不因它经营管理的才能出名,而是因它所出版的书出名”,这句话一语破的,道出了创造出版品牌对于出版社具有的重要意义。出版品牌的创造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策划工作是这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编辑在做选题规划时,应将创造出版品牌作为图书策划的高级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