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
“永嘉学派”是南宋重要的学术流派.“永嘉学派”的形成就是“永嘉文派”的形成.永嘉学者有重“文”的传统,这为“永嘉文派”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永嘉“好文近乎儒”的地域文化传统与南渡文风的流播孕育了“永嘉文派”.永嘉文人明确一致的文艺追求与文论主张使“永嘉文派”得以最终形成.“永嘉文派”的存在与文学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苏轼不仅在文学、经学、为政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其兵学研究也颇具特色。苏轼的孙子兵学研究文章主要有两篇,其主要内容有对孙子价值的肯定,也有对其思想的批评。对孙子思想的批评与当时的政治现实与思想状况有关,也表现了苏轼儒家的基本立场。苏轼对孙子思想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战略层面,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从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是对孙子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构建了一个精美恢弘的兵学体系。唐代李筌认为《孙子》十三篇的排列顺序即表明它本身有着完整的体系,南宋张预、郑友贤也认识到了《孙子》兵学体系的存在。日本江户时代的山鹿素行从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角度概括了《孙子》的全部内容,并进而分析了其兵学体系。20世纪40年代以后,萧天石、郭化若等用现代军事学的观点来框定《孙子》兵学体系,吴如嵩、刘庆、赵海军等从范畴出发探索《孙子》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傅良是南宋时期永嘉事功学派中继薛季宣而起的重要代表人物,历仕孝、先、宁宗三朝,与当时的政局变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陈傅良的重要交游活动能窥见其思想发展的过程,认识其在永嘉学派和浙东学派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其对政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孙子兵法.计篇》的思想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孙子兵学的语言学共时性是解开孙子兵学奥秘的钥匙。对战争要素的把握和运用是孙子兵学的本质,研究对象是要素之间的关系;排序求优是孙子兵学的策略选取方法;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排序求优、组合求胜是孙子兵学的逻辑结构,也是古代兵学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发明叶适道德自律和事功事业内外兼重的思想,以及叶适注重礼的外在教化作用,分析了叶适作为南宋永嘉学派集大成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士风与民风联系密切,而且士风往往对民风起到引领的作用.永嘉学派集大成者叶适,不满南宋士风浇惰现状,对士人蹈虚谈玄、重私轻公等习气加以批评.净化士风宜始于正士,他认为,通过“致道成德”塑造士的理想人格,再借助道德实践,用士风来化导民俗,促进社会的开明进步.  相似文献   

9.
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都是在当时商品经济刺激下产生的带有启蒙意义的哲学学派,但由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两个学派学者代表的阶层也不同。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一定的差异。对永嘉学派与泰州学派思想渊源进行比较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两个学派的学术主旨与历史影响,从而使两个学派的历史文化成果更好地为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学作为具有开放性和极强生命力的思想体系,是与前人及同时代诸子百家思想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的卓越智慧。孙子兵学在人类发展史上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孙子兵学被拓展运用于政治领域,发展为中国传统的治国智慧;孙子兵学被广泛运用于经济等领域;孙子兵学在国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武经总要》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修军事百科全书,大量引用了《孙子兵法》原文。这些引文折射出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某些积极变化,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北宋孙子兵学的发展。其中尤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奇正"、"以寡胜众"、"贵知变"、"不以冥冥决事"等为代表。只可惜这些变化仅以书面形式出现,并未在军事实践中得以落实,北宋军队仍然痼疾难改,积重难返。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的文化很多方面受中国影响,中国汉字很长时间内是朝鲜唯一的书写文字,朝鲜五科考试《孙子兵法》列入其中,中国兵书传入朝鲜可能早于日本。朝鲜时代的知识分子把孙子思想作为哲学来学习,如今这部世界第一兵书创下韩国出版史的最高纪录,在韩国的普及率非常高,广泛应用于社会文化生活领域,影响一代又一代韩国人。韩国企业家崇拜孙武和毛泽东,用兵法创造"汉江奇迹",掀起了"孙子经营学"的热潮。韩国学者用孙子精髓诠释中韩军事关系,应对朝鲜半岛局势,构建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一流的历史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的流布与发展。首先,在政治领域,朱元璋高规格研讨《孙子兵法》。一代宰辅张居正刊正和增订《孙子兵法》,令人刮目相看。其次,在思想领域,心学大师王阳明评注《孙子兵法》,并运用于实战之中。思想家李贽高度重视《孙子兵法》,疾呼其与儒家六经合刊,教育天下士人。再次,在军事领域,戚继光、俞大猷的理论之作与抗倭实战尽显《孙子兵法》战术思维。最后,在文化领域,罗贯中《三国演义》和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与《孙子兵法》相互浸润。总体而言,明代孙子兵学文化流布的高端化特征非常明显。一流精英人物引领《孙子兵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促成明代《孙子兵法》兵学文化大繁荣的最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受比常人更深刻,更痛苦。"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不仅充满了齐国人民的智慧,也饱含了齐国惨败的痛苦和教训。了解齐国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对正确理解《孙子兵法》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战争选择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新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5):133-137
《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智慧之源,是构成中国战略文化的重要基因。探索其战略文化思想,加强其战略文化理念的传播,对于弘扬《孙子兵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孙子兵法》战略文化思想体系构建的范式、范式的现实意义及其传播理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与传播。  相似文献   

16.
对《孙子兵法》战争观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是认为《孙子兵法》是非暴力的"不战论",二是认为《孙子兵法》是充斥仁爱精神的"民本论"。从历史的实践、从《孙子兵法》文本本身、从先秦战争和兵学的演进过程三方面来分析,《孙子兵法》必然是冷静的战争论而非"不战论"。与儒家典籍《左传》、《论语》、《孟子》及《司马法》的相关论述进行对照,可知《孙子兵法》是君主(国家)本位而非人民本位,也未显示出深刻的仁爱思想。正因为孙子秉持"工具理性"的思维模式,才能够构建出辉映千古难以逾越的兵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孙子兵法》在军事上地位非凡,在商业领域亦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主要的指导价值。从战略目的观、战略素养观、战略境界观、战略能力观等方面,探讨了《孙子兵法》对企业战略管理人才任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系统剖析《孙子兵法》思想内涵和系统阐述《孙子兵法》思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现状,对篮球比赛临场指挥战术如何借鉴与应用《孙子兵法》思想,来形成篮球比赛的战术安排,做了系统研究。主要从《孙子兵法》思想对比赛中临场指挥战术的指导价值、比赛中各个阶段的战术安排与布署和比赛中临场战术指挥与选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旨在促进篮球比赛临场指挥战略战术思想的积累,同时丰富了《孙子兵法》思想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从民国初期的缓慢发展到抗战期间的渐入高潮,再经历"文革"前后的相对沉寂,再到"文革"结束后的快步发展,最近一百年,《孙子兵法》文献学研究正是在这种起伏和波折中取得了长足进步。辛亥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30余年,《孙子兵法》文献学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诸如作者及成书时代、版本流传、注译和校勘等多个领域,都有一些重要研究成果诞生。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乃至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家加紧对我南海岛屿的干涉与争夺,南海局势将不断升温。在这种形势下,制定清晰的南海军事战略,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已经迫在眉睫。《孙子兵法·形篇》集中体现了孙子的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思想,可以为制定南海军事战略、有效维护南海权益提供重要的战略指导:将"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作为总的战略思想,贯彻"先为不可胜"思想,积蓄军事力量,抓住战机;贯彻"攻守"思想,将"灵活转换与运用攻防"作为总的战略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