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前杜默的诗歌辑轶只有两首残篇。本文从杜默家谱及相关的历史资料考证,发掘杜默创作的鲜为人知的八首诗歌,一篇文言小说;并对杜默的诗歌试作评析。  相似文献   

2.
在明清戏曲中,有三部以杜默为主人公的杂剧,分别是沈自徵的《杜秀才痛哭霸亭秋》、嵇永仁的《杜秀才痛哭泥神庙》以及张韬的《杜秀才痛哭霸亭庙》。三剧均以“杜默谒项王”为主要内容,讲述书生杜默因过乌江,来到项王庙拜谒,其间有感予身世落魄,抚神颈痛哭,以至神像亦为其流泪。“杜默谒项王”是一则带有神异色彩的故事,但主人公杜默却并非虚构,而是史有其人。不仅如此,他在世时还一度小有名气。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鉴赏》2008,(6):51-52
古时候,有个叫杜默的人,喜欢写诗。但是,他写的诗,内容空泛,不着边际,毫无真情实感。而且。他的诗不讲韵律,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因此,人们每逢看到不像样的诗文就脱口而出:“这是杜默撰写的。”  相似文献   

4.
杜撰语出《野客丛书》:有个文人叫杜默,爱写诗。但是他的诗多数是无病呻吟,不讲格律,因而有人嘲笑说: “这是杜默所撰的歪诗。”这就是“杜撰”的由来。斧正语出《庄子》。据说郢国有个人鼻子上沾了很薄一层白垩,有个石匠一斧子把它砍去,丝毫没有伤着鼻子。后用来比喻请别人修改文章。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选有诗歌48首,共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  相似文献   

6.
《灰色星期三》发表于1930年,反映了诗人在皈依英国国教后的信仰追求和精神成长,对于理解艾略特后期诗歌格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学术界对于这首诗歌的关注程度仍然不够。本人将分析这首诗歌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英国17世纪大主教兰斯洛特·安德鲁斯布道词对于这首诗歌语言的影响。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歌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语言元素,融宗教体验于诗歌体验中,创作出一种独特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7.
《迢迢牵牛星》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中的一首诗歌,《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诗歌。两首诗歌,一首是古体诗,一首是现代诗,相距时间久远,且两首诗歌都引用了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传说,但其中存在着许多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9.
刘宁 《现代语文》2014,(12):62-63
要寻找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首先要了解“雨巷”在诗歌中的地位及作用。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寻找到那个走出“雨巷”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诗人戴望舒创作《雨巷》时年仅二十一岁,诗人因此也获得了“雨巷诗人”的封号。但是文学界对这首《雨巷》的评价并不统一。卞之琳评价《雨巷》这首诗歌是“浅易浮躁”,而叶圣陶对这首诗歌却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那么,在分析这首诗歌的音律和谐美之外,应该如何看待这首诗歌的内容。此外这首诗歌如今是高中语文必修一册的重要篇目,因而深入挖掘文本内容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笔者将从“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转变入手,从这首诗歌凄美哀伤的格调中,挖掘出积极希望的精神态度,从包含希望的角度对《雨巷》这首诗歌做出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中大大增加了诗歌的比重。以七年级为例,上下册课本共选编18首诗歌,其中现代诗12首,古诗6首,另外还附有“课外古诗词背诵”20首。如此大规模地选人诗歌。在此前教材中是未曾有过的。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按照诗歌自身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以及时代特点.围绕“情”字。由浅入深分步讲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对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效果较好。以下想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对莎士比亚第十八首十四行诗中诸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旨在说明诗歌中诸多修辞方法的运用有使诗歌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的作用,更加突出了诗歌的中心思想。表面上该诗是一首爱情诗,而实际上则是一首赞美人的伟大力量的人文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12.
情景交融是古代诗歌主要的表现手法。《春江花月夜》以月为意象,将情、景、理贯穿在一首诗歌中,成为千古绝唱。本文探析这首诗歌的情景理交融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诗歌是近几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尤其是2002年以来,诗歌题由一卷的客观题提升为二卷的主观题,虽然赋分不变,但难度大大增加。2005年16套高考试卷中诗歌题选材广泛,唐诗10首、宋诗8首,宋词1首,元曲1首。诗中七绝15首,七律3首。部分省市考查分值超过6分,其中北京卷7分,三份全国卷  相似文献   

14.
《森林之魅》是穆旦诗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首诗歌,被学界反复提及。穆旦在世期间五次发表或收录了《森林之魅》,并且进行了反复、细致的修改,标题和内容都有多次改动。但目前该首诗歌版本流变的情况不甚清晰。通过对该首诗歌版本的外部梳理以及对微小改动的细节考辨,整首诗歌的形成过程得以厘清,同时,穆旦诗歌写作的美学追求、诗人的性格特质得以体现。对于收录了该首诗歌的现行出版物,其中几个版本有诸多存疑之处,论文就此进行了勘误与研究。从穆旦这首《森林之魅》的版本流变出发,可以开拓穆旦研究的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15.
诗歌何时称“首”:在古代,诗歌称“篇”或“章”,而不称“首”。例如,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就称“三百篇”,屈原的诗就称“九章”等。诗歌称“首”,最早出现在东晋初年,有个叫孙绰的诗人,在其所作的诗歌《悲哀诗序》中写道:“不胜哀号,  相似文献   

16.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17.
王船山与《古诗十九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船山把《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树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语及其它论述 ,反映了其诗歌理论及诗歌批评标准的独特性与创见性、保守性与片面性。  相似文献   

18.
潘峰 《新高考》2009,(11):18-20
2009年18套高考试卷所选的19首诗歌中,唐宋诗词占15首,元代的词曲占2首,清代和金代诗歌各1首。鉴赏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考查呈现出以下三大特点:第一,从考查的题型上看,有两种题型,主要是主观简答题,只有上海卷、北京卷是客观选择题;第二,从考查的角  相似文献   

19.
《灰色星期三》作为艾略特皈依英国国教后发表的第一首诗,反映了诗人的信仰追求及精神挣扎,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历程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首诗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关于这首诗的深度论文不多。本文将分析这首诗中的宗教元素,特别是天主教四旬节的礼拜仪式在诗歌结构中的重要意义。本文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继续从宗教传统中寻找诗歌素材和表现手法,将诗歌体验和宗教体验融为一体,创作出一种崭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首流传甚广,简短可爱的诗歌:一首意象古典,意境凄美幽怨的诗歌:一首一发表,“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响彻了‘达达的马蹄声”的诗歌。《错误》可以浅读可以深读,可以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解读,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