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的特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目标及其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理论探讨,分析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对社区农民及社区所具有的意义,阐述以人为本的公共治理视域里我国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原则及目标,并对其发展提出具体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2.
数字科技时代下,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与互联网紧密融合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方式。本研究立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实际状况,以“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集多主体全员育人、多向度全过程育人和跨时空全方位育人于一体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云服务平台,为政府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政策、制定科学可操作且行之有效的对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以贵港市港南区第一小学为例,着重论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构的理论和方法,构建“学校+政府+公司”三方协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三结合”“三协同”的课程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永远离不开社区体育、学校体育及家庭体育。而我国根深蒂固的农村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济落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导致一大部分农民不得不为处打工谋求生计,致使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于体育健身娱乐知之甚少等。通过分析探讨提出一些措施与建议,希望对农村留守儿童体育发展有所帮助,并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的重视使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更好地发展,让留守儿童健康阳光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公共治理是以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为依托,力图克服“政府失败”和“市场失灵”的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论。公共治理型政府则是公共治理理念在政府中的应用,从传统管制型政府向公共治理型政府转变,依赖于有限政府、民本位政府、民主透明型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社会本位政府以及责任政府的建立。  相似文献   

6.
公共治理视阈下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基于公共治理的理论内涵,着重从公共治理及公民个体层面分析了公共治理的价值诉求——公民参与,即从公共治理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公共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合法性,有助于公共治理目标的实现;从公民个体层面而言,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权的基本保障,有助于提升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有助于公民自身利益的实现。进而提出促进公民有效参与公共治理的路径选择: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提升公民的政治素质,构建公共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7.
治理是影响当今世界各国治道变革的主流理论,其倡导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与制衡,社会资本是治理的润滑剂和道德基础,顾客导向,市场化政府.治理理论对我国地方治道变革有着重要启示,建立和发展广泛的社会公共责任机制;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开展社区教育,培育公共精神;建立公共物品供给的市场化、社会化机制;增强政府的回应性.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内涵的基础上,对公共治理视域里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的难点进行分析。构建和谐农村社区体育在运行机制上需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多种公共服务主体共同参与,坚持"以民为本"、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9.
从公共产品观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归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具有公共产品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优化和创新义务教育公共产品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根本出路。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难上,最为关键的是要确定政府的主导作用,并发挥其系统整合各方力量的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型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终结”催生出了“乡村软治理”的学术命题.乡土文化日渐式微背景下的乡村软治理,在治理主体、法理基础、治理手段、治理对象、治理效果等方面都相对于传统乡村硬治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乡村软治理强调政府的“官治”与村民的“自治”相结合,在协商民主的平台上倡导多中心治理模式,重视农村合作组织等第三部门的“黏合剂”作用;政府权力从基层向上收缩,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下移”到农村社区;软法和软权力成为乡村软治理的法理基础;更多地采用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等“柔性”执法手段;治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物、制度等向无形的“人心”转变;最终在农村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村、村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将新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多中心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薇 《教育导刊》2010,(2):29-31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治理,本文在目前政府传统的单中心治理模式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留守儿童为中心,以政府、学校、社区、市场为主体的多元治理框架,并在此框架下有效地利用多样化的治理工具。一方面将政府从事务实操者转变为关系协调者和制度提供者;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社会积极性,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分担社会责任,处理公共事务,解决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由于行政力量过于强大,社区自治机构实际上作为准行政机构运行,社区参与处于起步阶段。将公共选择和社区治理相联系,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尤其是其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社区治理,针对社区治理“失灵”从代理人角度提出了相关措施,重点指出了要理顺政府与社区关系以达到社区的真正自治。  相似文献   

13.
周先利 《教师》2008,(14):13-14
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转移的过程中,大量留守儿童产生。“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呈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这是一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社区协同合作才能解决的时代难题。本文就农村“留守儿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的对策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村民通过自治产生体育协会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自组织保障,新农村的文化必须要产生结构化变迁才能生成体育这种理想性文化形式.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关键是农民对体育的绝对选择权,并应拓宽公共体育活动场地,融合其它文化形式以拓展其发展空间.新农村体育建设还应遵循的两条治理路径是:把集村社区和集镇社区作为农村公共体育建设的落脚点,推进自上而下的“全能政府”向自下而上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越发突出,成为了关系民生的头等大事。长期的父母分离状态,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经常性缺失父母关怀,给其成长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心理成长历程更加烦琐、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不稳定性。在深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时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尤为重要。本文在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做出分析和论述的基础上,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养成教育对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中的普遍问题,他们的成长备受人们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发展问题更是农村教育以及社会教育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本文将重点剖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原因,并进一步研究解决对策,以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祖国未来的建设。论文分析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政府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留守儿童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弱势群体,也是教育工作者视野中的热点。文章阐释了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其心理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期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正确地疏导存在显性和隐性心理压力的留守儿童,帮助它们健康和谐地成长,把他们从“心灵死胡同”里拽出来,将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都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西省赣州、上饶和南昌地区农村中学共1715名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不同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在留守儿童中,女生的抑郁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学业压力显著高于女生。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低年级学生。亲子沟通与体育活动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