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我国超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 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招生以来 ,超常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 ,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了中国超常教育发展过程中 ,必须反思的五个方面的问题 :(1)超常教育的本质 ;(2 )超常儿童的选拔标准 ;(3)超常教育的目标定位 ;(4)超常教育的运作模式 ;(5 )超常教育的文化支持。  相似文献   

2.
王洪敏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89-91,101
从世界范围内说,关于超常教育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大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相应要晚得多。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它一经出现以来,已经成为一种教育模式,一个社会焦点,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本文认为:(1)中国发展超常教育不仅合理而且必要;(2)中国发展超常教育的障碍主要在“内”而不是“外;”(3)树立超常教育中的“平常”心态,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合作,重视科学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是构建中国超常教育的良好文化氛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塑造积极向上心态,为幸福人生奠基.该理论对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均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本文介绍了超常儿童认知与个性的发展特点,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对超常儿童教育的作用,重点阐述在超常儿童教育中实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方面思考,强调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超常教育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4.
高级创新人才的质量决定中国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坐标位置,超常教育成为国家精英教育的载体.人们对超常儿童的认识经历了神童--超常儿童--资优儿童等发展过程,跨越了神童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阶段;以陶行知和沈亦珍为代表的先驱者从整合儒家精英教育和西方民主教育理念角度,尝试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超常教育理论.伴随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中国现代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立法等问题.据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超常儿章成才观,重视人才富矿,为超常儿童提供适合其身心特征的个别化教育服务;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扩大超常教育范围,促进城乡超常教育一体化,大力推进双超常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超常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对超常教育的概念的新认识、普通班开展超常教育的意义、普通班开展超常教育的可行性三个方面论述了在普通班中进行超常教育,希望对超常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超常教育体系,但亦存在超常教育功利化,超常教育模式单一,超常教育师资匮乏、超常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双超常教育理念,分析我国超常儿童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发展超常儿童教育是美国支持卓越人才培养,保障超常儿童群体禀赋得以充分发展的重要举措。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的三重逻辑路向包括满足超常儿童差异化发展需要的育人逻辑,回应国际竞争对特殊人才供给需求的历史逻辑,维护教育与社会公平发展要求的社会逻辑。美国超常儿童教育发展表征为教育体系一体化、教育实践专业化和培养方式多样化等。美国完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构建超常儿童教育制度体系;确保超常儿童教师专业化发展,维持具有胜任力的教师队伍;拓展学校资优课程内容,满足超常儿童个性化发展;汇聚超常儿童教育机构力量,形成协同的社会支持体系等实践路径,对我国制定系统的超常儿童教育政策、设置多样的教育课程、培养专业的教师队伍和建构多元的支持体系,保障超常儿童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发展,为卓越人才培养提供全面保障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少发展中的问题.本文在分析30年我国超常教育得失基础上,揭示出中国超常教育30年的基本格局是过多地强调了"快"而忽视了"好",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一步阐释了官群博士创立的具有"又好又快"双重含义的"双超常教育".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超常教育事业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亦存在超常教育功利化、模式单一、教育师资匮乏、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双超常教育理念,分析我国超常儿童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如何结合中学教育实际开展超常教育,是当前我国特殊教育的难点之一。吉林省教育科学院与吉林大学附中五年合作研究总结出了"以科研为先导、以少年科学院为载体、初、高中与大学一体化"的超常教育模式。实践表明:将初中、高中、大学打通,借助少年科学院这个载体,是实施超常教育的一条可行之路。同时,通过加强师资配备与培训、科研课题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交流平台创设等措施为超常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来华留学生教育服务已经作为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推行的关键一步。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此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文化、经济、政治和人才培养四个领域的重要作用,探讨留学生教育服务"一带一路"的必要性并提出几点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说的精义,在于不仅把现代教育理解为人才培养活动,而且理解为一项社会事业,从而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中研究和揭示教育规律。教育外部关系规律主要指宏观层面的教育发展规律,教育内部关系规律主要指作为教育活动的人才培养规律。以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指导高等教育研究,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覃利 《培训与研究》2003,20(6):94-96
本从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方式、培养方式以及具体的课程设置五方面对中美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面临的新课题。坚持以文化人,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培养创新人才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建设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树立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提高本土文化创新因子含量;需要建设社会创新文化,优化大学文化育人环境;需要建设大学创新文化,培植适宜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重点建设崇尚创新的精神文化、自觉创新的行为文化、保障创新的制度文化、鼓励创新的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核心是教育差距、人才素质的差距。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历史跨越,要求教育必须和谐发展,并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牵引和支撑。高等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肩负历史的使命,为西南地区社会发展、经济振兴、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人才培养作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在我国众多高校尤其是理工高校,两种教育的融合仍然存在着诸多困境。实现两种教育的融合,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要。理工高校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即通过树立现代大学教育的新理念提升人文教育的地位;在科学教育中挖掘弘扬人文价值,在人文教育中崇尚追求科学价值;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达到两种教育的融合;营造两种教育融合的大学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却没有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需要的杰出人才;因为,社会不缺人才,缺的是杰出人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教育观还没有在思维方式上有根本的变化,没有真正在教育事业上落实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实践本性思想。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是一种正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的教育观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性的教育观,它规定其四个基本的维度。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的伦理特性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育伦理特性即在教育历史发展历程中共同存在的体现教育本性的道义假设和伦理精神。考察教育的历史和现实 ,可以发现 ,文化共享和育人成才是人类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两个道德基石。文化共享和文化私有、文化独占相对立 ,强调把文化财富传递和传播给他人 ,让大家共同享有文化进步的成果。它的一般要求是 :努力丰富文化共享的资源 ,扩大文化共享的人群。育人成才体现着教育的基本宗旨 ,强调对人发展的关爱和对人成长的促进。在现代社会 ,它的基本要求是 :发展人的主体性 ,提升教育公平的水平 ,从而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交通及信息化、文化思想观念、人才激励机制以及气候环境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制约西部地区技术转移的因子,提出加大教育投资力度,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交通、通讯事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西部文化环境建设,建设新型的西部文化;制定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及市场法则的人才管理机制和人才吸引机制等策略,以此促进西部地区技术的转移,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