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误解是日常交际中频繁发生的一种语用现象,有些误解能够解除,最终使交际成功,但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置不当则会导致交际失败。本文旨在从会话语境和言语行为理论等语用学角度探索误解本质。首先从生活中及文学作品中真实的误解实例中发现误解本质并进行一定的分类;第二,为促进交际成功,分析误解产生原因;另外,误解往往造成交流不.,引人不快甚至导致更严重后果,但是特定情境下对误解的利用能产生幽默效果,是促进言语交际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2.
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对误解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言语交际的规律.从认知语言学中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看,认知理解就是激活理想化认知模式,投入理想化认知模式.因此,误解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交际双方的认知语境不能互明而导致无法激活相同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或者是投入理想化认知模式时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3.
误解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常见的现象,误解的出现标志着交际出现了问题,轻则阻碍交际进程,重则导致交际失败.对误解的研究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交际进程,从而指导如何更高效地进行言语交际.本文总结了前人对误解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德语学院与德国明斯特大学共建的基于中、德新型主流社交媒体平台语料库,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言语交际意义概念;并依此对误解现象做了系统划分,认为误解可分为语音层面、命题层面、用意层面和暗含层面上的误解,同时从关联理论角度简要阐述了各个层面误解的认知原因.  相似文献   

4.
运用认知语言学图式理论对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进行研究。利用一个话语分析认知模型分析了交际中的理解过程,并根据图式出错的不同层次对误解进行了分类。最后基于图式在误解形成中的作用,提出误解产生的认知根源是听者激活了一个与言者有异的图式。  相似文献   

5.
误解是由于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没有准确传达他的话语意义,听话人没有准确或全面理解说话人话语意义的言语现象.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运用关联理论及认知语境,结合实例分析了话语误解产生的原因,指出话语误解是在认知语境的选择、补足与扩展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误解是言语交际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加强对误解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研究言语交际的规律,从而深化语用学理论。就15年来国内误解研究作简单的概述,归纳了我国学者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成果,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孙瑜 《文教资料》2008,(14):41-42
误解现象广泛地存在于日常言语交际中,为人际交往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由于语境不足、双方语言知识的差异以及语言知识本身的不确定性,总会产生这样和那样的误解.本文从图式理论看误解的产生,旨在为正确揭示言语交际机制和指导现实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8.
言语交际是一个涉及交际双方的明示-推理过程,明示与推理是同一交际过程的两个方面。误解产生于话语生成与话语理解的双向互动中,交际双方均是误解产生的潜在根源。说话者的明示话语是语境假设及推理的依据与前提,为误解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本文以电影对白为例,对导致言语误解出现的说话者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指出说话者如何规避误解,顺利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9.
话语误解现象广泛存在于言语交际中,认知语境对交际中话语的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分析话语误解的成因,有助于我们减少误解,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在英汉跨文化日常交际中文化误解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了避免误解产生的策略,从而确保交际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喻爱华 《考试周刊》2011,(61):108-109
口误是言语失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分析了口误的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口误形成的各种因素.并尝试探讨口误在交际行为中所产生的言后效果.充分利用口误在交际中的积极因素以提高交际效率,减少误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讨论言语交际中误解的语境成因。参照Firth的语境理论和Jef Verschuere的语境关系顺应论,本文把造成误解的语境分为语言性语境和交际性语境,力图全面阐释产生在语言各层面和产生在社会、心理、文化等各方面误解的语境成因。对误解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言语交际的规律,加深对语用理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在简·奥斯丁的系列小说中多次出现文中人物对反讽话语的误解,作为误解现象的一种,对他人反讽话语产生误解并不仅仅是反讽语言层面导致的一种结果,它主要是受听话人的认知环境所影响。奥斯丁小说中误解反讽产生的原因,及其在对话交流中所导致的后果,可以让人更好地了解小说中的人物,以及奥斯丁通过言语交际中的这一现象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话语误解,结合关联理论,对产生话语误解的原因、日常交际中避免话语误解现象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在交际过程中要重视说话人的话语明示性及听话人的话语推理,尽量减少或消除话语误解。  相似文献   

15.
刘颖 《考试周刊》2014,(11):79-80
语用失误由来已久,它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活动中。文章从语用及语用学的角度,分析了言语交际中产生的语用失误及其原因,以期对跨文化交流者的语言学习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言语交际中的误解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误解是指在具体的言语交际过程中,接受者对发送的信息发生理解偏差的现象。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几个环节(编码、传递、译码)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Sperber&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作为基本理论框架,分析了日常言语交际中有意曲解产生的语用原因和语用功能。"有意曲解"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十分常见和普遍,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它进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并最终促进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冯丽 《教育与职业》2008,(18):72-74
文化负迁移是我国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现象。文化负迁移往往会导致交际障碍、误解甚至是冲突。文章从分析跨文化交际的文化负迁移现象入手,探讨了文化负迁移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A4):20-21
口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言语失误就是在言语交际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言语输出时常见的错误,因而研究言语失误成为研究言语产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科学分析言语失误的研究始于70年代早期,此后,许多语言学家使用言语失误来观察语言单位在言语产生中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言语失误,而后对其成因做出了具体阐述。言语失误会导致交际困难、对方误解等意想不到的结果,使交际目标难以实现。希望通过关于言语失误的论析,得出一些深层次的启示,帮助避免言语失误。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行为的忽视或非言语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于避免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并提出避免非言语交际失误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