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2.
氨的喷泉实验在中学化学课程中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出现,对实验者和实验装置的要求都较高.该实验从课前的实验准备到课堂的演示操作,包括了氨气的固固加热制备、排气收集和储存、课堂喷泉实验演示等步骤,整个实验操作步骤较多且过程比较繁琐,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若氨气收集的量不足、集气的圆底烧瓶不干燥或在安装实验装置过程中有氨气逸出等都会对喷泉实验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喷泉实验过程中,氨气的制备通常是采用NH4Cl与Ca(OH)2共热制备的.  相似文献   

3.
1问题的提出 氯化氢和氨的喷泉实验是现行中学教材中2个比较经典的喷泉实验,当氯化氢气体和氨气接触时,又可以产生喷烟现象。然而,教材中只是单独地演示它们其中的一种喷泉实验,同时演示这两种喷泉的改进实验未见有报道,而且很少演示氯化氢和氨喷烟的实验。除此之外,教材要求教师在演示氯化氢或氨的喷泉实验时,要事先收集好气体。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像NH3或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产生喷泉。而一些难溶于水的酸性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产生喷泉。彩色喷泉不仅仅由烧瓶中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可以由烧瓶中生成气体后的溶液产生。在中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喷泉实验一般用来验证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当气体溶解在水中时会产生“喷泉”现象。教材中通常采用双管引发,如果我们采用单管引发喷泉,则同样能达到上述目的。下面以氨气为例来探讨通过单管引发喷泉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6.
喷泉实验是初高中化学经典的演示实验,借助喷泉实验,既可以了解气体溶解度规律,又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压强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应用。采用生活中的泡腾片和小苏打作为实验药品,设计成的喷泉实验方便快捷,成功率高,而且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7.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经典实验之一,长期以来,喷泉实验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和学科知识的高度综合性为广大师生所关注。要探究喷泉的启动方法,首先得要弄清楚形成喷泉的原理。  相似文献   

8.
正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二册中重要的实验,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它往往与其它问题组合成具有探究性、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考查型题目,为命题者青睐.下面谈一谈有关喷泉实验问题.一、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喷泉实验是一种宏观的液体喷涌现象,既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快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二、喷泉实验形成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9.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经典的演示实验。根据形成喷泉的原理,归纳了中学化学中可设计成喷泉实验的不同的反应类型,并列举了实例加以说明,最后列举了几种引发喷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刘粉珍 《云南教育》2003,(11):26-27
高中化学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中我总了几做法。一、对实验进行延伸拓展例1,对HCl、NH3的喷泉实验的拓展,向学生提出问题:Cl2、CO2等其它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气体“溶”于某种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反应能产生较大压强差就能产生喷泉,如氯气与红磷的反应,CO2与碱液的反应等都能产生喷泉。例2,对盐类水解反应知识的拓展,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生成,CaCO3粉末逐渐溶解等。让学生上台…  相似文献   

12.
喷泉实验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难度较大、富有探索意义的课题.同学们可通过研究和探讨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实验成功的关键等因素,对同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不断探索、设计、变化出其他形式的“喷泉”,以此实现知识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改进和拓宽喷泉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各种颜色的喷泉实验 ,掌握了喷泉实验的组装顺序 ,巩固了学过的化学知识 ,锻炼了自身的实验创新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并且总结出形成喷泉实验最关键的条件———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相似文献   

14.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传统经典实验,要想演示效果良好并非易事。课本装置也并非完美,还存在改进与变形空间。笔者以氨气喷泉实验为例。基于自己的实践与理解阐述该实验,以期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陈春明 《化学教学》2000,(11):13-14
现行两省一市高中化学新教材 ,只在第二册氮族“氨”这一节提到喷泉实验。而第一册卤素 ,由于删掉了卤化氢 ,未提到喷泉实验 ,因此在“氨”的教学中我侧重地对氨的喷泉实验进行了创新教学。首先成功地演示了氨的喷泉实验 ,学生看到了红色美丽的喷泉后 ,兴趣很浓 ,激情很高。为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乘兴追问 ,逐步设计了下列问题 :1 .为什么将充满NH3的喷泉装置插入滴有酚酞的水中 ,不形成喷泉 ?而当向烧瓶中挤入少许水后 ,立即形成红色美丽的喷泉 ?学生带着浓厚兴趣 ,积极思维得出 :喷泉装置的导管虽插入水中 ,由于烧瓶与玻璃导管组成…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17.
梁淑萍 《考试周刊》2009,(47):188-189
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第10页有一个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图,我把这个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时,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高考关于喷泉实验的试题也较多,考查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可乐喷泉     
演示实验 可乐喷泉 实验器材 可乐一瓶(500毫升、1升、1.25升或2升均可)、曼妥思劲嚼充气糖两包(口味随意)、墨镜或者防护眼镜一副  相似文献   

19.
罗迎瑞 《考试周刊》2015,(8):136-138
因为化学实验及实验装置设计无不渗透着技术思想和方法,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化学实验教具的革新无不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一套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该套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无污染、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露,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既适合于教师演示,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参加高中化学调研考试命题,发现学生对实验题不敏感,易失分.现以喷泉实验为背景,谈谈实验题的命题思路和解题分析.喷泉实验是教材中一个有趣而又经典的实验,它将物理学科的压强知识巧妙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既能验证物质的溶解性,又能拓展学生的类比、创新思维.本文主要讨论喷泉实验习题的命制思路、解析方法、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