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短篇小说《苍蝇》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晚年的代表作,她以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细腻的笔法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成为20世纪初闪耀于世界短篇小说文坛中的一颗耀眼明珠。该文拟从小说中苍蝇这一意象对比分析老板的形象反差,充分挖掘该小说带给读者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英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大胆创新,打破了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对英美短篇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试图以她的短篇小说《幸福》和《金丝雀》为例,从叙事视角、叙述语言和叙述方式三个方面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独特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罗建波  丁旭 《文教资料》2008,(34):33-34
作为2泄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对短篇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非凡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她开创性地使用了许多现代主义技巧.她注重细节的表现,对内心世界观察敏锐,语言含蓄优美.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及叙事语言等方面分析她的短篇小说<苍蝇>,探讨曼斯菲尔德的现代小说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4.
曼斯菲尔德后期创作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伟大的小说家,以短篇小说见长。"就所起的指导性影响而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之于短篇小说艺术,犹如乔伊斯之于长篇小说。在乔伊斯和曼斯菲尔德之后,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与以前就迥然不同了。"曼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撑起了她"短篇小说界里的乔伊斯"这一声誉。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即是她个人生活的自白。正是由于曼斯菲尔德极为坎坷的生活经历和遭遇",才使得人生的悲剧感在她的小说中得以真实体现。正如战后涌现出的迷惘的一代作家,她加入了探索生活中的悲剧感、幻灭感这一创作行列。因此,她的小说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一种普遍的宿命论情绪。因而幻灭感、孤独感和死亡感构成了她的悲剧性主题的主要内容。本文试图对她的后期作品《园会》、《洋娃娃的房子》、《苍蝇》中对幻灭感、孤独感、死亡感的细节描写来揭示其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5.
曼斯菲尔德和契诃夫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们都以日常生活为素材,都揭示生活的本质。但二者在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契诃夫的小说凝重压抑,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则轻松惬意;契诃夫笔下的人是灰色的,而曼斯菲尔德笔下的人则充满朝气和活力;契诃夫重人物行动举止的刻画,重细节的描绘,曼斯菲尔德重视人物的内心独白,重意象暗示。契诃夫是作家兼医生,理性多于感性,曼斯菲尔德是作家兼女儿和妻子,感悟多于理性。  相似文献   

6.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 ,她对短篇小说的贡献主要在于她独树一帜的小说叙述艺术。我们从叙事视角、时间倒错、叙事方式、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其著名短篇小说《女主人的贴身女仆》和《巴克妈妈的一生》的叙事策略并探讨其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作为英国短篇小说领域的创新者之一,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呈现出与传统短篇小说极不相同的叙事风格,经其革新后的英国短篇小说面目一新,自此开始广受世人瞩目。但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叙事风格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而是经过漫长的求索求变过程。本文将其创作分为前期、转型期、后期三个创作阶段,撷取三个阶段中代表不同风格的三篇作品进行比较,以探知曼斯菲尔德的求变过程和最终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的英国著名短篇小说家凯·曼斯菲尔德的主要成就在于对旧有短篇小说模式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其中,对象征技巧的运用频繁地出现在其创作中,给短篇小说这一形式带来新的艺术空间。本文以《苍蝇》为例分析其象征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备受文学批评家的关注,但对其作品的对比分析实例还不多。因此,选取《园会》和《苍蝇》为分析对象,利用相似性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这两部短篇小说在情节结构安排、人物身份地位以及小说象征手法运用三方面的相似性,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最后从文本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自然推及至作家隐喻其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从现代叙事伦理学的角度看,台湾作家白先勇在短篇小说集《台北人》中,以其悲悯情怀"执着地品尝人生况味",把叙事的触角伸展到人物命运的内核,触摸到人物生命内层的脉动和心灵深处的战栗;以对人性最富敏感和深邃的理解力,表现了内在人性的复杂和丰富,展示了人性范畴内的生命内容,从而建构了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方式,创造了一种文学道德--人性之美、生命叙事.  相似文献   

12.
正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因其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一直受到国际批评界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论文和专著等学术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的作品进行解读和再解读。目前,国内研究曼斯菲尔德创作的专著还不多见。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赵文兰副教授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  相似文献   

13.
吴群 《文教资料》2007,(36):33-34
英国短篇小说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尽管没有研究和创建过女权主义理论,其女权主义思想却通过她的作品体现出来。曼斯菲尔德对于女性解放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对女性的未来也在小说中予以展望,因而她算得上是一位女权主义先驱。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维吾尔文学界产生了大量中短篇小说,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作家在作品中对叙事技巧的运用也打破了以往传统、单一的形式出现了多样化。本文从作家在小说中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和叙事模式选择上的变化,探讨20世纪维吾尔语中短篇小说叙事流变。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意识流技巧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 2 0世纪的英国作家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创作中的现代主义特色是极为鲜明的 ,如情节淡化、象征技巧的运用等。本文着重分析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6.
王俊艳 《考试周刊》2012,(17):18-19
《苍蝇》是曼斯菲尔德备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对它的解释和讨论最多。但普遍认为这部作品是她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对于苍蝇的解读五花八门,有人说是曼斯菲尔德试图说明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潜在的暴力倾向;有人说是战争对人的改变,使人冷漠而残忍;也有人说文章重点是开辟一种新的写作形式。本文对《苍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短篇小说《苍蝇》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的成名作之一。作品以崭新的表现技巧以及充满活力和新鲜感的语言冲击了当时文坛。作家巧妙地应用“陌生化”手法,使《苍蝇》获得了独特的审美效果。本文拟用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从叙述视角、小说语言两方面浅析《苍蝇》的“陌生化”技巧,从而探讨该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祆克纳的短篇小说《夕阳》是一篇现代主义短篇小说的精品,其独具匠心的叙事策略使主题的揭示达到他同时代同类主题的其他作家无法企及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苍蝇》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随笔散文《飞蛾之死》都通过作家的自我象征以不同的文本形式阐释了生命的意义,并对生与死的关系作出了哲理性的诠释。"苍蝇"和"飞蛾"在与巨大毁灭力量的抗争中演绎了生命的意义,揭示出生命意义的本质就在于不断的抗争与挣扎。两个小文本以不同的曲调形式演奏了两曲相似的生命乐章,可谓异曲同工。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代文坛,李锐是一个具有自觉艺术追求的作家,<厚土>系列轰动文坛后六年,作者推出了<无风之树>.这是一个"熏新叙述的故事",最初的"原形"是<厚土>系列中的一个短篇小说<送葬>,作者将其从四千字拓展到十一万字,真正考验的是作者的叙事策略,同时作者的叙事策略使其真实地体验和享受了创作的自由和丰富.形式结构上独特的创新,有助于文本意蕴的表达,同时也呈现出了作者强烈的生命和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