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生物 (必修 )》第一册P 4 7的注解①为 :“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 ,能够水解成葡萄糖……”。许多教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对其中葡萄糖成为水解产物的提法存有疑问 ,下面两篇来稿就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欢迎广大读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啤酒的简易酿制实验河南省潢川师范学校(465150)马志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对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性质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啤酒的工业酿制生产过程和实验室简易酿制方法.实验原理:麦芽淀粉在麦芽淀粉酶、麦芽糖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下册第233页,关于淀粉水解过程有这样两段话:“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麦芽糖,再转化为葡萄糖。”“淀粉在小肠里,在胰脏分泌出的淀粉酶的作用下,继续进行水解,生成的葡萄糖经过肠壁的吸收,进入血液,供人体组织营养的需要。”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都是淀粉酶在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几种酶的功能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士彦 《生物学教学》2006,31(12):65-66
1.1淀粉酶 淀粉酶有两种,即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是内切淀粉酶,其作用部位是直链或支链淀粉。可以把直链淀粉切成麦芽糖,也可以直接从商链淀粉切成葡萄糖。对于支链淀粉,α-淀粉酶可以把它水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α-极限糊精(仍然由许多葡萄糖分子构成的物质)。而β-淀粉酶是外切酶,直接作用于直链或支链淀粉,从淀粉的末端每次切下一个麦芽糖单位。  相似文献   

5.
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部分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为增加学生对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感性认识可做如下实验.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生活中,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一部分淀粉“切刈”成麦芽糖,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能否把这一生化过程在试管中演示出来,让学生对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作用有个感性认识,较全面地了解多糖的水解及其方法呢?我们设计如下实验,并获得满意结果,现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49页“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中,其实验原理中有这样一句话: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少老师和同学感到疑惑,觉得与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点相违背,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其功能各异,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淀粉酶对麦芽糖和蔗糖的作用及酶的专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等特点,教材中针对以上的特点安排了相关实验加以验证。其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显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而对蔗糖不起作用,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的特点。而在高三选修课本中,从“探索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原理中我们知道。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探索“温度影响淀粉酶活性”的实验教学中,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但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学生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在课堂交流研讨的过程中引起学生激烈的争论。现将这三种方案陈述如下,并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49页“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中,其实验原理中有这样一句话: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少老师和同学感到疑惑,觉得与酶具有专一性这一特点相违背,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淀粉酶有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过程中实验材料出现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第一册有实验六"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和实验七"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这两个实验都要用到淀粉酶.淀粉酶的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淀粉酶是由学校采购员到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通常250 g淀粉酶价值180元.遗憾的是,用该淀粉酶来做实验六、实验七.效果不好.实验生成的砖红色沉淀很少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12.
淀粉溶解遇碘(I_2)起反应而显蓝色,这是淀粉的一个特殊性质,因它反应灵敏,所以常用来检验淀粉或碘的存在。下面就淀粉与碘反应的显色原理和条件做一介绍。一、淀粉的组成和结构淀粉是植物体中储藏的养分,多存在于种子与块茎中,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可以得到麦芽糖,在酸的作用下能彻底水解为葡萄糖。淀粉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组成,这两部分在结构与性质上有一定区别,它们在淀粉中占的比例随植物的品种而异。1.直链淀粉。直链淀粉在淀粉中的含量约为10%~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高三理科班学生必作的学生实验。其实验原理是淀粉遇碘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仅一淀粉酶在适宜条件下可以使淀粉逐步分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不显色。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吃饭时细细咀嚼就会尝到一股甜津津的味道,这就是因为唾液中的淀粉酶将饭粒中的部分淀粉水解成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分子的缘故。为增加学生对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感性认识可做如下实验。互取甲乙两方试管各加入5mll%的新配制的淀粉溶液,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新鲜唾液和1ml蒸馏水。振荡后用37%的水浴加热两支试管(夏季在室温下放置即可)。2每隔3~4分钟取出几滴试管中的溶液用碘水检验一次;甲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变浅,而己试管溶液颜色不变,一直为蓝色,十分钟后甲试管中的溶液加碘水不变色,表明淀粉已水解完全,而乙试管中的…  相似文献   

15.
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淀粉为原料,采用三种麦芽糖生成酶和α-葡萄糖苷酶进行了低聚异麦芽糖制备研究。考察了麦芽糖生成酶和其组合方式,以及糖化转苷配合方式对低聚异麦芽糖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60℃下合用β-淀粉酶,普鲁兰酶和真菌α-淀粉酶(加入量均为0.1L/t淀粉)先部分糖化,再加α-葡萄糖转苷酶(加入量为1L/t淀粉)进行转苷反应,有利于生成更多的低聚异麦芽糖,且总糖化转苷时间短(30h)。在此基础上优化出了制备低聚异麦芽糖的工艺流程,并试制了低聚异麦芽糖,产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异麦芽糖达到18.7%,潘糖达12.3%,异麦芽三糖达8.0%,质量达到了日本同类产品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绍的具有专一性的物质有:酶、载体、抗原(或抗体)、激素、tRNA、根瘤菌、DNA限制性内切酶等,现分述如下:  一、酶有专一性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而对蔗糖则不起催化作用;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为多肽,而不能催化多肽水解为氨基酸;麦芽糖酶只能催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而不能催化其他糖类水解,等等。例1  能够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是(  )。A.淀粉酶    B.蛋白酶C.脂肪酶 D.麦芽糖酶解析  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  相似文献   

17.
一、实验题解题思路 1.审准实验目的和原理 回答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涉及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或体现“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如“探索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的实验原理为:淀粉遇碘变蓝,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相似文献   

18.
<正> 微生物细胞内的酶可以分为组成酶和诱导酶两类。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诱导酶是在环境中有诱导物(通常是酶的底物)存在的情况下,由诱导物诱导才能合成的酶。例如,大肠杆菌中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就属于诱导酶;催化淀粉水解为糊精、麦芽糖等的α-淀粉酶也是一种诱导酶,多种微生物都能产生这种酶。如果将能合成α-淀粉酶的菌种培养在不含淀粉的葡萄糖溶液中,它就直接利用葡萄糖而不产生α-淀粉酶;如果将它培养在含淀粉的培养基中,它就会产生活性很高的α-淀粉酶。诱导酶的合成除取  相似文献   

19.
淀粉是植物体中储藏的养分 ,多存在于种子与块茎中 ,是白色无定形粉末 ,它是一类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属多糖。在一般的淀粉中都含有直链淀粉 (淀粉颗粒质 )和支链淀粉 (淀粉皮质 )两种。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在结构与性质上有一定区别 ,它们在淀粉中占的比例随植物的品种而异 ,直链淀粉约占 1 0 %~ 3 0 % ,支链淀粉约占 70 %~ 90 %。直链淀粉能溶于热水而不成糊状 ,式量比支链淀粉小 (式量的大小与淀粉的来源及分离提纯的方法有关 ) ,是由葡萄糖以α -1 ,4 -糖苷键结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 (如图 1 ) ,可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 ,再被麦芽糖酶…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研究了玉米多孔淀粉制备过程中各种因素对产物成孔效果的影响,探讨了酶解成孔的机理,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在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混合成的复合酶作用下,玉米淀粉水解制备玉米多孔淀粉的最佳工艺为:加酶量为按照理论水解55%淀粉的30倍加入量,糖化酶与耐高温α-淀粉酶的配比7:1,反应体系pH值5.6,酶解温度60℃,淀粉浓度60%,反应时间20h.反应后玉米淀粉的吸油率由16.15%提高到了47.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