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磁场把磁铁靠近铁钉,会看到磁铁吸引铁钉;磁铁靠近小磁针,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了磁铁周围对铁钉和小磁针有磁力作用.原来,在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小磁针在磁场中停在一定的方向,这显示出磁场是具有方向性的.人们规定,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从它对放入其中的磁针有磁力作用,就可确认它的存在.如何把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形象地显示出来呢?在条形磁铁…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的形状。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认识磁铁能吸铁,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磁铁两端吸铁多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1.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这个磁体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____附近.2.一个条形磁铁的旁边放了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的情况如图1所示,则条形磁铁的左端是_____极.3.在一条直导线的旁边放置一个小磁针,若小磁针突然发生了偏转,说明此时导线中有_____,导线周围产生了________.4直流电动机是利用_____的原理制成的,并且利用______使线圈一转到平衡位置就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其能连续地转动.5.如图2所示:A为螺线管,B为悬挂在弹簧种下的条形磁铁,当滑动变阻器上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弹簧秤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条形、棒形、环形、圆形、蹄形磁铁的形状. 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认识磁铁能吸铁,磁铁隔着东西也能吸铁,磁铁两端吸铁多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实验课上,有一位学生发现了一种磁极间的异常现象,“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把一根较长的小磁针放在磁针座的针尖上,待其静止后,用条形磁铁去接近小磁针的同名磁极,在一般情况下它们是相互排斥的,可是当条形磁铁与小磁针靠得很近时,它们会发生相互吸引。我们知道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安培为了解释磁铁的磁场产生的原因,根据电流产生磁场,提出了“分  相似文献   

6.
十五、电磁学实验(二) 6.磁铁的性质实验(6)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两根条形磁铁、两块蹄形磁铁、小磁针、四枝圆杆铅笔、铁架台、线绳。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拿两根条形磁铁,使它们的N极与N极,S极与S极互相接近(如图1)。注意拿磁铁的手有什么感觉。 ②把两根条形磁铁其中的一根调一下方向,使一根磁铁的N级与另一根磁铁的S极互相接近(如图2)。注意拿磁铁的手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7.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这是已被人们所公认的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然而,学生在动手做它的验证实验时,有时会得出异常的结论:同名磁极可相互排斥也可能有相互吸引。实验过程如下:取一枚长磁针支在磁针座的针尖上,待其自由转动静止后,用条形磁铁的一个磁极去靠近磁针的同名磁极,一般情况下它们相互排斥。然而如果使二者很快靠近时,却可发现它们会相互吸引。对于这个现象教师若  相似文献   

8.
《磁铁游戏》教案芜湖市赭山小学蒋一、教学目的要求:1.认识几种不同形状的磁铁:条形、蹄形、圆形、环形等。2.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一些性质——能吸铁,隔着某些物体也能吸铁.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磁铁的性质。难点:对磁铁性质...  相似文献   

9.
李伟 《成才之路》2012,(30):45-45
正一、"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意:磁体周围的磁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想象而又确实存在的抽象的物质,因此,做好这个演示实验,将对帮助学生建立磁场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的通常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将条形或马蹄形磁铁放在玻璃板的下方,然后再把碎铁屑均匀地洒在玻璃板上面,轻轻敲动玻璃板,使碎铁屑显示出相对规则的形状。第二种方法是用小磁针代替碎铁屑,采用类似的方法使小磁针的指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两种实验效果都比较明显,操作也都比较简便,但不足  相似文献   

10.
《磁铁的性质》一课是实验课。它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认识磁铁的性质。由于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总结得到磁铁的性质,因此学生实验操作充分与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本课的教学效果,搞好实验教学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怎样才能搞好实验教学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四部曲”入手。 一、抓好实验方法的指导 由于本课的实验内容多,实验桌上的实验材料也比较多,而儿童对实验的兴趣极高,他们经常利用实验材料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故容易出现一部分人拿实验材料随意玩玩的现象。教师要对实验活动进行周密安排,让每  相似文献   

11.
《磁铁的性质》一课中安排了两组实验。第二组实验是指导学生研究磁铁的两极是相互作用的,课文中是把一块条形磁铁放在支架上,用另一块条形磁铁去接近它,让两块磁铁的任意两极相互接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可是课上,学生回答说:“支架上的磁铁被吸过来”和“支架上的磁铁被推开了”,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相互”。我后来设计了一个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是这样设计实验的: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分析 ,本课要求学生 :1 认识条形、蹄形磁铁 ;2 知道磁铁能吸铁 ;3 磁铁隔着东西能吸铁 ;4 培养初步的实验能力。改革教学目标 :1 磁铁是什么形状 ,不是其本质的东西 ,因为判断其是不是磁铁是由它能否“吸铁”来决定的。能吸铁 ,就说明它是磁铁。要先让学生掌握磁铁本质的东西 ,然后才注意到它是什么形状 ,也就是说 ,磁铁的特征———作用先于外形。其次 ,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理实验室以外)很难看到“蹄形”状的磁铁(“蹄形”一词从何而来 ,不容易让学生理解) ,倒是那些大大小小圆柱形的(如压…  相似文献   

13.
“磁铁游戏”的教学设计崔安勤,杨志平,凌根本一、教学日的让学生认识磁铁的性质;(1)磁铁能吸铁;(2)磁铁的两端磁力最强;(3)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培养儿童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二、教学准备1.磁铁:条形、圆形、蹄形、环形各一个...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自然课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的绝好课堂。在课堂教学和实验中,学生通过认真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又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1 要认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从问题入手的方法给学生制造悬念,以此来引起他们对观察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磁铁的性质实验教学时。由于学生对磁铁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往往不注意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为了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我采用了如下方法:分别出示形状一样的铁棒与条形磁铁各一根(磁极符号掩盖掉),问:“同学们,这两根棒中一根是磁铁棒,你能不能把它们区别开?”这时,同学们交头接  相似文献   

15.
磁场性质演示实验中,常用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的性质来显示磁感线的形状。通常做法是在磁铁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细铁屑在磁场里被磁化成“小磁针”。轻敲玻璃板,使铁屑能在磁场作用下转动,铁屑静止时,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磁感线的形状。但该实验只能平放让学生观察,若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磁感线的形状,需托平玻璃板,走到每个学生眼前让其观察,需较长时间。改进的方法是:拿一张带胶水的白纸,贴在被磁化的铁屑上,将铁屑粘在白纸上,教师拿着粘满铁屑的白纸在讲台上竖立起来,全班学生可以同时观察…  相似文献   

16.
邵秀良 《科学课》2014,(5):72-74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磁铁:条形、蹄形、环形、柱形、磁针等。 2.能够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活动发现磁铁有吸铁的特点。 3.能够做探究磁铁特点的实验,会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4.会分析实验记录,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7.
《磁铁游戏》是关于磁铁知识的第一课。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通过本课教学,可以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磁铁和电磁铁的性质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培养他们初步的实验能力。我在教学此课时是这样做的: 1.首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1)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磁铁:①各种类型的磁铁都有,如条形的、蹄形的、圆形的、环形的。②准备的磁铁应人均一块,大的、小的都有,同桌的磁铁是一大一小以保证大磁铁能“推”着小磁铁运动。  相似文献   

18.
《磁铁的性质》(“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六册第十一课)是继学生在一年级认识了磁铁能吸铁的性质之后,进一步认识磁铁能指南北和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本课是一节实验课,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为此,本课拟用实验法和讨论法来导学,用一些有趣味的实验和游戏来贯穿全课。  相似文献   

19.
十六、电磁学实验(三) 8.自制小磁针 实验用具与材料: 条形磁铁、盛眼药水的小塑料瓶或小玻璃瓶(内径约1厘米)、低压直流电源(6—9伏)、细漆包线、缝衣针。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一手拿磁铁,一手拿缝衣针,使磁铁的N极(或S极)从缝衣针的一端向另一端摩擦移动,到末端后使磁针与缝衣针分开;再从始端开始摩擦,摩擦始终沿一个方向,用磁铁的同一个极。这样反复40次左右,普通的缝衣针就被磁化成小磁针了。  相似文献   

20.
1“同名”磁极相吸引 我们知道,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但在实验中会发现;当把一根磁性较强的条形磁铁N极迅速靠近小磁针的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