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老新闻工作者吴冷西曾经说过:"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新闻所以有力量,是因为靠事实说话,用事实宣传观点、思想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媒体是社会正义之心理氛围和文化环境的建构者,它深刻地影响着公众对于国家行为正义与否的判断。本文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为立论依据,认为在"棱镜门"事件中,媒体应明晰国家利益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以国家利益为借口掩人耳目、隐瞒权力滥用、置公民隐私权于不顾的做法有悖于媒体看护公众利益的天职,无助于社会正义之现实环境的建构。媒体可通过自我监管、强化正义观念、规范编辑加工手法、深化专业主义来建构社会正义的媒介环境,实现社会进步的边缘突破效能,进而维护社会正义的现实环境。  相似文献   

3.
三、选择能再现现场情景和气氛的事实。因为新闻报道的是正在发生变动的事实,而且变动越剧烈,新闻价值越大。讲变动,就要有变动的场景和气氛。美国名记者莫林说:“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们看到感觉到,甚至闻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用再现现场情景的事实说话,不但能  相似文献   

4.
郝雨 《今传媒》2007,(1):61-62
新闻是要"用事实说话"的,而新闻理论则必须"用概念说话"."用事实说话"的新闻人人爱看,"用概念说话"的理论却显然不会有多少人喜欢.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话]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档案与社会正义"问题近年来成为国外档案伦理研究的热点问题,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著名学者哈里斯概括了南非档案界"档案维护正义"传统的基本精神;美国档案学家吉莫森阐释了在档案和文件工作中维护社会正义的主要途径;英国华莱士等学者建构了档案与社会正义关系的多层次分析框架。国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档案与社会正义关系进行了新解释,提出了许多新认识:档案追求社会正义的实质是通过改变现在,影响未来,档案工作的社会责任是确保政府开放和社会的公平。  相似文献   

7.
记者不应"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先生的文章《用事实说话 不是新闻写作规律》发表在2002年第4期《采·写·编》杂志上。我基本同意陈先生的观点。 我理解,陈力丹先生的基本主张是,新闻记者是不应该“说话”的,反对记者在采写新闻的时候用自己的文字或语言发表观点。很明显,所谓“用事实说话”,说话者并不是“事实”,而是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共新闻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报道社会公共领域的事件、问题与现象为主要内容。这些新闻涉及社会公共领域的制度安排、走势及其社会效果,涉及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尚等,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重大转型期的背景下,更是直接关乎民情民生,关乎党风政风与社会道德风尚,直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高度重视,充分开掘社会公共新闻中的正义价值与力量,理当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追求与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从"用事实说话"到"讲好中国故事"的话语变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新闻宣传观的多重升维."用事实说话"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反攻敌人、动员群众的重要武器,到建国后成为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宣传鼓劲方式,直至当下,不断增添适应新时代条件的新内涵,闪耀着实践的光辉."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当下实践出发的大宣传观,既在强调讲事实、真实性、人民性的基础上继承用事实说话的思想精髓,又在传播主体、内容、范围和表达方式上完成了对传统新闻宣传的升维.二者皆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实践的逻辑,再凝练为中国特色的新闻宣传话语,成为百年来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生生不息的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4,(10):52-55
本文基于传播学的视角,首先,探讨了社会稳定的正义原则;其次,探讨信息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最后,研究国家层面信息与新疆社会稳定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属于中国的领土"具有正义性,该正义信息能有力维护新疆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孟磊 《中国记者》2012,(7):43-44
《河南商报》在维护记者合法权益中表现出来的负责和担当,暖了报社内部员工的心;在维护记者合法权益中表现出来的气度和力度,策略和手段,也赢得了当事方及社会各界的敬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舆论监督是社会文明进步不可少的力量,一定要维护记者合法采访的权益,否则,社会正义就无法维护。"然而,担负着维护社会正义责任的新闻记者的合法权益,却时常得不到有力维护。究其根源,面对记者权益遭遇侵害,新闻单位秉持什么样的立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更加有力地维护记者的合  相似文献   

12.
雷启立 《新闻记者》2005,(10):44-45
新闻调查类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大家今天在这里热烈地讨论它,其实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变化相关联.因为它基本上清晰地建构出一个正义与邪恶、对与错的事实世界,它把社会变化中普遍的迷茫呈现在我们面前,因为在今天中国社会的不少地方和情景中,这些问题普遍存在。在这样的时代,新闻调查类节目能够为这些基本的常识、为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而工作,应该向他们致敬。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21-21
1999年元旦,所有的<南方周末>读者都被深深打动着:"当你面对足以影响人们一生的社会不公,你就明白正义需要多少代价,正义需要多少勇气……我们无言与对,惟有祝福: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这篇充满温暖和关怀的新年献词,把尊崇关爱、平等、正义和尊严的传媒理想张扬到了顶峰.  相似文献   

14.
由"人肉搜索"引发的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因特网的一个新事物,"人肉搜索"可以调动网民积极参与搜索与共享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在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人肉搜索"也有可能因为侵犯隐私权、造谣、诽谤等给当事人造成严重干扰.从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的角度对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的行为进行指导与规范,是更好发挥其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角度对作为"五四"精神有机组成部分的"五四"新闻理念进行了梳理,认为"言论自由"、"新闻本位"、"社会公器"、"商业经营"、"职业范型"是"五四"新闻理念的突出要点,并认为这些理想追求在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不同层面有所承续,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新闻本位,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张扬公共性,为公众提供最广泛的表达渠道;肯定商品属性,走传媒事业化与产业化并举之路;培育新闻职业精神,塑造现代新闻职业理想和新闻队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从变动当中捕捉新鲜性 社会生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具有新鲜性的新闻事实大量存在。大到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的公布.小到柴米油盐一类事情的变化.只要有变动.就会有新闻存在.这种变动越大.新闻的新鲜度就可能越高。此种变动的新鲜度和变动所涉及人物、地点、时间、原因等因素密切相关,显要人物、重要地点、特殊时间和重大原因都可能提高新鲜度。具体说来.新闻更偏爱那些因变动大等原因而变得新鲜度更高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7.
用事实说话"的"核心是‘说话',‘用事实'是方法".这是最传统的理解,长期以来,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规范性的内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来诠释这一概念时,我们是否可以注入某些新内容呢?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网络时代,面对极容易被过激情绪带动而不够理性的网友,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坚持用事实说话.  相似文献   

19.
"媒介道德审判"产生于语言的多义性、文化传统的影响、媒体的越位、媒体商业利益的驱动、法制观念淡薄以及制度建设的空白,在积极层面,能够维护和促进社会道德发展,坚守社会正义,但背离了新闻职业主义,导致媒介司法审判,误导受众,伤害报道对象。  相似文献   

20.
被广告"植入"的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广告过分"值家罗贝尔·格兰所说,"我们呼吸着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和广告组成的",广告成为我们生活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一部分. 在新闻中"植入"广告已经为新闻职业伦理和相关法规条例所不容,但是否应该在电影和电视中"植入"广告,目前还处在一个相对"混沌"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