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现有的对教师生存状态与生命关怀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三种研究取向上,出现了关怀学生多,关怀教师少;关怀教师“类”生存多,关怀“具体的人”少;从单一方面关怀教师多,从整体上关怀教师少的问题,没有提升到教师生命的高度关怀教师的生存状态。理想的教师生存状态应该是“诗意地栖居”,而“诗意地栖居”是教师自由的栖居、创造的栖居、精神相遇的栖居和自我超越的栖居。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有一种诗意的境界.这种境界的形成,从外部来讲,首先要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这种环境应该以教师自我发展为主,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充分考虑教师自我感受,充分激发教师内驱力;  相似文献   

3.
哲学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言简意深,洋溢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吟诵之,函咏之,内心不但充满着崇敬、高尚与豁然开朗之感,而且沸腾着亲切、自豪与活力无穷之情。语文是充满诗意的,做语文教师是洋溢着诗意的,语文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散发诗意的语文世界里。语文教师的诗  相似文献   

4.
孙迎光 《焦作大学学报》2002,16(3):73-74,94
“人在教育中诗意地涵居”,不是教育局部的(如文学欣赏领域)和偶然的(如教师的教育方法带有诗意)状态,而是教育的整体状态,人原本就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作诗的本质是“让栖居”(让人诗意地栖居),即展示显示者与隐蔽者相互作用的人生境域,在这个意义上,教育者应该成为“让栖居”的诗者,使教育与本然的人生境域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龙士 《教学随笔》2008,(6):39-40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类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是诗人自己一生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他所期望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高度和谐。教育素以关心人的终身幸福,塑造真、善、美的健全人格,唤醒人类对个体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普遍认同与敬畏为其终极目标。我们的学校如果能让全体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让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能诗意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样的校园里,  相似文献   

6.
“世界充满劳绩,但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这句话栖居在我心里,伴我走过了无数个匆忙劳累的日子。无论外界多么寒冷,用诗意的心来生活,用诗意的心来工作就能感到温暖。“诗意地栖居”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只要心中充满阳光,就能诗意地栖居,所以在四季轮回的教育时光里,我总是干方百计地让孩子们诗意地栖居在融融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7.
德国当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在他的哲学著作中不止一次地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说得多么好啊!人,不管有多少劳顿、困苦,但还充满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大地之上。正是有这种诗意,人才在这块大地上延续至今。诗意是一种美,是一种崇尚美的精神之光的闪烁,是自由的心灵在广阔世界飞翔时撞击出的美丽火花。只要有生活存在,诗意就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8.
谢彦萍 《宁夏教育》2011,(12):76-76
利用假期,我读了肖川博士《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通过反复研读,我深感其中丰厚的诗意。作者以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与真挚的热爱,以睿智的语言,阐释了教师诗意一般的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  相似文献   

9.
“课堂富有诗意,教学具有美感,学生快乐成长。”2010年以来,洪湖一小以“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为办学理念,致力于建设诗意课堂,创造诗意教育,让课堂成为一个愉悦的场所,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让学生在诗意课堂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说:"人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对于教学,师生应该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追寻幸福的诗意,让课堂洋溢着诗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就是在生活中感触到诗的意趣、和谐和美的存在。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的崇高境界,学习诗词,畅游诗海.引导孩子在诗教文化中汲取营养;让学生诗意地生活,是在精彩纷呈的诗意的活动中呈现,吟诵、品位、鉴赏、习作……促使孩子们健全的人格在动态过程中生成.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原本是诗意的,根本上是为了人的。可是规训倾向的学校德育,紧捏而不是张扬人的个性,使德育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要么造就唯命是从、唯书唯上的盲从者,要么造就了言行不一、双重人格的伪君子,要么造就了什么都不信的道德虚无主义者。要转变这种消极状态,学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德育中”。  相似文献   

13.
法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地生活,是一种对人间、对世界怀着美好的愿望和情感的生活,是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是远离粗俗、鄙陋、愚钝,走向精致、高雅、聪慧的生活.它能使活动主体拥有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内在的、主体的体验、氛围和人际互动,使人生活在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和谐之中,生活在艺术的和诗意的氤氲之中.……  相似文献   

14.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生存状态研究的实证调查、心理分析和专业发展取向,关怀了学生,忽视了教师;关怀了“类”生存,忽视了“具体的人”;关怀了单一方面,忽视了整体。教师生存方式的扭曲、教育变革的呼唤和哲学研究的启示,要求教师生存状态研究走向生命关怀。教师生命本真的生存状态是一种“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5.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诗意地写作     
郭怀英 《课外阅读》2010,(8):146-147
海德格尔说过:“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的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美好。”那就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的同时,也学会诗意地写作吧。  相似文献   

17.
师之沃土     
有本书叫《要生活得写意》,光是书名就让人充满遐想。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要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是将“人,诗意的栖居”诠释得让人怀想不已。每个人都渴望诗意地栖居,那么,我们的教师呢?教师精神栖息的沃土在何方?  相似文献   

18.
霍庆 《学子》2012,(9):18-19
一、让心灵诗意的栖居——教师专业成长的支柱系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高效愉悦地干好工作,进而体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带给教师的特殊幸福,让自己拥有更充实、更有意义、更幸福的生活。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是一种心灵的成长,精神的成长。  相似文献   

19.
诗意的生存     
德国的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诗 :“人 ,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存 ,就是指那种在生活里处处都能感受到趣味和美的存在的生存。生活在教育情境中的师生都应该是诗意般的生存者。我一向把师生间的坦诚对话当作这种生存的表现。一位学生问我 :“老师您心中 ,我排第几?”我想也不想 ,便答 :“第一。”他疑惑地看着我 ,再问一次 :“真的吗?”我说 :“孩子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各种排行里 ,每个人都期望得第一 ,其实要拿第一也容易 ,就看你愿不愿意换个角度来看 ,只要另起一行 ,每个人都是第一。”另一位刻意打扮自己的女生…  相似文献   

20.
王海青 《青海教育》2013,(11):86-86
“教师心中有爱,腹中有诗,指上有金,就可以诗意地栖居了。”这是我在山东师范大学参加学习时一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很深的触动,也让我回味良久。原来教学也可以成为诗意的生活,原来教师也可以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