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有的新闻宣传.大到一个战役报道小到一篇稿件,都可见策划的影子。笔者在这里所要探讨的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策划。即从宏观着眼,发挥整体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对新闻报道的采访、角度的选择、主题的提炼以及协作方式等进行整体的构思和安排设计,增强整体效果。也就是丽绕一个时期的报道重点,策划一系列具有强烈震撼力、能引起社会反响的报道,形成舆论强势。这种报道上由微观斟酌到宏观把握的转变,已经成为当前新闻宣传的一种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新 《新闻前哨》2001,(10):19-21
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但是,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多半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舆论监督报道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批评报道没有下文);二是被批评者不在乎,甚至用反批评手段打击批评者,这就影响了舆论监督的质量和效果。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媒体在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时,新闻策划和操作中没有注意到社会和受众的心理承受力,没有与有关部门取得共识,没有与受众的舆论保持同步。 针对上述问题,新时期的舆论监督,要加强策划,操作时要坚持帮忙不添乱、加温不点火、客观不评判的原则。正因为如此,我采写的报道和…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媒体策划和设计? 1993年以来,“策划”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介所推行。在报道工作中,传播者增强了策划意识,过去那种配合式、被动式的报道组织方法被主动式、整体化的运作方式所取代,推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报道。在业界兴起这种与以往不同的报道方式的同时,学界也开始了对“新闻策划”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宏观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上,就谈不上新闻策划。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灵魂,而且要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新闻报道宏观策划如何创新是摆在地市党报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新闻报道宏观策划的创新要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丁文隽 《视听界》2000,(4):22-22
“新闻策划能力”就是在把握新闻规律的同时,对报道内容、报道角度、报道形式事先谋划和策划的能力。基于对“新闻策划能力”的这一基本理解,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县级电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策划能力。一、提高政治素质,强化宏观意识,是培养新闻策划能力的基础。有人说,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我认为,策划能力恰恰是节目主持人综合素养的体现,也可以说策划能力是新闻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做好舆论监督报道,必须着眼大局。做好舆论监督选题需要关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发现大政方针政策在落实中出现的温差、偏差、误差,从“中央明令禁止”和“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结合处选择“靶点”。心怀大局声自扬,只有把报道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舆论监督才能产生强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陈建顺 《新闻界》2005,(2):131-131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使之发挥良好的作用呢?笔者认为,地市报舆论监督报道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在“三贴近”上下功夫,同时提前搞好报道策划,确保舆论监督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报纸才会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聂庆喜 《青年记者》2006,(20):48-49
《山东卫生》杂志创办于2001年,随着杂志编辑记者的编采水平逐步提高,为适当减少报道数量,加大报道分量,突出杂志的报道特色,从2004年第4期开始,杂志开辟了“特别策划”板块,2005年,将“特别策划”改为“关注”,明确6个页码,规定了栏目的“四个一”框架:即一篇3000字左右的记者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事业的迅速发展与繁荣,派生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新闻媒介的策划因之而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传统的新闻业务研究中,人们习惯使用办报方针、报道汁划等术语,而“策划”一词,则是近几年从公关、广告、影视等活动逐渐引用到新闻传播活动中来的,它与新闻“嫁接”后,形成目前比较流行的“新闻策划”一词。由于  相似文献   

11.
柯骏 《视听界》2001,(1):21-21
在字典中,“策划”的意思是筹划、谋划等,近年来“策划”一词在新闻界的使用明显增多。“拿一个策划方案出来”,“这次的报道要好好策划,一炮打响”,“这档新闻节目很重要,一定要仔细运作”等语言,经常出现在编  相似文献   

12.
从事新闻工作14年来,我先后在晚报、党委机关报、都市报三类报纸当过社会、时政、经济、科教等多个不同条线的记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刚参加工作一年多,对被称为公安“110”的一次舆论监督,摸了一把“老虎屁股”。这次报道,不仅是对一个记者良知、勇气和智慧的考验,它所引出的关于媒体应如何开展新闻策划、政法机关应如何对待媒体舆论监督等方面的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3.
蔡雯 《传媒观察》2007,(7):5-5,7
新闻策划有两种,一种是对事件性新闻的策划报道,另一种是对非事件性新闻的策划。在后一种情况中,新闻策划就显得更为重要,要通过策划,将它放在特定的(即现在时的)坐标系内,使之具有时新性,旧闻变新闻。新闻策划被看作新闻出新的“魔棒”受到报纸编辑的重视,各个报纸纷纷兴起“新闻策划”之风。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优秀新闻策划范例,  相似文献   

14.
学科的边缘性,即与其他学科交叉、关联的部分。新闻策划中的边缘性,指的是在新闻策划中,关注新闻事件的非主体部分,关注新闻事件中行业、学科之间相互连结、交叉的部分,从这部分入手策划报道新闻,深入挖掘消息背后的深层内涵,用综合的、创新的视角拓宽新闻报道的范围和深度。交点策划法,指的是关注多领域、多学科的边缘部分,挖掘其相关联的部分,对各领域及学科的交点进行深入策划及报道的策划方法。交点策划法可分为行业领域渗透策划与学科领域渗透策划两类,而领域与学科的交叉则又可分为“迁移”和“融合”两种。  相似文献   

15.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在融媒体时代,手机移动终端、各类交流软件和网页等载体逐渐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做好肩负着报道国家大事职责的舆论监督类节目策划工作,确保信息内容的传递和节目内容质量,逐渐成为舆论监督类节目相关人员关注和研究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个重大突发事件,媒体都离不开应对,这个应对可以说就是策划,从操作层面看,对于重大事件性报道的策划,就是寻找一种“发现程序”。这种“发现程序”,是一个从“总体”到“局部”到“个体”的发现过程。即:从总体看,是一个个重要时空的信息组合;从局部看,是一个重要时空内一个个方面的信息组合:从个体看,是一个方面的一个个点的信息组合。  相似文献   

18.
蔡雯 《当代传播》2000,(4):37-40
近年来有关“新闻策划”的讨论 ,引发争议的焦点实际就是策划的客体。编辑在策划什么 ?是新闻传播活动还是新闻事实 ?“新闻策划”这个命题本身显然说不清楚这一概念 ,因此 ,我们主张不用这个容易产生意见分歧的词。但现实中 ,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 ,或者说一直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 ,大众传媒经常出于某种目的 ,策划并组织某些活动 ,或者诱发和控制某些事件 ,然后再加以大张旗鼓的报道 ,这种行为似乎已经超出了策划报道活动的范畴 ,的确在“策划新闻”了。有人将这种策划出来的新闻事件称作“假事件”(Psuedo -events) ,批评…  相似文献   

19.
策划的基本含义为“计划、打算”。策划运用于新闻,是根据新闻规律,对新闻报道运作的各个环节,即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所作的具体、细致的设计,旨在优化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张建伟曾说过,在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要试图去寻找什么重要新闻,而要努力使新闻重要起来。”策划就是一个使新闻重要起来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新闻策划在提高报纸质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报人的重视,为进一步强化新闻策划,把过去不定期的策划,“见子打子”式的策划,变成定期的策划制度,我们提出,在认真完成党报的“规定动作”,提高党报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通过强化新闻策划,搞好“处在选动作”提高党报的贴近性和可读性,报社编辑部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新闻策划会,将策划的题目和点子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头,今年1至9月,共策划出23个专栏,9个专版,86篇重点稿件的韪和三个系列12 论,实践证明,经过策划的版面,栏目,重点搞件见报后,受到读者好评,我们在新闻策划中,注意从三方面来努力,一是宏观与微观的协调配合,二是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三是善于让新闻充分体现其价值,产生应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