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武 《新闻世界》2009,(10):94-95
在电视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导入企业识别系统CI已成必然,其中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也是众多电视频道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由此许多频道纷纷结合自身经营优势和收视群体的文化特点,设计出既能满足该频道覆盖地区文化特色,又符合国际化标准的视觉识别系统,从而塑造具有中国特色与时代感的频道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2.
电视频道包装是打造频道品牌、推进频道营销、加强频道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进行频道品牌建设的具体实践.品牌的打造不仅是简单的视觉识别,而且是深入到频道理念,由内而外、内外合一地建立频道形象识别系统.如今,福建少儿频道的品牌建设已逐步进入专业化和策略化阶段,在播宣传和离播宣传相结合,频道品牌建设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3.
频道包装是频道时代电视的一种叙述策略,是频道的主导为了使自己的频道与其他频道区别开来而建立起的一个识别系统。通过这个识别系统,频道主导希望能够引发受众对该频道的特别关注,同时也给予受众对电视频道的阅读提供某种导航作用,并使之产生积极的有利于频道正面形象塑造的阅读体验与反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受众分众化趋势的日趋明显,中国电视已经处于频道竞争的时代,并出现了大量的专业化频道。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经济生活频道就是这种情况下逐步崛起的一个专业化频道,它坚持经济特色,通过开展大型活动,营造"民生经济"、"老板经济"、"美丽经济"、"旅游经济"的概念,从而吸引观众的眼球,有效地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专业经济频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5.
王永连 《视听界》2001,(2):10-12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当前电视理论与电视实践中的最热点的问题之一,所谓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频道按一定的划分标准(如内容,受众等)进行重新定位与划分,实现频道播出内容的单纯化,收视对象的集中化,频道特色的明朗化,大量专业频道的出现,将是我国电视媒体竞争新形势下的必然产物,是受众严重分化的必然要求,它必将带来电视业的资产重组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带来我国电视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在频道专业化改造的趋势下,目前,专业频道虽未大量出现,但一些相关问题确实有探讨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基于我国频道专业化发展的现状,中西方电视行业的巨大差别和我国频道专业化产生的特殊背景,如果我们脱离客观现实,在频道定位上步伐过大过快盲目追求所谓专业化,无疑是行不通的.这也证明了在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和电视的大众化传播方式间存在一个平衡,这个平衡也是频道定位的根本出发点.把握好这个平衡,既可使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又可以进一步推进频道专业化进程,违背这个客观规律,就会导致频道经营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频道专业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了.它已是电视媒体发展的大势所趋.并且注定要成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专业化频道,如CCTV-3综艺频道、CCTV-5的体育频道、CCTV-6电影频道等。各省、市级电视台便纷纷效仿,一时间如火如荼的频道专业化热潮席卷了整  相似文献   

8.
唐雨 《视听纵横》2001,(3):55-57
所谓电视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从某种概念上讲,这就是给频道定位。既然是定位,那么,定位的方式是否科学?所定的位置是否科学?定位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说,定位本身的专业程度将对电视专业频道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是简单地以不同的专业将不同的频道加以区分,它是经充分研究后对频道“专业”的一种科学再现。定位的专业化是城市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道路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电视传媒“窄播”经历了栏目-频道的资源优化配置实验之后,频道的专业化建设和专业化频道的建设开始浮出水面,这已成为当前电视传媒改革发展、经营运行中最为鲜活的景观。 一、专业化频道的生存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有线电视网络迅速发展,电视频道不再是稀缺资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1日,陕西电视台八个频道全新登场。蓝黄两种明快色彩组合而成的台标,八个频道异彩纷呈的靓丽面孔象一股春风吹进了冬日的荧屏,陕西电视台开放、现代、文明、向上的新形象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迈开了频道专业化的第一步。 其实,在现代企业中形象是继企业生产的三大资源——人、财、物后,被企业普遍认为的第四大资源。目前,我国省级台和城市台频道专业化的步伐发展非常迅速,电视频道月增,台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电视也面临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频道竞争,说到底是电视台整体形象的竞争,而频道包装是构成电视台…  相似文献   

11.
频道专业化问题,可以说是当前我国电视体制改革与进一步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实现跨越式飞跃的一次机遇,甚至有人将频道专业化称为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显然,电视频道专业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出现的时间晚,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2.
陈明  丁智擘 《视听界》2005,(1):54-56
央视急速推进频道专业化,四年多的时间里开办了七个频道,这样的速度在国际上也不多见。然而,这几年开办的几个专业频道或多或少存在问题:科教频道“叫好不叫座”;戏曲频道、少儿频道的受众面太窄,广告投放很少;西部频道出师未捷,开播时间就下马;新闻频道开播后虽引起较大反响,但其信息量少、谈话节目的制作模式等也受到诟病。而今,音乐频道的开播,它的专业化之路将如何进行,从它的节目编排和定位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出来。音乐频道的专业化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一、频道受众定位的失误关于电视专业化频道的定位方法主要有两种,…  相似文献   

13.
在多频道共存的背景下,国际电视业走向频道专业化,进而实现频道品牌化发展的方向.人们已经越来越普遍地将电视栏目、电视频道看成一种文化产品,在完成一个频道的策划、制作等程序之后,还要将自己的频道进行包装,一个完整的电视文化产品才算真正完成.我们借鉴国内外的优秀频道包装经验,加快建设我国电视媒体的整体包装,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电视媒体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频道包装已成为品牌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起源于美国的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为频道包装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借鉴本文阐述了什么是频道包装.CIS战略如何在频道建立识别系统,并通过旅游卫视品牌包装的种种策略和实践,希望能为我国电视频道的品牌包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频道专业化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潇 《新闻知识》2003,(4):53-54
2002年,频道专业化是电视人谈及最多、也是最时髦的词语。许多省市电视台的专业频道纷纷上马。新闻频道、经济频道、体育频道、影视频道纷纷闪亮登场,频道宣传的广告也是铺天盖地,甚是热闹。吊足了电视受众的胃口后,人们却发现,频道专业化后出现一些新栏目,但节目的编排和质量大同小异,黄金时间电视剧满天飞,频道定位不明,节目粗制滥造、庸俗化、贵族化、媚俗化的电视顽疾依然如故。仍然是新瓶装陈醋,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电视受众为何不买账,如何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这是电视人和电视理论工作者应该冷静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视业的发展和受众市场的变化使得电视频道专业化成为必然,频道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专业化频道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这对频道的品牌经营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文试以Mbox合肥电视台影院频道为例,通过对频道的品牌定位、栏目设置、受众分析来探讨电视专业化频道应如何经营。专业化频道应该有鲜明的定位,找准市场,找准目标受众,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取得较好的市场效应。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电视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理论开拓是在电视媒体实践的刺激下才逐渐开始的。从中央电视台进行多频道、专业化改革试验以来,全国的电视媒体在集团化的浪潮下逐步开始关注如何优化配置多频道时代电视  相似文献   

19.
白小易 《视听界》2002,(4):45-47
影视频道是最早出现的电视专业频道,但严格地说,它又是一个没有自己特色的专业频道。如果说在电视综合频道时期(指各省、市有线、无线电视台都以综合频道为其主频道的时期,这一时期以有线、无线电视台的合并,频道资源的重新整合而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电视的专业频道时期),影视频道以最早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电视包装全称电视品牌形象设计与策划,它是对电视台的频道和栏目的整体形象进行外在的形式要素上的一种强化。随着市场的发展,每天数以千计的节目,使电视成为一个庞大的超级市场,在这种媒体过剩的背景下,电视进入了品牌时代,频道包装已经成为频道参与品牌竞争、增加广告收益、提高盈利能力的有力武器。频道包装被视为树立频道整体形象,彰显频道风格特色,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根据节目具体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节目形式,对频道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电视包装主要分为频道整体包装、频道栏目的包装。电视包装还可以使用个性化的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