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王溥 《新闻前哨》2011,(3):45-46
在楚天都市报提出主流化转型并全力实践这一理念方针下,体育报道如何贴近读者需求,如何彰显人文情怀,如何在充满胜负悬念的赛事背后呈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如何摆脱新闻同质化的难题?在广州亚运会的"新闻大战"中,楚天都市报的采编队伍,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文的视角,审视每一个事件与人物,在"大亚运"的报道背景下,为读者带来全新的报道体验。  相似文献   

3.
披荆斩棘,风雨兼程。弹指之间,楚天都市报走过了10年征程。10年前,楚天都市报创刊时,湖北日报社党委和都市报编委会非常明确这张报纸的定位,就是“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明确这张报纸的办报方针,就是“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10年征战,几多开天辟地,几多铁马秋风。虽然成长中有些磕磕碰碰,但楚天都市报一路走来,在坚持自己的办报宗旨和办报方针上没有动摇过,在办一份“党和人民都欢迎的报纸”两个诉求上始终在下功夫,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楚边 《新闻前哨》2009,(12):31-31
10月16日.楚天都市报“新一轮大发展动员大会”召开。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江作苏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集团副总编辑、楚天都市报总编辑张勤耘介绍都市报新一轮大发展的目标和工作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新闻出版事业的繁荣和报业市场化趋向的不断深化,各地省级晚报(都市报)的迅速崛起成为我国报业的一大亮点.它们具有鲜明强烈的时代特征,通过独特的新闻视觉,贴近群众,干预生活,以生动活泼、敏锐泼辣的风格广泛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在省级晚报(都市报)迅猛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报道”发挥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各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特别报道”由每周“周末版”、“星期刊”进而扩展到每日推出固定的专版,如华西都市报、三湘都市报、大河报的“特别报道”,楚天都市报的“大特写”,燕赵都市报的“社会描述”,齐鲁晚报的“纵深新闻”等等,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与肯定,极大地促使报纸发行率上扬,促进了报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汉报业市场有两大报业系统,分别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和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武汉晚报》、《武汉晨报》一同被称作武汉都市报市场的“江城四小”。  相似文献   

7.
《新闻前哨》2001,(7):12-15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蒋祝平、副书记王生铁,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缪合林分别对楚天都市报作出批示,勉励他们把《楚天都市报》塑造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蒋书记的批示:“楚天都市报‘品牌塑造’成绩斐然,且为省争了光彩,给报社经济作了重大贡献。务要珍惜、巩固和提高。省里应予大力支持,使其办得更好。”王副书记批示:“《楚天都市报》在改革的推动下,办报水平不断提高,发行范围不断扩展,发行数量不断增加,读者遍及城乡,办报成绩显著。要发扬成绩,发挥优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进一步注重并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争创全国第一流的办报水平。”缪部长批示要求楚天都市报“以更新的改革精神、更稳健的步伐,实现更实质性的超越,努力争取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 省委领导的批示,给楚天都市报全体员工以很大的鼓舞。他们决心再接再厉,为把《楚天都市报》办成全国性的知名品牌而奋斗,以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希望、广大读者对《楚天都市报》的信任和支持。下面刊登的就是他们在总结前段在“品牌塑造”方面的理念和运作形成的文章,希望能够对新闻界同仁有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8.
2月21日,趁着春天万物复苏、百舸争流之势,已走过15年发展历程的楚天都市报再度改版。这次改版的突出亮点是一举推出《楚天深读》、《楚天调查》、《楚天关注》、《楚天视点》、《楚天人物》、《楚天广角》、《楚天扫描》七个版头,由此聚合构成本地新闻的深度报道高地。其规模大、题材重、力度强.较充分体现了该报“权威、重大、深度、及时、贴近”的办报主旨。  相似文献   

9.
《楚天都市报》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神话。这个奇迹、这个神话是在短短八年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审视《楚天都市报》八年来艰难跋涉的足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去总结其成功之道。但在我看来,概而言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楚天都市报》创造奇迹、创造神话的秘密之所在。《楚天都市报》正是用深沉厚重的"百姓情结"铸就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楚天都市报在主流化转型的探索与实践里所取得的成绩是非常显著的,从最近几年连续推出的影响全国的重大典型中可以得到证明。从浅层意义上来说,楚天都市报在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为都市类报纸作出了表率.  相似文献   

11.
最近,全国有影响的齐鲁晚报、楚天都市报、大河报新的总编辑走马上任:郝克远任齐鲁晚报总编辑,大众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张瑞云不再兼任齐鲁晚报总编辑;蔡华东任湖北日报社副社长兼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湖北日报社原副社长兼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于2000年8月14日不幸病逝;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马克强兼任大河报总编辑,原总编辑王继兴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大河报总编辑。三家晚报、都市报新总编到任  相似文献   

12.
2021年,湖北赴全国四大区域、十大城市开展了“极目楚天畅游湖北”宣传推介活动,激发湖北文化旅游市场活力。为持续强化“极目楚天畅游湖北”的品牌效应,极目新闻2022年推出“极目楚天畅游湖北”文旅局长系列访谈活动,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主办,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承办,湖北省各地文旅局长陆续出镜,为所在地方文旅代言。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针,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而提出来的。换言之,新形势也给我们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新机遇。联系办报的工作实践,对于都市报的新闻采编,如何落实“三贴近”,笔者有如下一些体会。 都市报的“市井新闻”是笔者着意思考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都市街头、邻里之间的生活新闻。  相似文献   

14.
太阳刚刚升起,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门口就已经有人在探头询问:“请问哪位是邹编辑……” 找人的是楚天都市报的读者,他们或来投稿,或有事相求;被人找者是楚天都市报副刊部的副主任、多个副刊的责任编辑──邹晖。 与楚天都市报同步成长的她,短短四年,可谓名播荆楚。在楚天都市报上百万读者中,或许有人会陌生于她的名字,但提起由她编辑的一个个副刊,却鲜有不熟悉的。从《百姓生活》到《打工一族》,从《银发岁月》到《大学校园》,从《婚恋家庭》到《情感话廊》……邹晖与她编辑的副刊,伴随着楚天都市报的快速成长,早已深入到了读…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楚天金报》创刊5年,发行量不断攀升,利润指标连创新高,成为全国第二代都市报中的佼佼者。11月19日,在“《楚天金报》创刊五周年暨全国第二代都市报发展研讨会”上,“金报现象”引起了来自全国部分第二代都市报的老总和专家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6,(12):F0002-F0002
11月7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隆重集会庆祝第七个记节的到来。在“记读心连心”报告会上,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的记走上讲台,深情讲述令人难忘的新闻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在《楚天都市报》的大采编室内,“想市民之所想”、“急市民之所急”、“帮市民之所需”、“解市民之所难”几行大字,醒目地张贴在一面墙壁上.对都市报人而言,这绝对不是空洞的标语口号,而是他们办报理念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三年磨一剑。楚天都市报实行主流化转型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吸引了学界、业界的密切关注。7月14日,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在汉主办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1999年12月28日,《楚天都市报》创刊三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汉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缪合林等省市领导,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部分高校和新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20多人参与会议。 会议由湖北日报社副社长、楚天都市报总编辑杨卫平主持。楚天都市报常务副总编辑蔡华东代表该报编委会向大会作了创刊三周年工作汇报(本刊另发)。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缪合林在讲话中热情洋溢地祝愿“明天的楚天都市报比今天更好”(讲话全文本刊另发)。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记协主席李德华,代表省委宣传部对都市报三年取得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三年磨一剑。楚天都市报实行主流化转型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吸引了学界、业界的密切关注。7月14日,中国记协国内部、湖北省记协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联合在汉主办"楚天都市报主流化转型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