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以旅居福建的日本人宫川次郎与其著作《福建风土记》为中心加以分析整理,从福建海洋文化基因、福建文化的辐射影响力等方面,梳理《福建风土记》中所展现的福建海洋文化价值和宫川次郎的福建印象,以期探讨近代日本人的福建观。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旅游教育的特点。在分析了福建旅游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发达国家旅游教育对福建旅游教育启示:(1)改革现行福建旅游院校的招生制度;(2)确立明确的福建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和清晰的培养层次;(3)构建"政府引导、协会主导、市场运作"的福建旅游教育机制;(4)对接福建旅游业发展,打造福建特色旅游教育。  相似文献   

3.
弘扬与践行福建精神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灌输就可以达到的,必须通过提升福建精神的公信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来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群众更好地认同内化福建精神。为此,要运用典型引路以提升福建精神的公信力,重视利益驱动以提升福建精神的凝聚力,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以提升福建精神的渗透力,从而为福建精神内化为福建人民的价值追求搭建一个三维路径。  相似文献   

4.
与宋代相比,元代福建的科举事业远不及宋代繁盛,在南人地区内,也没有一定的优势。据《八闽通志》记载,元代福建进士及第36名;而据《重纂福建通志》记载,元代福建进士及第73名。元代福建科举的暂时低落是有一定的客观因素:其一,元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制约了士人的科举活动。其二,元初福建人民抗元斗争和元末的战乱,使得生灵涂炭、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文教荒废,对福建的科举活动也必然产生严重的影响。其三,元代福建行省的置废分合十分复杂,大大增加了闽人科举考试的难度,严重打击了闽人科举活动的热情。尽管如此,元代福建科举还是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为明清福建科举再创辉煌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5.
福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为福建造纸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的原料。自唐代始,福建开始造纸。宋元时期,福建造纸业进入发展时期,为图书出版业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明清两代,福建造纸业进入全盛时期,优质的纸张行销海内外。  相似文献   

6.
认为福建期刊业存在网络出版不完备,发行路径较为狭窄,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提出福建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应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推动各期刊社通过期刊内容数字化的“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优化福建期刊群的内容结构,整合期刊内容资源、扩大规模,组建数字化的有机融合的福建期刊集团。福建期刊数字化集团的依托与作为的具体形式就是福建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的建立。可通过主题统筹策划福建期刊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创建网络海西主题期刊群及《海西文摘》电子期刊,组建福建网络科技期刊群,根据市场细分用户群创建手机电子期刊等方式建立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福建期刊数字化集团的建立有利于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使得期刊产业连接旅游、商贸、教育等诸多行业。收入模式也将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广告费、发行费、衍生产品的开发等都将带来可观的利润。  相似文献   

7.
自南朝以来,闽籍诗人以及宦游、流寓福建的非闽籍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作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旋律,是福建诗词创作传统的核心,当代福建诗人,包括旅居海外以及港澳的闽籍诗人,继承和发扬了福建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不断推进福建诗词创作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宋元时期福建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部,唐宋以前,文化、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南北朝衣冠南渡,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入福建,且唐宋时期北方战乱未波及福建,使福建经济在宋元时期得到很快发展,在造船、航海、桥梁建筑等领域走在全国的前面。  相似文献   

9.
"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是新时期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直接服务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应该以福建精神为引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创新性人才,为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福建进口贸易现状以及福建进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影响做了实证分析,主要采用协整分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方法做了实证方面研究,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福建进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是正向影响,福建进口贸易对福建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德鲁大学(Drew University)馆藏资料为主要基础,描述清末福建美以美会教会两次内部争论,力图从新角度探讨清末基督教史。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并不是清末中国基督教的唯一代表。中国基督徒、西方传教士,同样是清末传教运动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清末福建美以美会,传教士的内部矛盾与华人基督徒的影响密切相关。双方的互动交流构成清末基督教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巴蜀是共处在四川盆地的,在巴蜀大地上有成百万清代前期的闽籍移民后裔,他们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闽文化,成为今天四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明理学在客家地区的传播史,过去隐而不彰.本文从理学与赣南客地的最初因缘、闽学在福建客家地区的传播、阳明心学在赣闽粤边客地的传播三个方面表而出之.认为周敦颐与二程在赣南的活动对理学的创立具有奠基作用;闽学先驱杨时、罗从彦及朱子追随者在闽西客家地区的努力使闽学在闽西得到及时和广泛的传播;明中叶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对于安定湘赣闽粤边区社会、促进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起到特殊作用,他倡导的阳明新学因而大行于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促使部分士人由理学改宗心学,使陆王心学在客地骎骎乎与程朱理学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闽南侨乡社区体育指导员现状的研究:比较全面了解述有“闽南侨乡”之称的泉州、厦门、漳州三个地区社区居民体育指导活动开展的状况,就能从中更进一步分析目前这些地区社区体育活动指导人才不足、学历层次低的主要原因,并总结出一个适宜自己的指导管理方法,为促进该地区社区体育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甦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1):134-140
《协大农报》是协和大学农学院教师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建设中国农村、争取抗战胜利和推广农学研究成果而创办的,它也确实起到了服务于福建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福建省农学科研水平和促进福建省农学科研队伍的成长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191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始终重视出版发行专著、小册子和报刊等各类文献。协大教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是其主要出版物,这些专著不仅是协大学术研究成果,而且还代表着中国某一学术领域的最高水平。此外,协大出版了大量的报刊,其中,约占总数30%的报刊为学术期刊,因而“颇受国内教育界的欢迎”。协大出版物的著述者不再是一心传播福音的神职人员,而是以郑作新等为代表的大学教授与接受现代知识教育的学生。由于教会大学出版物的世俗化,所以,其影响范围较之其他教会出版物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7.
This pamphlet was issued on January 18, 1965, by the Office of the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Fukien Province (based on discussions at a national conference call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The pamphlet bears a Communist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SECRET, but is available in American libraries.  相似文献   

18.
同治十三年日本出兵侵台,钦差大臣沈葆桢首倡设立福州至台湾之间电报,以通消息。后因沈氏调任两江总督,而未及实施。光绪三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奏准设立台湾电报,并建成自台湾府城至旗后和安平的两条线路,总长九十五里。这是中国自己修建并由中国人掌管的第一条电报线,在中国邮电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台湾建省之后,首任巡抚刘铭传进行一系列近代化建设,其中包括台湾电报的建设,并敷设了闽台海底电报线。甲午战后,台湾割让,李经方据理力争,拒绝了将闽台海底电报线移交给日本的无理要求。此后,中国与日本进行长达数年的交涉,最终迫于形势,不得不将闽台海底电报线让售与日本。  相似文献   

19.
李在全 《教育学报》2005,1(6):87-94
本文通过对福建协和大学的乡村建设意识理路的转变、组织机构的沿革以及诸多实验个案的考察,来探讨教会大学的乡村建设运动及其与近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的关系,并在分析其乡村建设运动特色和评价其绩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对目前学术界的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研究定论进行了初步省思。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闽南语流行歌的歌词从日据时期的初创期开始,就从未能够脱离开汉文言与国语(白话)的影响,这些歌词大多是文言诗歌的旧体形式(如对偶、押韵、长短句)与新文化新思想的结合体,并且大都采用文言、国语(白话)与方言语汇的交杂并用的书写方式.台湾早期的闽南语流行歌对此后台湾文坛的歌词创作有着持续的影响.据此可看出作为中华区域文学的台湾方言文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