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命题作文[模拟题一]以“_____________,请听我说”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思路点拨]文题中的“说”是关键词语,说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或其他。说的内容应是本文叙述的重点,这里的“说”主要是指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可以说自己心中的委屈和不平,可以说自己的希望和要求,可以说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但要注意说的话要真实、客观,意见要正确、合理,不能偏颇,否则就难以站住脚,难以让人接受。不管从哪个角度选材,都要紧紧抓住一些具体典型的事例来表述,要形象化、典型化、具体化,不要概括抽象地说。本文无论写成哪种文体,都…  相似文献   

2.
庄荣凤 《现代语文》2014,(9):145-146
一、认真审题 学生在写命题作文前一定要认真地审题,对题目中蕴含的有效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把握住出题者的出题动机,然后找出“题眼”。写作的第一步首先要看是什么文体。如果写“我的------”,学生可以写身边的人,也可以写自己喜欢的物,还可以写自己难忘的亲身经历。写人、物或者经历,可以写成记叙文。  相似文献   

3.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请以"让步"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写作点拨】《现代汉语词典》对"让步"的解释是:在争执中部分地或全部地放弃自己的意见或利益。"让步"作为一种处世理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都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让一步,于事可以风平浪静;让一步,于人可以海阔天空;让一步,  相似文献   

4.
【文题设计】以"迟到"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迟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但又难以写好的作文试题。首先要正确地理解文题。何谓"迟到",《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本)解释说:到的比规定的时间晚。尽管在我们的习惯认识中,"迟到"是  相似文献   

5.
文题卡耐基曾说过:"发现你自己.你就是你。记住,地球上没有和你一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你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歌唱,只能以自己的方式绘画。你是你的经验、你的环境、你的遗传造就的你。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耕耘自己的小园地;不论好坏与否,你只能在生命的乐章中奏出自己的发音符。"请你以"学会欣赏自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6.
换位思考,是说与人打交道不光要为自己着想,也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问题,想事情。这跟平时说的"理解万岁"有些相似,但更进了一层,可以看成是达到理解对方的基本方法:能够换位思考就容易相互理解,否则理解别人就难以做  相似文献   

7.
王新霞 《新高考》2011,(Z1):20-21
一、何为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一步与一生》《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二、辨明各要素间的关系:要从不同层面解读构成命题的诸个要素例如①"一步"与"一生"是包含关系:一步步组成一人生,每一步都很重要,但又有许多步是可以重来的。②"一步"与"一生"是条件关系:只有走好每一步,才能成就无憾一生。③"一步"与"一生"是假设关系:即使走错一步,也不一定决定人的一生,有推倒重来的勇气更值  相似文献   

8.
<正>[作文设题]屠格涅夫曾经说过:"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宽容的。但是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在这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宛如蜜蜂采花般地忙碌着,很少顾及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我们常常在工作中因意见、观点或利益相左而产生矛盾,也难免在家庭生活中因一些琐碎小事而产生误会、磨擦,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宽容理解之心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而,对半命题作文而言,补全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半命题作文补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考虑自己的写作特长,以内容"熟"为基础,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一、找"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写好,有没有典型的素材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在调用储备素材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补题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补好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如,写  相似文献   

10.
【课程缘起——课标与考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对写作的要求中指出:中学生的写作要"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2012北京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在对表达的要求中指出:能写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实用类的文章,也可以写文学作品。其中第一条具体要求就是:符合题目要求。以上要求表明,根据题意完成作文即合题,是考场作文的基本要求。从阅卷来看,是否合题也是高考作文评分入类的依据,不合题的文章,内容再好、立意再高,也难以在考场上取得高分。  相似文献   

11.
<正>"说",一个多么简单的词语,而这个简单的词语却会引发一系列不简单的事。"说"是一种艺术,运用得好,收益良多。蔺相如用"说"留下了"完璧归赵"的美谈,烛之武用"说"退了秦军,晏子用"说"赢得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你说、我说、他说,是一种言论自由。在这个法治社会里,人人都有说的权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这样才能使社会进步。你说、我说、他说,是一种交流。生活中需要交流,有了交流,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人与人  相似文献   

12.
半命题作文     
小朋友们,半命题作文是我们常见的作文题目,它属于范围命题。它较全命题作文要开放一些、自由一些。必须把写作看成一件极为寻常的事,一件自由的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且慎重的事,好比高标准的说话一样。写好半命题作文,就是在认真且慎重地表达。它自由而不随意,限制而不约束,练习写半命题作文,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先贤孔子曾经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要讲究语言美,没有文采的文章是难以传播的。前苏联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在谈到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也曾经说过:"一篇语言一般而内容丰厚的文章,犹如相貌丑陋而心灵美丽的姑娘,要我佩服她可以,要我娶她绝对不可以"。由此看来,文采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何等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文采飞扬呢?下面将自己多年来在教学第一线积累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正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它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立的人。因此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健康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5.
从近年中考命题总体形势上看,命题作文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命题作文的特点是题目相对完整而确定,让考生一目了然。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从总体上说只需做到"抓住关键词语"。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独词式"命题"独词式"命题,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单独的词构成的题目。这类题目提供的参考信息比较少,题意相对笼统,写作范围往往比较宽泛,题旨有时不够具体。审题时可以采用"补足因素法",即,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补充一些条件、限定、形容、结果等元素,使题旨更加明确具体。如201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歉疚",审题时可以在前面加上"那件事  相似文献   

16.
[文题] 成长是什么?一个小男孩稚气地说:"成长是一只皮球,充满着活力与朝气,它总是奋力地向上跳跃着青春的旋律."一个中年男子沉稳地说:"成长是一首曲,它给人一种幽雅的感受,使人领略到艺术的音韵,给人的心灵浇灌了许多养分."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说:"成长是一种美妙的回忆,现在想来,许多快乐便萦绕在我的心头."每个人由于个人生长环境、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成长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亲爱的同学,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哪些人、哪些事对你的影响最大,你的内心深处肯定有着独特感触吧?  相似文献   

17.
[文题] 有这样一个人,不管每天有多忙,她每月总会抽出一整天时间去做一棵"白菜".她让自己摒弃一切杂念,只把自己想象成一棵"白菜".渴了,就喝几口水;饿了,就吃几块饼干.她说,当她身为"白菜"的时候,人生就出现了短暂的空白;当她返回"人"的时候,她会有两世为人的感受,会有脱胎换骨的清新感……总之,人生有了空白真好.  相似文献   

18.
[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禅诗说:"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事态度,它和人的处境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高青山 《教书育人》2012,(32):53-54
副主任,可以说是主任的搭档和助手,也可以说是主任的下级。不管怎么说,副主任服从主任的领导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副主任要发挥自身作用,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做到"人之上视人为人,人之下视己为人",必须"自尊不自卑,自强不逞强,自信不自负,自立不独立",做一名"四自"的副主任。一、自尊不自卑自尊,即自我尊重,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许别人歧视。自尊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自重,要注意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全命题作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命题形式,全命题作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