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新华社成立二十周年展览会,布置在总社图书馆的阅览室里。还在会场门外,就可以望到入口处正中盆花环绕着的毛主席石膏像。进入会场,石膏像背后是丝绒屏风,屏风上挂着1956年中央领导同志接见新华社国内分社会议全体代表的照片。沿屏风安放的一排玻璃櫃里,陈列着党中央有关  相似文献   

2.
我是谁     
14年前一个夜晚,凯文·卡特在汽车里亲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自由摄影记者,至今仍为人所传道的重要原因是他的那张获得普利策奖的照片——《饥饿的苏丹》。这张照片记录了一名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  相似文献   

3.
在石景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拍摄于1942年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男子,头戴黑色礼帽,身穿黑色长袍,一手扶膝,一手搭靠在旁边的桌子上,端正地坐着,看上去像是某个富贵家族的少爷,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然而,他的真实身份是新四军的一名侦察员,这是他在敌占区侦察敌情时,乔装打扮后拍摄的照片.他叫余昌和, 1922年11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新四军, 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于石景山区金顶街街道离休.余老亲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名有着丰富战斗经历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4.
瞬间与永恒     
照片是一种直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图片。进行照片档案整理工作近一年来,我从这一幅幅带着人间沧桑、世事变迁的照片中看到了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虽然经我手整理的照片不下五千幅,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组照片。 在我整理的照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反映平民生活的,自然镜头也没少瞄准上海的弄堂。弄堂——一个代表着上海平民生活的名词,相信每一个上海人都最熟悉不过了。弄堂里总是有一种日常生活的安详实在,这就是上海人的生活底色。要是一个人到了上海而没有去上海的弄堂走一走,应该觉得很遗憾。照片上的弄堂虽然是四五十年前拍摄的,而且也不知其名,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地理》做过一期印度专题,有张照片是个酒鬼一头扎在树窝子里昏睡,旁边是堆刚刚呕吐出的秽物。图片说明让人印象深刻:“此刻,他离神更近一些!”  相似文献   

6.
冷静的判断力摄影记者的任务是,把现实中的杂乱的形式给以条理化。他能够把出现在他相机面前的他所清楚地看到和理介的景物,组织和压缩限定在一部分现实景物里,从而在他的照片里清晰和明确地表现出来。他会利用强化的表现手法,使它有助于进一步阐述照片的含意。在照片里,他合理地运用某些形式的有关特征和强调重点,借以加强照片的内容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镜头是最重要的步骤。这一步骤明显地表现了摄影记者的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锐娜 《档案》2014,(3):24-28
正新华社老记者高向明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像所有这个年龄的老人一样,平日里走在路上,她佝偻着脊背,步履非常缓慢,似乎每走一步都要用尽所有的气力。但是,在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区里,当走进她的家,会立马眼前一亮。你会看见客厅的一面墙上布满了她各个年龄阶段的照片。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新闻岗位的新华社老记者,她知性的美丽、犀利的目光、飒爽的英姿都跃然照片之上。老人命运多舛,但是她毕生热爱的新闻事业、真实而有力的数次新闻报道让她心中欣  相似文献   

8.
中央某大报一名记者在参与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过程中,仅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发了45条消息、多张照片。原来他凭的是10多年与航天打交道的学习与积累。由此想到了两则名人轶事:著名剧作家曹禺1980年访美归来后说,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采访他只是有目的地提了几个问题,在报上发表了3篇文章。文章里谈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而且事实没有出入,材料准确无误。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上世纪80年代初到香港演出。当地一名年轻记者到后台采访他,他们见缝插针谈了不到一小时。在香港的15天里,马季见到了这位记者关于这次采访他的5篇文章。这些记者…  相似文献   

9.
多名男女赤身裸体的不雅照.挂在网上已经几天了。作为昆明市发改委一把手.胡炜彤还是“弄不清”照片里的“男1号”到底是不是他的部下——成建军。  相似文献   

10.
韩丛耀 《新闻界》2002,(5):52-54
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时时刻刻都在捕捉瞬间,对于他们来讲,重大新闻题材里有精彩的瞬间,左邻右舍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精彩的瞬间。对瞬间的发现和记录,既需要有一双敏锐的慧眼,更需要有一颗善良的心灵。每一个摄影者的工作方法和表现手段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其结果应该是一样的,那就是创造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直击受众心灵的“决定性瞬间”。主观记录者说所谓主观记录者只是相对他较多呈现的某类作品而言,他首先是在客观观察的基础上,在照片的画面形式或题材的诠释中强烈地透射出摄影者的个性化色彩,其风格鲜明,态度明朗,每一位…  相似文献   

11.
巴晓芳 《新闻前哨》2009,(12):42-43
一、这是一张开始泛黄的黑白照片。身穿风衣的郭超人坐在一间农村的堂屋里.周围簇拥着他的亲属和乡邻。 “照片是1986年4月29日拍的.右侧是他的二婶.后面是他的堂弟……”郭超人的表侄吴建新拿出了他精心保存的照片,向记者讲述着他引以为自豪的杰出表叔。  相似文献   

12.
客观上讲,会议新闻给摄影记者所提供的拍摄条件是相当严格而有限的。重要会议大都在某一个固定会场召开,如果拍摄会场照片,今年拍摄的与去年、前年的没什么两样。再者,会议新闻照片多在会议进行中拍摄,重大的、严肃的会议,有的拍摄者抢拍几张就得离开会场。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拍摄出精彩的会议照片。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的国庆宴席上。坐着一位来自吉林省榆树县的青年农民。他喜气洋洋,正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度国庆节。他那份幸福和自豪。永远感染、激励着后人奋发图强。这是一张37年前的照片。照片上那位青年农民就是刘景发。现年已经67岁的刘景发,是榆树市新立镇农机站的一名退休职工,年轻的时候是一名拖拉机手,他以集体为家大公无  相似文献   

14.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15.
骆大洪 《新闻界》2001,(3):58-59
作为一名乡镇报道员,接待新闻单位来人,和记者一起采访是常有的事,然而,跟新华日报摄影记者程光采访一天,我深深地被他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所感动,他的为人真让人钦佩,叫人难以忘怀。3月13日,程记者来到射阳县合德镇采访,当商量确定采访对象以后,上午8点钟,我和他打的第一站到侨谊纱厂采访技改投入的稿子,车间里,他在机台上爬上爬下,抢拍工人生产的镜头,不厌其烦地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作为初学摄影的我原来以为拍照片比写文字稿省事多了,不需要动脑筋,看到程记者一丝不苟的工作,使我改变了认识,要拍好一张照片,准确地…  相似文献   

16.
飞雨 《北京档案》2007,(2):41-41
答:照片排列是指照片在照片册中的排列顺序。排列时,要注意先排组.后排张。一组照片是指有密切联系的若干张照片,如一次会议、一项活动、一个项目等形成的若干张照片。组与组的排列是按该组产生的时间顺序而定。每组的顺序确定后,就要进行组内每张照片的排列。一组照片应按图像所反映的重要程度结合照片形成的时间顺序排列。如一组会议的照片共归档了5张,第一张应是大会会场的照片,第二张是大会主席台的照片,第三张是大会主持人的照片,第四张是领导人讲话的照片,第五张是大会群众场面的照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身居深山仓库的武警8690部队军械保管员厉成道,作为一名普通的士兵,服役10年来,一手坚持擦枪,一手勤于写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优异成绩,在寂寞的怀抱里激扬了青春风采。军营是他爱的归宿,写诗是他情的绿洲。队列、散打、射击样样拔尖,学习、劳动不甘人后。他简直像是军营中一个跳动的音符,不断把人生的意义升华。并且,他把感情糅碎了、湿润了,慢慢地走进官兵的心灵,细腻地感受他们每一个漂亮动作、每一声高亢的歌唱。每当熄灯号响后,他便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把白天的自豪和疲惫统统写进诗行:老兵是军营中永恒的雕像/举手投足深刻而丰…  相似文献   

18.
刘元文 《新闻世界》2007,(12):33-34
在他公司的墙上,挂着一幅新华社记者送给他的黑白照片.拍的是一位国家领导人出访俄罗斯时,其他国家领导人到机场送行。这张照片曾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照片里.站在这些国家领导人身后戴着墨镜的那个人.就是他——  相似文献   

19.
敦煌悲天     
王道士留下了一张照片,一脸难以揣摸的神情。青衣道袍裹着五短身材,袖子太长,手指缩在袖筒里,看上去畏畏缩缩。盯着这张照片端详一阵儿,努力去看清他脸上的内容,猛然发现,那张脸像哭,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6日上午,作为四川省390多万共产党员选出的69名十七大代表中的一员,温家宝总理参加了四川代表团多项议题的讨论。之后,他拿出两张照片,向大家深情地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一张照片上的小女孩在夏天却穿着冬天的衣服,看上去病恹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