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劳动技术课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它不同于文化知识课,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它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技术课课堂教学以教会学生操作技能为主要特点,要以实践为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2.
劳动技术课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它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劳动技术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知道劳动技术课不同于文化知识课,它是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劳动技术课有助于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认真抓好中学  相似文献   

4.
高中劳动技术课是新课程的重要学科之一,劳动技术课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它不同于化知识课,是以操作讲练和制作实践为基本教学形式的。这门课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创造能力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意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我们知道,由于劳动技术课未列入高考范畴,加上劳技等级会考的要求也不很高。因此现在的高中生基本对劳动技术课不重视,上课马马虎虎甚至做其它学科的作业,更不用说完成课后的作业。  相似文献   

5.
劳动技术课(以下简称“劳技课”)与其他文化知识课的不同点在于.其他文化知识课以讲解和传授现成的知识、技能为基本形式,而劳技课却以操作训练和制作实践为主,它融知识、技术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的特点。劳技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劳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6.
一、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课.它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基础.劳动技术课中选择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为此,选择了生活中必须的、生产中最基本的、使用率最高而适应性广的生产劳动项目作为技术载体,进行技术…  相似文献   

7.
劳动技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技术教育,是主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有特殊的结构和侧重。一般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结构有4个基本环节:情景——实践——评价——发展,对于它们进行理性思考,有助于劳动技术课教学模式的正确把握。一、关于劳技课教学模式的“情境”由于充分的感知、非智力因素调动和教学情绪场  相似文献   

8.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促进学生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在劳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小制作和小发明的活动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要使孩子们能够适应未来,必须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整个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窦福杰 《天津教育》2009,(10):51-51
劳动技术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科学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是蕴含知识与能力的良好载体,是贴近生活与实践的积极探索。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去认识劳动技术,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去使用劳动技术,以更加积极的情感面对现实,为革新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劳技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坤 《广西教育》2005,(7B):88-88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小学促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有效手段与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现代教育在于开发人类特有的创造思维。中学劳技课教学旨在提供实践机会,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践,在劳动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1.
劳动技术课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修课。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践示教和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劳技教师面临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课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一定的知识之后,要通过实践转化为基本技能。教师可根据多媒体的模拟性、多样性、随机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对操作过程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分析和组合,以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扩大思维空间,从而达到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开设劳动技术课是培养德、智、体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实践,同学们可以既动脑又动手,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更为系统、全面;可以学到一些生产劳动知识,掌握相应技术,为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初步的基础。同时,培养起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能勤俭节约、艰苦拼搏。根据这门课程的特点,要求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  相似文献   

13.
劳动与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课题,它打破了原先以"教为主的学科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调查""探究""操作""制作""评比"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技术性和实践性是劳动技术课教学的显著特点。劳技课的课堂教学是劳技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来完成。那么,该怎样设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践就是把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与实践,加深认识,并得到发展.教学实践与素质教育目的相一致,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它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直观性教学原则,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正>劳动与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意识为目标,强调耳、眼、手、脑并用的课程。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么做和怎样做才能更好。通过观察和实践,笔者发现劳动与技术课上既动手又动口更利于学生发现操作过程中含有的可迁移的技术要素,更利于学生用技术要素把握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相似文献   

16.
劳动技术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门必修学科,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对于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教学目的1.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础.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  相似文献   

17.
寓养成教育于劳技教学之中秦瑞祥毛国勇中学劳动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为主的一门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勇于实践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它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参加生产实践劳...  相似文献   

18.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搞好教学评估,对进一步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劳动基础知识的评估 对学生学习劳动基础知识进行恰当评估,对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发展技能起着重要作用。怎样进行评估呢?采用“讨论式”的评估方法,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劳技课教学点滴石从国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它是以掌握实际操作为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素质。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掌握技术要领,是每一位劳技课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地实践探索认为,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劳...  相似文献   

20.
劳动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姜凤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已经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活动。初中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此项活动的主要途径。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劳动的基础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