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天津市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依托天津大学国家工业结晶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医药结晶工程研究中心而建,一直致力于工业结晶过程的系统工程研究和新型工业结晶技术与设备的研发。  相似文献   

2.
用光学解偏振法测定了2.6—PEN的结晶速度的温度依赖性,得出其快结晶速度区域是在180℃至230℃之间,而在低于180℃或高于230℃的温度区域,结晶速度都是慢的。测定了不同结晶度试样的动态力学—温度谱,用以研究其结晶行为,得出α损耗峰随结晶度的变化。此外,将上述各实验结果与同法测定的PET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2.6~PEN与PET的结晶行为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青霉素钠生产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效价外,其共沸结晶工艺在结晶过程中时间长短决定结晶液的降解物产生速率,对青霉素钠收率是非常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降低转化液水分,缩短共沸周期是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钠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G钾工业盐生产在提纯过程中一直采用减压共沸结晶工艺,除对成品质量控制有关的参数PH、效价外,其共沸结晶工艺中真空度高低直接决定结晶液的饱和温度和水溶液蒸发速率,对青霉素G钾盐收率是关键的控制参数.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提高共沸结晶过程中的真空度是降低结晶温度,缩短共沸周期及提高成品收率的最有效途径.对青霉素G钾工业盐共沸结晶单元操作起着有效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冷却结晶方法对L-谷氨酰胺进行重结晶,探索了在冷却结晶方法下开始降温温度对最终产品粒度及晶形的影响,并利用粒度分析仪及检测显微镜分析得到结晶产品的粒度分布及晶形,从而确定了最佳降温温度为30℃。  相似文献   

6.
蒸发结晶工艺是Vc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其工艺过程控制对Vc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目前Vc生产行业中,Vc蒸发结晶工艺均采用间歇操作,又以强制外循环蒸发结晶居多。这种蒸发器原理是Vc溶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溶液在加热器内加热,后在蒸发器内蒸发,溶液浓度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后,溶质析出结晶,含晶体的溶液继续在泵的作用下重复加热、蒸发的循环过程,直至悬浮液至一定的浓度为止。由于Vc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粘稠,流动性降低,蒸发结晶后期温度高,能耗增大,产品收率低;而且间歇操作设备,单台设备生产能力一般为3~5吨,造成设备台套多,操作繁琐、浪费大、故障率高。因此,公司率先决定采用连续结晶生产工艺代替间歇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不与传统的防水材料一样,一般的防水材料只是在表面进行涂层,来起到防水作用,而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的使用则是通过水渗透的原理以及涂料化合物的特殊性来实现防水效用。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的常应用在地下室外墙中,因为地下室经常遭遇地下水的腐蚀,而且静水侵蚀较为严重,水分的不易流动和容易积聚较低的地方,造成了地下室防水成效不佳,所以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在此方面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流言:最近,一种叫做"天气瓶"的小玩意儿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网上的介绍说,这种装在玻璃瓶里的透明溶液会随着天气的变化长出各种漂亮的结晶,从结晶的形态能看出是否是阴天或雨天。这个小瓶子真有反映天气的神奇功能吗?真相:随着环境的变化,在天气瓶中确实可以看到形态各异的结晶,这个过程看起来相当神奇,也很有美感,但它很难反映天气的变化。日本科学家长岛和茂带领的研究团队曾专门进行实验,对天气瓶的结晶条件和结晶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合理的头孢曲松钠结晶过程。方法:通过对不同结晶条件的对比分析。结果:掌握了头孢曲松钠结晶过程的最佳条件。结论:产品收率得到提高,晶型好。  相似文献   

10.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业结晶与颗粒过程研究室在沙作良教授的带领下,以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晶体产品过程开发和晶体粒度、纯度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坚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理念,针对海、卤水化学资源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研究。侧重工业结晶过程控制技术、过程工艺开发与设备设计,为企业提供结晶过程的交钥匙工程,将结晶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帮助企业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有特色的晶体产品。  相似文献   

11.
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一种具备优良耐热性、电性能、耐候性、刚度和强度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工程塑料材料,应用广泛,但是其自身的结晶速度较为缓慢,且效果不好,存在成型模温度高、周期长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这种材料在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影响PET结晶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以成核剂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可以有效地提升PET的结晶速率,促进其结晶。  相似文献   

12.
简要概述了目前药物结晶的技术现状,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结晶、高通量结晶技术、纳米结晶法和物理条件控制结晶法的原理和应用现状,并对其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水知道答案     
天空蓝不蓝?至少,水知道答案。 一位名叫江本胜的日本人,突然萌生一个想法:看世界各地的水的结晶,到底有何不同?于是他拍出了许许多多的水结晶照片。他发现,所有加了消毒剂的自来水,和遭到严重污染的水,都不能形成结晶,而各种各样的天然水的结晶都美丽至极。他还做了让水听音乐、看字的试验。“水听到了好听的音乐时所呈现的结晶,更是美不胜收。”“把‘谢谢’与‘浑蛋’两个词写给水看,它的结晶便会形成非常强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外在的离心力场对氯酸钠溶液结晶的影响,使用偏光显微镜考察了离心机的不同转速下,氯酸钠结晶过程中手性对称性破缺的统计结果.实验表明,作为一个物理因素,外在的离心力场能明显诱导氯酸钠溶液结晶的手性分布.当离心机转速较大时(如6000r/min),饱和溶液的结晶趋向于仅有一种构型——L型或D型,即能导致氯酸钠结晶的完全手性对称性破缺,且顺时针离心力场中D型晶体数量明显大于L型,而在逆时针离心力场中L型晶体数量却明显大于D型,并均随外力增大而效应增大.这些结果表明,外在离心力场可方向性地对氯酸钠溶液的不对称结晶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谷氨酸甲氧苄啶合成物Glu-TMP的制备进行研究。本实验分别对反应温度、结晶时间和结晶时间进行了考察。确定了谷氨酸甲氧苄啶合成物合成温度设置为60摄氏度;谷氨酸甲氧苄啶合成物结晶温度为10摄氏度;谷氨酸甲氧苄啶合成物结晶时间为4小时。本实验谷氨酸甲氧苄啶合成物的收率达到了99.5%。  相似文献   

16.
原生产工艺中碳铵结晶问题频繁出现,对原系统进行技改减少结晶,降低成本,减少生产隐患.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一望无垠的海滩上,海水被拦截在一方方盐池里,太阳把盐水晒干了,海水里溶解的氯化钠结晶出来,形成了粗盐……结晶,就是指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液体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海水晒盐,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蒸发进行结晶的例子。通过结晶,能从杂质相当多的溶液或多组元的熔融物中分离出高纯或超纯的晶体,不仅效果显著,耗能较低,而且很少有"三废"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此外,  相似文献   

18.
岩浆结晶分离作用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地球内部生成的岩浆大多是玄武质岩浆,大多数花岗岩是由玄武岩结晶分离形成的.本文在考察了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制约因素、比较了不同性质岩浆结晶分离作用的特征之后指出:玄武质岩浆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安山质岩浆也可以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也有与其相关的堆晶岩产出.但是,花岗质岩浆似乎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因为,很少见到有与(富硅的)花岗质岩浆相伴的堆晶岩产出.花岗质岩浆之所以不大可能发生结晶分离作用的原因在于:(1)岩浆的黏性大,它不仅阻滞了矿物的结晶作用(使斜长石不能发育为自形晶),而且阻止了密度大的矿物(例如角闪石)下沉;(2)主要造岩矿物(例如斜长石)的密度与花岗质岩浆的密度相差无几,使结晶分离作用难以进行.本文详细考察了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的行为,指出在花岗质岩浆中斜长石结晶分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文献中大量充斥的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的说法是依据什么呢?作者认为,文献中的许多说法可能主要是根据哈克图解得出的,而不是根据实际观察和理论研究得出的.作者认为,玄武岩和花岗岩不仅来源不同,成分不同,而且解释也不同.哈克图解中许多适合玄武岩的解释未必适合花岗岩.由于鲍文反应原理是结晶分离作用的理论基础,因此,文中也对鲍文反应原理进行了评述,并指出文献中存在的一些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例如,从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的连续演化序列是不可能的;单元-超单元填图方法是不科学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花岗岩不可能是玄武质岩浆结晶分离形成的等等.本文还以Ajaji et al.(1998)报道的摩洛哥Tanncherfi花岗岩为例,指出结晶分离作用的解释是不可能的.作者认为,花岗岩类的成分变化大,主要可能与源区组成、温度、压力、挥发分、部分熔融程度和过程、混合作用、岩浆分异及结晶分离作用有关.其中,源区组成可能是花岗岩多样性的最重要的原因,而结晶分离作用的影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本文认为,花岗岩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岩成因的意义已经被大大地夸大了,我们应当重新思考结晶分离作用对于花岗质岩浆的意义.由于花岗岩的极端复杂性,许多问题还得不到比较合理的解释,本文的认识只是初步的.  相似文献   

19.
青霉素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药物中存在的高分子杂质有关,生产中青霉素钠的水溶液(转化液)在共沸结晶时由于其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极易产生聚合物.其共沸结晶过程中的水浴温度和液相温度是产生聚合的关键因素.对正常生产工艺进行总结分析,找出青霉素钠结晶工艺过程中产生聚合物的关键控制点,对青霉素钠生工艺控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伟山 《科教文汇》2013,(3):113-114
江本胜先生的水结晶实验结果引起全世界轰动。并且有许多人把这一实验结果引入到了其他领域,甚至为人的精神领域寻找所谓的物质依据。那么水结晶真的有这么神奇吗?笔者就其中一些观点提了自己的质疑,希望人们能科学理性地对待水结晶这一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