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敏  张楠 《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24+132
北川地震遗址作为全世界原址原貌保存的最大灾难性地震遗址,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本文从黑色旅游的概念入手,对北川地震遗址黑色旅游资源进行了基于RMP昂普理论的分析,研究了北川地震遗址黑色旅游的开发模式、资源挖掘、产品构建、环境保护等问题,以期为北川县黑色旅游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地震。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的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是自唐山地震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仅唐山、汶川两次大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就高达百万之众,经济、财产损失更无法计量。对于地震灾害,我们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科学认知。近日本刊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高建国等专家。让我们听听专家们对汶川地震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地震,伤不起     
正地震真是个坏家伙,时不时地出来捣乱,不是严重破坏了建筑物,就是让人们无家可归。你不知道吧,它不是单枪匹马在战斗,还有好几个帮凶呢。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到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再到2011年日本9.0级地震,今年四川雅安又发生了地震……地震活动越来越频繁,似乎成了可怕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信息发布的比较,来说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发展脉络.分析目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岩 《金秋科苑》2010,(15):66-68
又是一年的七月,每到此时,人们不由自主地纪念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34年前的7月28日凌晨,唐山天崩地裂,7.8级地震相当于1200多颗投放于长崎原子弹的威力,将唐山变为废墟。三十多年后,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今年4月,玉树发生7.1级地震,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地震波是检测地动变化的重要工具 到目前为止,地震是人类经常遇到的难以抗拒的自然灾害.每年发生的地震达50万次以上,其中10万次可以感觉到,造成破坏的有100次以上.世界上造成人员死亡最严重的地震发生在中国,1557年发生的一次地震大约死亡83万人,1996年唐山大地震死亡约24万人.  相似文献   

7.
胡辉  韩延本  付虹  王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0,(20):298-298,261
本文介绍了天文时纬残差的定义、处理方法,以及云南天文台光电等高仪于2008-2009所测的时纬残差波动情况,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的可能物理机制;文中还指出,强震前天文时纬残差异常现象,是北京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于1976年唐山地震后发现与检验的。30余年的研究实践已经表明,天文时纬残差异常是一种重要的地震前兆,在人们未找到地震发生的充要条件之前,地震预测必须走前兆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之路,而天文时纬残差异常资料的加入必将大大提高地震预测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5月10日,2000余名群众、学生及省内外的嘉宾在此共同参加了"见证重建巨变、感悟大爱崛起"——走进青川体验活动启动仪式。这既是灾区人民感恩社会大爱的一项重大行动,也是社会各界见证灾区重建巨变,感悟大爱崛起,感恩伟大祖国的一项重大活动,更是青川加快旅游资源转化、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大举措。仪式上,四川省首个"5.12"地震遗址公园——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被授予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自建成以来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首个国家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基地、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国侨联"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公园通过爱国主义、防震减灾及科普知识等基地建设,以科学的管理、多样的宣传、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习近平、温家宝、贾庆林等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来园参观视察并献花祭奠。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公开原则的指导下,灾难性新闻报道已突破旧有的制度藩篱,获得极大的自主权。本文采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唐山地震报道进行宏观概述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汶川、玉树地震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揭示不同媒体信息传播的个性和共性,并推断传播者的关心、态度以及价值等。最后,归纳出媒体地震报道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6日上午,"首都圈(京津冀地区)防震减灾系列科普示范活动启动仪式暨‘7·28’唐山地震纪念"在河北廊坊隆重举行。启动仪式由河北省地震局副王钟山局长主持,中国地震局原副局长、中国老科协地震分会会长汤泉、中国老科协副秘书长彭希和廊坊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洪涛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12.
地震勘探技术是油气资源,地球深部探测及工程勘察等重要的物探方法之一,而地震反演技术是地震勘探的核心技术。地震反演技术是利用采集到的地震资料反推地下介质的波阻抗或速度分布,并估算储层参数进行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的一种技术方法,对储层预测,内陆深部探测及隐伏油气藏等勘探过程中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近年来的几种地震反演技术理论,并对地震反演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烈焰腾腾、烟尘滚滚的火山爆发,吞噬着大片土地森林,摧毁了无数村庄城镇,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地震也非善良之辈,它的罪过比起火山来有过之而无不及。相信国人还记得一夜之间夺去24万同胞性命的唐山大地震,那种惨绝人寰的劫难让今天的我们听起来还毛骨悚然。 可自  相似文献   

14.
运用传统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地震定位法),对华北地区(110°~120°E,35°~42°N)1993—2004和2007—2012年间发生的17 315次地震进行地震重定位研究.经过两次定位后得到11 453个地震的震源参数,重定位后震中分布形态更加清晰,向活动断裂两侧收缩,与区域构造呈现出更加密切的关系.重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主要集中在3~18 km范围内,约占地震总数的88%,表明华北地区的发震层主要位于中上地壳.约有97.6%的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23 km,由此推测华北地区地震活动的下界面约为23 km.新河地区地震重定位后震中位置清晰地呈现出NNE向条带状分布,与新河断裂的走向一致,在垂直于新河断裂走向的剖面上,地震震源呈现上陡下缓的"铲状"形态.在唐山地区地震重定位后地震分布表现为唐山、滦县和迁安3个震群,在唐山断裂北段呈现出2条明显的断层,东边断层比西边略深.  相似文献   

15.
地震勘探资料的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最后阶段,它对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解释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油气等资源的勘探开发的进度、成本以及经济效益.在石油和天然气地震勘探,地震资料解释地下构造解释和地层岩性特征,从地震数据中提取更多的信息描述的目的.用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来获得地震数据提取和分析地震属性信息.本文主要研究三维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地震属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构造圈闭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09,(1):187-188
2008年5月18日的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更好地应对地震造成的灾害,应该出台一个规范的地震保险制度。文章从分析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出发,剖析了日本地震保险特点;并对如何发展我国的地震保险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仲建成 《科教文汇》2021,(12):I0002-I0004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45周年。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5分,在华北工业重镇唐山一带,发生了里氏7.8级的强烈大地震。这次地震造成巨大的损失。唐山及附近100多万人口中,有24万多人死亡,16万多人重伤,54万多人轻伤。整个唐山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场景极其惨烈!而且,这次地震产生的影响,不仅只在物质层面,对人精神上产生的震撼,更是久久难以平复。45年过去了,自己对很多往事渐已忘却,但在唐山大地震前后的一些亲历,一直历历在目,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1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在以往的地热勘探中,大多以电法勘探为主。而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中尚属实验阶段,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网络环境下地震科技信息资源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地震局数据信息中心的计算机网络CSDInet于1994年底实现了地震信息系统与国际接轨,并用Internet网上已经形成的国际地震数据共享的全球网络,获取了大量丰富的地震科技信息。从1995年下半年起,中国地震局开始进行全国计算机联网工作,通过区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为地震科技信息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网络环境。 1.当前地震科技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地震信息资源建设经费严重不足。1985—1995年10年间原版期刊的订购费上涨12倍左右。而用于订购的经费却不能与之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性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在以往的地热勘探中,大多以电法勘探为主。而地震方法在地热勘探中尚属实验阶段,需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